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马云云;徐斌
目的 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住院病历220份,对使用科室、临床诊断、用法用量、治疗疗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量用法、用药途径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①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年龄构成,60岁以上者,占29.09%,其次为40~05岁,构成比为24.09%;②用药人数和用药总量较多的科室均为妇科、胰腺外科;③用量、用药途径完全符合药品说明书;④使用多的疾病为肿瘤疾病,构成比为52.27%,其次为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⑤根据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疾病与药物适应症完全符合者占7.73%,基本符合者占68.19%.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作为肿瘤化疗辅助药物,临床使用广泛且合理,但仍有用药适应症不明确、未达到疗程等现象的存在,故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木太里普·吐逊;买丽克扎提·阿不都克力木;古丽扎·买买提;蒲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观察三维辨证穴位埋线治疗早中期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住院治疗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长效降压西药福辛普利钠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三维辨证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对高血压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的体重、腰围、体重指数、体脂肪率控制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肥胖控制及血压降低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以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维辨证取穴埋线可有效治疗早中期痰湿体质高血压病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萍;斯琴高娃;郑霞;尹改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安神药治疗失眠的运用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治疗失眠的典型病例,取其临证处方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安神药进行频数统计、构成比重和性味归经分析,同时进行同用度和聚类分析.结果 ①性平,味甘、苦,归心、肝、肾经的安神药运用居多;高频安神药为酸枣仁、茯苓、夜交藤等12味;安神药占方均用药数的31.59%,且有多半处方使用1~5味安神药.②高频安神药有5组亲疏关系聚类:龙骨、牡蛎、柏子仁、五味子、茯神、珍珠母、丹参为一类,可视为实证心神不宁所用安神药;夜交藤、合欢皮为一类,可视为虚证阴虚火旺所用安神药;远志、酸枣仁、茯苓各单独聚为一类,不论失眠辨证如何,几乎均可使用.结论 本文是对国内众多医家治疗失眠安神药运用经验的提取,所得分析结果可为该病辨证治疗的遣方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苗;周铭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有效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2016年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回顾性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4年共采集监测样本1 775份,合格1 607份,合格率为90.54%;各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样本量与其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84.59%上升到2016年的9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6,P<0.001);不同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高,医务人员的手的消毒合格率低.结论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虽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手卫生管理,不断提高清洁消毒工作质量及环境卫生质量,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商辉;党菊霞;蒋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吸毒人群不同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吸毒人群AIDS患者139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并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200μL之间时,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多见;计数在201~350μL之间时,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肝肾阴虚、湿毒蕴结型多见;计数在351~500μL之间时,以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计数在501 ~650μL之间时,以肝郁气滞火旺型多见.结论 吸毒人群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密切相关.
作者:张颖;马建萍;李静茹;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曾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教学的质量.笔者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2015、2016届本科中医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探索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整改方案,为提高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马骏麒;骆芳;徐测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胆囊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某村84户行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问询、调查表、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空腹B超检查等来评估胆囊疾病发病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同时调查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结果 研究对象84户共396人,年龄22~78岁,男204人,女192人.男性调查对象:年龄27~74岁,有胆囊疾病者30例(14.7%),有代谢综合征者48例(23.5%),胆囊疾病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者11例(5.4%).女性调查对象:年龄22~78岁,有胆囊疾病者45例(23.4%),有代谢综合征者64例(33,3%),胆囊疾病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者18例(9.4%).结论 胆囊疾病患者大多伴有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在胆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胆囊疾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义亮;冶琴;克力木;李赞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温通活血乳膏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DPN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而诱发2型糖尿病的大鼠动物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辣椒碱软膏组、温通活血乳膏高剂量组、温通活血乳膏中剂量组、温通活血乳膏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各组均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摆尾温度阈值作为指标来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情况,EU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1 β、MMP-1、MCP-1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MNCV显著下降(P<0.05),摆尾温度阈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IL-1 β、MMP-1、MCP-1均显著升高(P< 0.05);温通活血乳膏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血清TNF-α、IL-1 β、MMP-1、MCP-1的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的剂量对不同的指标,其效应呈现不同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的温通活血乳膏组与辣椒碱软膏组对DPN大鼠的MNCV、摆尾温度阈值及血清TNF-α、IL-1 β、MMP-1的效应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通活血乳膏能降低DPN大鼠血清TNF-仪、IL-1β、MMP-1、MCP-1的水平,其机制与调控炎性因子复杂网络有关,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陈茜;冯程程;李凯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肾虚精亏、痰瘀互结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肾虚精亏、痰瘀互结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培元通脑胶囊,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I型、LI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型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I型、LI型的中医证候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型的中医证候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元通脑胶囊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胡卫武;黄晓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牛蒡子和毛头牛蒡子提取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值抑制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牛蒡子和毛头牛蒡子进行提取,得到相应提取物,澄清后进行细胞体外给药实验,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牛蒡子和毛头牛蒡子提取物作用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发现Hela细胞抑制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牛蒡子和毛头牛蒡子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葛亮;施洋;曾诚;田树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对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适形放疗的同时,对照组予常规宣教预防,实验组在常规宣教预防的基础上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放射性食管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对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的防治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春燕;王巧琳;林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针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6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予针灸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运用手法复位治疗,1次/d,10d为1疗程.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玉江;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椎间孔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3例,术中采取全麻,俯卧位,颈部重物牵引,G型臂透视,术后予以护理,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经医护的密切配合,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结论 经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情况发生、无不良反应的优势,且能够达到开放性手术的效果,达到了医患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田甜;梁姣;王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疼痛、腰椎功能,且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
作者:苏昭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温阳愈瘿汤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亚临床甲减心肾阳虚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温阳愈瘿汤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温阳愈瘿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及TSH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的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的T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温阳愈瘿汤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BNP、TSH水平,疗效确切.
作者:李娜;王齐有;美娜;虞梅;陈玉;贺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作为一名临床带教医师,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教学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呼吸系统疾病(简称肺病)在中医内科体系中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带教老师唯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方能培养出优秀的实习生.撰写此文,兹在总结几种提高中医肺病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作者:罗建江;马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高血压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发生脑血管意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早期即开始出现颈动脉硬化且斑块的发生率为52.3%,颈动脉硬化程度能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中医药在“未病先防”中处于优势地位,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不同程度的逆转斑块的形成.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关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中医研究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朱文娟;范彩虹;林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断指再植的成功不但取决于医生的精巧手术,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也很重要.笔者通过一项80例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有效的护理,可使断指再植的治疗达到90%的成活率.兹通过术前、术后护理两个方面对断指再植的护理经验予以报道.
作者:杨琴;陈扶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穴位埋线联合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加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独口服西替利嗪治疗,均连续治疗28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在临床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魏建华;文谦;胡瑞先;李永凯;李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中医外科自身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治疗方法的简历与完善等过程,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肛肠疾病的高发,外科手术的大量应用,术后镇痛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减轻患者的疼痛对于提高肛肠疾病患者就医的信心和术后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临床带教医师,结合临床经验及带教心得,兹将肛肠病术后镇痛方面优势的临床带教思路和方法作一总结.
作者:潘芳杰;王东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