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李学生;刘志强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我们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李强;王洋;赵林林;李亚林;李春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女,67岁.以反复右上腹痛伴右肩背放射痛2 a住院,B超显示胆囊结石,手术中见胆囊大,张力高,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大网膜粘连其上,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区及小网膜孔处,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右方有一似胆囊样袋状物,大小约2 cm,与上方胆囊无关,先切除上方与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正常解剖关系的胆囊.
作者:刘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又称为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的炎症性疾病.DeQuervainl904年和1936年两次报道并详细描述了本病[1].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发病率为4.9/10万[2],可以发生在各年龄段,以50岁左右女性为常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6.病程一般为2~3个月,有明显复发倾向.本文旨在应用二维(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SAT患者甲状腺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梅;王艳;刘艳彬;段红梅;林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热修补术(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76个椎间盘.分析临床疗效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显效率85.3%,有效率9%,无效4.8%.结论:两种介入技术的结合,互补其不足,既能开口减压又保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刘中俊;吴春根;王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肌内注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排石汤加减内服.两组同时进行跑步,跳绳等体育锻炼.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68.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光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924年Van-Neck报道本病并对本病实施病理检查,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本病特点.国内周永德[1]教授也曾经报道10例.Van-Neck病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跛行或大腿根部疼痛,由于症状与一些疾病容易混淆,故容易误诊.本文对2000/2008年本院误诊的8例Van-Neck病分析如下.
作者:任辉;孙殿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不典型甲亢)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我院22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2例,误诊为糖尿病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误诊为肠炎1例,消化道肿瘤2例,黄疸型肝炎2例.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症状均获缓解.结论:要减少误诊的关键在于熟悉甲亢的各种不典型症状.对难以解释的各系统表现者,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致丹;张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女,40岁.现妊娠29周.产前常规检查.彩超所见:单胎,臀位,双顶径7.4 cm,肱骨长约4.0 cm,胎心搏动规律,胎心率约133次/mim,羊水厚约6.0 cm,脐动脉S/D值:2.3,胎盘厚度约3.7 cm,颅骨光环光整,于一侧侧脑室可见厚约1.4 cm不规则液性暗区,头、脊柱连续完整,心、肝、胃泡及膀胱存在,位置正常.右肾肾盏分离约1.4 cm,肾皮质变薄.双侧上臂、前臂及内的肱骨、尺、桡骨可见,双手呈握拳状,双侧股骨及一侧胫、腓骨末显示,另一侧小腿及内的胫、腓骨可见,双足可见,内翻.
作者:马艳敏;尹莉;马珍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以情绪低落、言语少3 d为主诉来门诊.因患者不愿讲话,有其母代诉,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住在别处,3 d前无故请假返回家中.
作者:贾舒;尹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无创与有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昏迷的疗效.方法:40例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分为无创组和有创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均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接近,无创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P<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可以首先尝试实施无创通气治疗.
作者:尤勇;顾勤;朱章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ury malignantlymphomn of the throid,PMLT)是一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起源的淋巴瘤,国外报告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3%~5%,国内仅见零散报告.我院1998-01/2007~12共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512例,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1例,占2.15%.分析如下.
作者:张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n,PLD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30例为先行椎间盘造影后选择治疗方式,对照组30例直接采取PLDD治疗.结果:试验组采用PLDD治疗29例,开放手术治疗5例,治疗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87%.结论:椎间盘造影在PLDD治疗中有确切的指导作用.
作者:余国春;李玉民;韩晓斌;李治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心、肾功能不全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是否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方法: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其中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62例,单纯内科治疗36例.结果: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组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45±3.9)%,左心室内径(52.4±1.2)mm;血肌酐下降(543±53.4)μmol/L.与单纯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提高心脏射血分数,缩小左心室内径,降低血肌酐水平.
作者:于东汇;李中言;郭春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08例,其中结石直径≥1 cm 75例,<1 cm 33例.输尿管结石远端狭窄7例,远端息肉形成10例,结石局部炎性粘连包裹9例.结果:其中102例输尿管结石被1次性击碎,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因术中结石被液压泵冲洗至肾盂内,需2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穿孔5例,经留置双J管后痊愈.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合并输尿管息肉、狭窄时,疗效确切、安全、微刨.
作者:杜东升;张俊岩;张兵;甄佳学;田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多巴胺、呋塞米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观察时间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结论:多巴胺、呋塞米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病死率降低.
作者:张远卓;王英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发生率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482例室性早搏患者,计算各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发生率.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早搏发生率高,为34.02%;左心室流出道早搏发生率为9.13%;右心室各部位早搏总发生率62.86%;左心室各部位早搏总发生率37.14%;右心室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结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发生率与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件相一致.
作者:吕聪敏;潘运萍;杨丽红;李世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以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伤后24 h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成正比.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姚士伟;吴静;崔培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CT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正确率为72.4%.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表现为边缘光整的薄壁囊性肿块.囊内脂肪密度、牙齿和钙化等是良性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细而规则的分隔是囊腺瘤的CT特点.恶性肿瘤呈实质性和混合性.肿块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实质强化明显,并且多见盆腹腔转移.结论: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作者:杨晓峰;闫忠庆;李英洲;宋有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结论:有多孕多产史、人流史、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孕期突发件持续性腹痛,由局限性腹痛延及全腹,B超提示腹腔积液,子宫肌层低回声带变薄或消失,应考虑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可能,尽早手术治疗,视术中情况行全宫切除术或子宫肌层部分切除术.
作者:吴书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法.结果:2004/2007年医院住院患者17025例.发生医院感染634例,感染率为3.72%.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学宁;崔红艳;纪娜;任静;李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