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菊霞;商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是指高血糖,血脂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高血压或腹部肥胖,以上至少3项的结合,是一种代谢异常的聚集,目前已成为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诱因的易感性以及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中.
作者:徐喃喃;王红;杨立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试验组,采用于氏双侧头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B组为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在经过30d的干预后,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于氏双侧头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于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张云云;姜迎萍;周益凡;唐述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肿瘤化疗患者往往在化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癌因性疲乏是比癌性疼痛、恶心、呕吐更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它不但是手术、放疗及化疗的不良反应,而且是一些无疾病状态的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更是肿瘤进展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化疗或放疗所致的乏力症状发生率高达95%,据统计60%~96%的患者正在承受与治疗相关的疲乏,其中包括60%~93%的接受放疗的患者以及80%~96%的接受化疗的患者[1].
作者:关海燕;张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一般以记忆功能的缺损为常见,记忆损害累及记忆程序的全过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均受损,严重侵蚀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本文从VCI的概念、流行病学、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临床工作者对VCI患者记忆障碍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提供可能.
作者:石慧慧;陈红霞;邵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脑梗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证候,该病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恢复慢[1].中医谓脑梗死为“中风”之风中经络[2],证候包括半身不遂、口眼喁斜、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或不语等,认为发病原因主要为虚、火、风、痰、气、血相互影响,致内风邪热,阴阳之气逆,痰浊瘀血,腑实窍闭,使脏腑经络功能陡然失常[3].脑梗死不及时治疗将产生严重后遗症,影响甚至打乱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予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施护,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明显[4].我院近5年来对229例脑梗死患者施予辨证施护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笔者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结合具体实践谈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王凤;邬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主要方法之一.冠状动脉搭桥术如今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病死率,显著改善心功能,但还没有完全解决术后支架内血栓和慢血流、再狭窄、肾功能损害等问题,部分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心律失常依然存在.通过中药干预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而提高远期疗效,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及研究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冠脉搭桥术后中药治疗进展做初步探讨.
作者:夏巴提·海依拉提;张婧妍;洪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为了提高肿瘤内科临床学习效果,我们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并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习兴趣,并且能增强学生对于临床肿瘤治疗的理念.
作者:曾凡业;朱艳华;张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六味通心颗粒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成活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六味通心颗粒低剂量组、六味通心颗粒中剂量组、六味通心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周.采用生物信号处理分析系统评价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肾素(R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含量.结果 六味通心颗粒能够有效的使大鼠下降的SBP和DBP有所提高,并且使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能力,如左室收缩压大上升速率(+dp/dt.)和舒张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各给药组CHF大鼠血清中RI、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提示大鼠发生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持续激活.结论 六味通心颗粒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能够改善心肌收缩与舒张的能力,对神经体液因子方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晶;黄文娟;张彦;何双双;黎耀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疼痛作为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其部位特殊,难以控制,给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耳穴压豆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有一定改善作用.本次主要从耳穴治疗的原理、选取穴位方法与依据、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杨柳;王军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压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神经内科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而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卒中的66%,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高,易造成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高压氧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加血氧含量,迅速提高脑部血氧含量而达到治疗目的.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疗,并与同期采取常规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针灸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学科,既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大多是教师演练,学生观摩,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自己动手,对针灸缺乏感性的认识,以致出现很多学生在学完之后取穴不准及不敢动手操作等现象.由于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患者的择医选择权,也使得学生临床实习中实践机会大幅度的削减,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成为一个难题,直接影响学生的针灸水平,因此,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作者:刘娟;田小飞;刘智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早期行半椎体切除手术干预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1~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者行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岁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年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主弯平均COBB角36°,术后矫正为7°,头端代偿弯自然矫正从15°改善为3°,尾端代偿弯从17°改善为4°,术前后凸角为22°,术后改善为8°.结论 经单纯后路半椎体切,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矫形效果良好.对婴幼儿早期手术干预可阻止脊柱主弯及代偿弯畸形进展.
作者:阿力木江·伊卜拉伊木江;王磊;孙国梁;楚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时光荏苒,随刘继祖老师临诊已2年.初将老师处方一字不落照抄,如今能够重点琢磨老师精确的辨证和选方遣药,再临诊时,自觉拓展了思路,受益颇深.刘老的藏经秘法第十七号方——护肝汤:青蒿30g,白芍10g,生地30g,防风10g,天冬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玉竹10g,茯神10g,白术10g,射干10g,炙甘草6g,虎杖10g.“加水三碗煎至一碗分温再服;忌生冷辛辣厚味等物.岁次丁酉年元宵节于鹤草堂刘继祖谨疏.”
作者:李利霞;刘佰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柴胡栀子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6例进行研究,进行标号和随机分组,各38例.对照组38例予以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柴胡栀子汤,疗程三个月,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89.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64.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柴胡栀子汤的治疗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柴胡栀予汤治疗甲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其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美娜·斯拉木江;段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全文分别从现代医学、中医学对亚甲炎的认识和治疗进行概述,归纳和总结了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概况,体现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特色和优势,旨在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王佳;肖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提高牙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牙龈癌的患者共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均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1.36±3.29) >(82.36±1.35);生存率大于对照组(65.00%> 30.00%);总依从性率大于对照组(90.00%> 55.00%),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给予牙龈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不仅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更利于提高其生存周期,该护理模式具有卓越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庄绪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七粉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七粉+他汀组(观察组)、他汀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1年后,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三七粉+他汀组明显优于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粉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减少颈部斑块,预防斑块的生成.
作者:李晶洁;吕书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毒性为中药性能之一”.中药既可防治疾病又可保健养生,若用之不当即为毒药,即“药能治病,也能致病”.但只要辨证精当,配伍合理,依法炮制,科学使用,即可安全使用,治病救命.本文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角度对中药“毒性”与临床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近年来报道的热点事件进行解析,以阐释中药之“毒”与临床不良反应的差异,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作者:林琳;刘智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风湿病学涉及多个系统,疾病多为少见病,而目前课本只是笼统的统称为“痹证”,多数实习生在风湿科实习时都无基础,这给临床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了使学生在实习时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我们在“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作了努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探求新的带教方法,现汇报如下.
作者:史睿;巴哈尔古丽·力提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对建立一支质控考核标准一致、检查方法一致、诊断和判定标准一致和结果评价一致的同质化院感质控队伍的效果.方法 将等级评审、大型医院巡查与院感质控相结合,以学习法律法规的理论培训为载体,通过解读考核标准、现场跟随检查培训、典型案例讨论培训、特殊问题反复讨论与考核对院感二级质控员进行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同质化培训.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比较质控员培训前后的质控能力;将等级医院、大型医院的评审专家为对照组,院感二级质控员为观察组,比较质控的一致性.结果 通过培训,院感二级质控员的质控能力(质控标准、检查方法、判定标准)较前显著提升(P<0.05),质控结果(科室管理、医院感染监测、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手卫生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卫生管理、职业暴露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可提高院感二级质控员质控能力、契合度,实现院感质控同质化.
作者:党菊霞;商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