林雪娇
对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个挑战;痰涂片检查简单易行但检出率低;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费时且菌量较少时出现假阴性是其主要缺陷.近年来结核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问题更趋复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等优点,在结核分支杆菌的快速诊断及耐药性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广印;沈佐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值,探讨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α、IFN-γ/ IL-4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共分析了CMV肝炎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CMV肝炎组TNF-α、IFN-γ/IL-4、ALT、 AST 值分别为448.07±122.76 ng/L,2.99±1.35,95.24±8.52 U/L,138.59±11.57 U/L,TNF-α、ALT、AS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γ/IL-4比值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肝炎组TNF-α与ALT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 CMV肝炎患儿存在细胞因子分泌紊乱,表现在TNF-α水平增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IFN-γ/ IL-4 比值变化推测存在Th1/ Th2平衡失调和Th2功能异常增强情况.
作者:熊菀;刘瑜;陈琼;吴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分子结构中都具有β-内酰胺环,故统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为机制的抗生素,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毒性低,可发生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亦可能同时对头孢类药物过敏,但头孢菌素过敏发生率约为青霉素的10%~30%.
作者:倪瑾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留置导尿术在临床上甚为常用,但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也比较多,除了引起尿路感染外, 主要就是尿道的损伤,有导尿时操作的不当造成,也有患者强行拔管所致.表现为尿道出血、尿道被气囊胀破、尿道破裂感染炎症引起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等.故认真仔细的操作和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对14例由导尿引起的尿道损伤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胡庆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室间质评(EQA)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的活动,是为了确保实验室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认证活动.
作者:卢爱薇;朱红梅;涂文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注射液分别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方法 7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组(A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组(B组)和vitB1 、vitB12组(C组),用χ2检验比较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和统计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组( A、B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B组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均显著,但喷雾剂使用方便,是治疗带状疱疹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兰建平;王兴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医院微生物室近3年检出阳性标本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576株,非发酵菌属47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泉居沙雷菌,戴氏西地西菌对先锋必、氧哌嗪耐药率达83.33%以上,泉居沙雷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66.67%,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戴氏西地西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则在16.67%以下,非发酵菌属中短黄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达100%,对先锋必、氧哌嗪耐药率也很高,为80%以上,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27.27%以下.结论 在常用药物中,丁胺卡那对肠道杆菌和非发酵菌的作用很强,而先锋必、氧哌嗪作用较弱.
作者:邓群;李泽玉;涂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学生饮水卫生状况,保障饮水安全.方法 调查学校的饮水卫生管理,对饮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辖区内学校饮水卫生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48份样品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7.9%,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3.8%,霉菌合格率为93.8%.结论 饮水微生物超标的原因与教室的卫生环境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须通力协作,加大监督力度.
作者:侯剑;李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体应急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由肝脏分泌.在外伤,局部缺血,烧伤,各种感染与发炎时会迅速上升,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6~12 h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 h达到高峰,可达1 000倍以上,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作者:舒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肝肾联合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术中难度大的手术之一.2006年6月14日,本院为1例终末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琼;黄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和磺柳酸法测定尿蛋白的吻合性及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用10%的磺柳酸和尿10项分析仪对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 000例测定尿蛋白.结果 3 000例尿液中两者相符合有2 796例,其中两者阳性364例,两者阴性2 432例,不相符合204例,其中磺柳酸法阳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阴性136例;磺柳酸法阴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阳性68例.结论 测定尿蛋白两种方法有一定的差异性,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后,好还须滴加磺柳酸,不仅可以印证尿液分析仪尿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测定尿液中其他蛋白质(如球蛋白等),而且还可以间接监测尿液分析仪的性能及判定试剂条的质量、是否失效以及纠正某些因素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蛋白的影响,对尿液分析质控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桂满元;黄成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公共场所的经营方式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实施卫生监督中遇到的难题日渐增多,如何科学高效地实施卫生监督,一直是卫生监督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
作者:苏瑛;冯垚;刘建民;黎治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加强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的管理和输血质量控制.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湖北省成分输血实施办法(试行)》,按湖北省医疗临床用血统计法计算.结果 2004全血使用量为1 153.5 U,占全年用血量的52.4%,而2005年全年使用全血的量为44.5 U,占全年用血量的0.97%,全血用量减少了1 109 U,增加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提高了成分输血率.结论 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通过规范化管理方式,引导临床逐步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用血道路,真正做到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确保受血者的健康.
作者:龚永启;王奕锐;胡华;王文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护士将护理知识及技术运用于维护护患关系中去,结合患者战胜疾病的潜力,可促进患者生理机能的改进.
作者:胡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的检查及临床表现.结果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125例(64.4%),贫血32例(16.5%),粒细胞减少症31例(16%),血小板减少20例(10.3%),溶血性贫血2例(1%).EB病毒(EBV)IgM抗体78例,EBV-DNA阳性30例,总阳性率75%.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0例中异常46例,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5例,异常49例,骨髓检查较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少.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血液等方面的疾病,临床应重视实验室的检验,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涂片的形态学检查.
作者:常杏红;呼秉莲;王晓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内皮素是目前已知强烈持久的血管收缩因子,不但直接刺激或激活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而且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它在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的观察,以探讨血浆内皮素浓度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王文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肠球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的肠球菌用MicroScan Wor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28株肠球菌分离自各种感染性标本,其中分泌物57株(占44.5%)、尿液29株(占22.6%)、引流液22株(占17.2%),呼吸道标本(痰液/气管抽吸物/咽拭子)12株(占9.4%)、胆汁8株(占6.3%);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2.2%、16.7%、61.1%、83.3%、54.2%;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6.0%、72.0%、56.0%、86.0%、64.0%,所有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率已达50%以上.结论 临床感染肠球菌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它们对多种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且均呈多重耐药,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肠球菌感染.
作者:蒋火刚;李万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雷尼替丁是临床近年广泛应用的高效能的H2-受体拮抗剂.经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其对于上消化道疾病疗效较好.但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随着临床广泛应用也逐渐增多.现将4年来收集的420例应用雷尼替丁治疗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林雪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它改变了过去护士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工作中对患者缺少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旧模式,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关怀和照顾.那么现在提倡的人性化护理对临床护士有什么要求呢?现将临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相关性及3者之间的关系,分析Pre-S1的检测在判断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笔者检测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Pre-S1、HBV-M、HBV-DNA,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将患者血清分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M、HBV前S1抗原,PCR-ELISA法检测HBV-DNA.结果 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DNA、HBV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1.6%和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组模式感染者血清HBV-DNA和Pre-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85.5%、80.7%、46.8%、41.6%、73.8%、66.6%、37.3%、29.4%、21.4%、10.7%.同组两者间无明显差异,每两组之间HBV-DNA和HBV前S1抗原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HBeAg、HBV前S1抗原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又一新标志.结果表明,Pre-S1能够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对病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文余;任从棉;张峰;黄兆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