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类癌的诊断与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关键词:胸腺肿瘤, 类癌, 病理特点, X线
摘要:目的总结胸腺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胸腺类癌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胸腺类癌发病率低,大部分无临床症状体检行常规胸部X、CT发现;病理特征:光镜检查示类癌后,电镜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显示NSE、CgA、ACTH阳性.治疗首选手术,化放疗不敏感.结论胸腺类癌是一种罕见的前纵隔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血液净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患儿进行105次血液净化治疗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血液净化在儿科临床应用经验.结果 15例中毒患儿12例治愈,3例死亡;5例慢性肾衰竭(CRF)患儿尿毒症症状明显减轻;10例急性肾衰竭(ARF)患儿7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血液净化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的患儿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其特点,可以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述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可见上皮样、梭形、多边形的瘤细胞,呈片状、弥漫状浸润,并可见多量棕褐色色素颗粒.邻近的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增生.免疫组化S-100阳性;HMB45阳性;Vimetin阳性;CK阴性;P53阳性;PCNA阳性;黑色素染色强阳性.结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应与食管的低分化癌及肉瘤鉴别,也要排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局部压迫疗法加654-2针剂切口内注射治疗切口脂肪液化

    1998年6月-2004年6月期间,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0例,对其中20例采用局部压迫疗法加654-2针剂切口内注射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比较疗效.经观察,实验组效果显著.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2004年277例闭合性粉碎性锁骨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其中左侧166例,右侧94例,双侧17例;近端34例,中外段196例,远端47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 269例骨性愈合,8例骨不连.其中1例克氏针游走至颈椎管,但未致颈髓及神经根损伤;1例2枚克氏针游走至胸腔;5例克氏针在骨折断端处断裂.本组所有骨性愈合病例无肩关节活动受限,无肩关节周围肌萎缩及臂从神经卡压症状.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方法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对左心室舒张末容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叶挛缩和腱索及乳头肌缩短与左心室舒张末容量的关系.方法 1990-2004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风湿性单纯二尖瓣中度以上狭窄90例病人(二尖瓣组)和风湿性二尖瓣中度以上狭窄合并主动脉瓣明显反流的24例病人(联合瓣膜组);观察、总结两组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舒末容量和直径、左心室每搏量和射血分数.结果与二尖瓣组相比,联合瓣膜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直径增加[分别为(116.49±37.93)ml和(136.72±70.67)ml;(49.34±6.71)mm和(51.08±8.32)mm,P<0.05],射血分数减小,但差别不显著,而左室每搏量显著增大[分别为(71.37±25.01)ml和(91.06±36.67)ml,P<0.05].结论长期风湿性病变引起的二尖瓣膜和瓣下结构的病理性挛缩是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容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阳性强化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愈后及病区管理的影响

    我院2003年5月开设康复病区,按照病区现有的条件,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阳性强化行为疗法,改善了患者的阴性症状,使病区管理更加有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方丝弓矫治器在前牙外伤脱位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牙外伤后部分脱位或完全脱位复位后的固定愈合效果.方法采用方丝弓矫治器对脱位牙做固定结扎.结果经4-6周固定,被固定的脱位牙愈合良好,无松动,无明显错位和伸长.结论方丝弓矫治器用于部分前牙外伤脱位后的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n=153)、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双泵输注组(Ⅱ组,n=124).比较两组病例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瑞芬太尼输注泵速(0.34±0.05)μg(kg·min)和(0.33±0.04)μg/(kg·min).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情况有差异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质量好.结论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的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胃癌的研究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是1992年发现的耐药基因,它的高表达与多种实体瘤的多药耐药有关,有研究认为MRP的高表达也反映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行为[1].现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生地、白茅根、益母草、藕节炭、大枣等中药加甲氰咪胍治疗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75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0.07%(53/75),显效率94.67%(71/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短,显效快,药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泵)的可行性及血糖稳定对患者围手术期危险性的影响.方法在就诊于我院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取97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和132例常规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泵和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以及三餐前注射剂量,使血糖于术前、术中、术后均维持在围手术期理想的血糖范围.结果 在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糖在术前、术中、术后较使用前明显的降低,对照组患者血糖亦明显下降.但两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对照组为19例.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分泌,从而将围手术期血糖在短期内控制到满意水平,可以降低缩短住院日,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头孢妥仑匹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妥仑匹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应用头孢妥仑匹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49例,并以左氧氟沙星治疗4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55%,对照组53.33%;治疗组病原体消除率91.83%,对照组为69.56%;治疗组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3例(6.5%)患者有轻度恶心及腹部不适;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及病原体清除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妥仑匹脂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和病原体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997-2000年宁夏居民主要死因的潜在寿命、工作和价值损失年数的分析

    目的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宁夏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对居民健康危害的主要死因.方法对1997-2000年宁夏死亡监测资料应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和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0年宁夏居民全死因YPLL率、WYPLL率和VYPLL率分别为61.22‰、68.17‰和2.15‰,男性的YPLL率、WYPLL率和VYPLL率均高于女性.结论应用减寿分析可为确定重点防治的疾病和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ICU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急救医学的一个专业,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的特殊场所,ICU的建立挽救了危重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治愈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医院感染的出现.近年来,我院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和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人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14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14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腹主动脉瘤病人除1例自动离院,13例经3-12个月随访愈后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人造血管移植,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胎心监护中延长减速图形50例分析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中延长减速图形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对50例胎心监护中延长减速相关因素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心监护中延长减速图形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新生儿窒息率达26%,胎死宫内为4%.结论胎心监护中出现延长减速图形可作为发现胎儿潜在的不良征象的方法之一,对预测围产儿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ZW-2型紫外治疗仪消毒效果的试验观察

    目的观察ZW-2型紫外线治疗仪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和对HBsAg的破坏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载体微量定性试验.结果在20℃-22℃试验条件下,对实验用细菌繁殖体,辐射强度达422μW/cm2,照射15秒钟,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辐射强度达1620μW/cm2,照射60秒时杀灭率可达10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辐射强度达78.5μW/cm2照射800秒、422μW/cm2照射400秒、1620μW1/cm2照射50秒杀灭率达99.90%以上.辐射强度达1620μW/cm2照射1200秒可达100%.对样本上的HBsAg,只有当辐射强度达16600μW/cm2照射1800秒时可达阴性.结论 ZW-2型紫外线治疗仪在实验室对试验菌及HBsAg有杀灭和灭活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的康复训练

    目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的康复训练临床观察.方法对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设理疗组进行对照.结果经过康复训练优达到77.5%,良达到15%,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较理疗效果稳定,能阻断或延缓膝骨关节的恶性循环,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与白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静脉用阿奇霉素与白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给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对照组给白霉素10-15mg/(kg·d)静滴.观察两组平均住院天数、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阿奇霉素组的平均住院天数、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白霉素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白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白霉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