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五大分支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术21例

贾东;朱江宁;沈保国;叶国强;房居宁

关键词:大隐静脉, 腹壁浅静脉, 随访观察, 手术方式, 疗效满意, 静脉结扎, 股外侧, 阴部, 患者
摘要:我科自1998~1999年对21例患者的24条患肢进行了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浅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侧静脉等大隐静脉五大分支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的手术方式,经2~8个月随访观察,近期疗效满意.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枕叶出血3例误诊原因分析

    枕叶出血在临床中较少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3例,在应用CT检查前均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斌;张冬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超检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价值

    对18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病灶范围,然后进行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绝经期内膜或良性内膜疾病165例,占90.66%;子宫内膜癌17例,占9.34%.子宫内膜厚均>5mm.结果提示: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5mm时,可考虑避免诊断性刮宫术.

    作者:黄光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有机磷中毒致尖端扭转型室速18例治疗体会

    观察利多卡因、硫酸镁、多巴胺及氯化钾治疗有机磷中毒时低血甲、低血镁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疗效.静滴利多卡因1~4mg/分,多巴胺8~10μg/(kg.min),硫酸镁10~20mg静注,并补氯化钾纠正低血钾.结果治疗后18例病人均逐渐恢复窦性心律.结果提示利多卡因、硫酸镁、多巴胺及氯化钾合用可以有效治疗有机磷中毒时低血钾、低血镁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作者:毕祥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头皮针颈静脉穿刺在儿科危重病例中应用的体会2例

    在临床工作中常可遇到一些患儿病情危重,周围静脉特别难以寻找,致使延误抢救.面对周围静脉穿刺确有困难,作静脉切开术又无条件的情景,笔者改直接针头为一次性头皮针作颈静脉穿刺术,获得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对34例胫骨平台骨折经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 34例根据胫骨平台骨折Hohl分类法分类.单纯劈裂型4例和内髁型2例选用前内或前外侧切口;塌陷型12例,劈裂塌陷型8例及双髁型8例选用AO膝前正中切口.切开整复,T形或L形支撑钢板,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塌陷严重者行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应用CPM机活动膝关节.结果随诊6~38个月,34例手术中优16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2.3%.结论 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坚强固定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和对线,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是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李亚平;贾维东;吕金捍;戈朝辉;刘云宏;李晓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莨菪类药物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莨菪类药物属抗胆碱药,亦称托品类药,包括近百种天然植物药和化学合成药.其中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和樟柳碱为常用.鉴于这类药中不少品种为中草药,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理作用,远远超过抗胆碱类药作用范围,在适应症、用法和用量方面也已突破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罗政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与DM有关的肾脏病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乳头坏死等.DN系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微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作者:蔡万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肽Y浓度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NPY含量.结果脑出血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血浆NPY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在发病1~2周及3~4周血浆NPY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 NPY在脑出血发病机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雪芹;丁小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急重症,多是在冠脉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造成急性管腔堵塞引起心肌坏死,溶栓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就AMI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进行讨论.

    作者:王秀蓉;马翠萍;杨文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保留五大分支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术21例

    我科自1998~1999年对21例患者的24条患肢进行了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浅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侧静脉等大隐静脉五大分支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的手术方式,经2~8个月随访观察,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贾东;朱江宁;沈保国;叶国强;房居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改进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采取钻孔引流术,术后传统的方法采取头低脚高位,造成病人极不舒适,每日常规静滴0.9%的生理盐水1000ml.对于CSDH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十分不利,采取自然体位,术后静滴液体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与传统方法比较效果一样.

    作者:高建国;杨军;王建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急性发热性呼吸道感染206例

    采用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以急性发热为主的呼吸道感染206例,同时随机设对照组98例,结果表明治疗组退热作用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效果满意,提示鱼腥草注射液是治疗内科门诊急性发热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和安全可靠的中药制剂.

    作者:赵雯;王凤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颜面部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颜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组织疏松,血管、神经、淋巴管分布丰富,因而烧伤后渗出及水肿较其它部位明显,使面部变形,重者眼睑外翻,眼不能睁开,口唇肿胀,张口困难.若护理不当或保护不好,极易造成感染、畸形愈合,所以颜面部烧伤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对172例颜面部烧伤病人的创面湿润暴露疗法的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郭金香;岳石星;代玉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1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呼衰)的发生以及死亡的常见病.方法对近9年来收治的196例新生儿呼衰,从不同的原发病以及分娩方式、胎龄及日龄与呼衰的发生及预后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发现以窒息、严重的吸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引起呼衰的发生率较高,分别占呼衰病人的18.88%、11.73%及17.35%;其次旧法接生、早产儿及发病日龄≤7天的,呼衰的病死率分别为34.72%、23.28%及19.2%,高于新法接生、足月儿及发病日龄≥7天的.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窒息的发生率及加强早产儿的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彦香;林芳;韦志峰;胡联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伤性颅底骨折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附69例报告)

    为探讨外伤性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对69例颅脑损伤伴颅底骨折病人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不同类型颅底骨折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后均显著有效,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刘清云;薛鲁杉;顾青;杜东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宁夏首例艾滋病的诊断体会

    为提高对艾滋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本文回顾了宁夏首例艾滋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思路.艾滋病的主要特点是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导致多种严重条件致病菌感染并伴发罕见恶性肿瘤.患者确诊一周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提示临床医师需熟悉艾滋病的多种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对疑似病例进行抗HIV抗体检测.

    作者:窦春阳;李秀忠;张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附835例结果分析)

    采用细针吸取细胞诊断淋巴结结核.首先在淋巴结肿大部位,用5~1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1~3ml负压,在1~2个针道内来回抽吸2~3次,后用吸取物涂片1~2张,95%酒精固定,H-E染色.在835例细胞学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病例中,680例具有典型结核病细胞学特点,155例具有部分结核病细胞学特点.前者活检19例与细胞学诊断完全符合;后者活检73例,完全符合68例,占93.1%,误诊5例,占6.9%.

    作者:刘顺燕;张郁馨;张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枢椎齿状突骨折11例治疗体会

    探讨齿状突骨折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11例齿状突骨折行颅骨牵引或Glisson带牵引治疗6~8周,石膏或支具固定6~8周,结果表明,齿状突骨折可造成寰枢椎失稳及脊髓功能损害,齿状突骨折大多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牵引及外固定时间各应6~8周.

    作者:黄建国;丁惠强;王自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剪除残胃缝线27例

    1998年10月~1999年6月间,我院内窥镜室于胃镜下应用剪刀对27例残胃缝线行剪断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作者:黄双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踝关节爆裂骨折12例

    自1993年2月~1999年3月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踝关节爆裂骨折共12例.通过治疗,认为将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踝差了爆裂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治疗此类骨折缺乏坚持、有效内固定的缺点,简化了术中操作,方便了术后处理,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春丽;朱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