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评价

贾武梅;刘学宁;安雅萍;刘怀荣;崔建均;陈青

关键词: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长轴, 功能
摘要: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舒张功能.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依据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与非左室肥厚组(30例),选取健康者对照组40例.经胸采集左室长轴3个切面图像存盘后,运用QLBA 8.1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检测左室长轴18个心肌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应变率(SLs、SrLs),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结果 高血压病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能准确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舒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缩功能的新方法.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对梗阻性重度肾盂积水穿刺置管体外引流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梗阻性重度肾盂积水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例因肿瘤、结石等引起急性重度肾盂积水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13例梗阻性重度肾盂积水,经引流后均快速解除梗阻,迅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衰竭症状.2例膀胱肿瘤肾积水引流术后肿瘤得以手术顺利切除.1例恶性膀胱癌伴多发性脏器转移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持续留置导管体外引流,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肾衰竭症状减轻.3例宫颈占位性病变引流术后进行放疗,肿瘤缩小,肾积水减轻.7例因结石梗阻,引流术后经体外碎石或手术取石解除梗阻.有效率达10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引流梗阻性重度肾盂积水,对部分肿瘤的后续切除赢得充分的术前准备时间,为不能手术者是一种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对结石性梗阻的患者,体外碎石或手术取石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轻了肾盂积水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胡旭萍;杨继团;张定义;王文鼎;杨景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院外综合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入院的影响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发病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为减少DCM患者再入院频次,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我们对58例DCM患者实施了院外综合干预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梅;撒志梅;李娜;张艳梅;吕燕;付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银川市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初步探讨

    目的 研究银川市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气压等气象因素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监测、收集2005-2011年银川市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合7年银川市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气压、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等14个气象因素变化,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法分析疾病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以5月份总计发病多为3708例,夏季无明显的发病高峰;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与平均气压、高气压、低气压、气压差、平均气温、高气温、温差、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条件存在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银川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平均气温、水汽压、气温差、平均风速、气压差有线性回归关系,与平均气温和气压差正相关,与水汽压、气温差和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平均气温和水汽压对其影响大.结论 银川市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雷静;马杰;武振军;王光俊;张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银川市郊蔬菜大棚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银川市郊大棚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状况,为指导种植者合理使用农药、保证土壤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某镇随机抽取35座蔬菜大棚,对棚内土壤中2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银川市郊大棚土壤样品中有3种有机磷农药有检出,总体检出率为71.43%,杀扑磷的检出率高,为51.43%,土壤样品中无禁用农药检出,有5个土壤样品检测出2种及以上有机磷农药.土壤中推荐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和其它有机磷农药检出率均高于禁用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川市郊大棚土壤中存在一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部分样品存在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农业部推荐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在银川市郊蔬菜大棚已经取得了一定应用;另外,我国尚缺少土壤中农药污染的评价标准.

    作者:孙健;郭映花;卜德云;纪文武;周健;杨惠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种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中阳性表达的意义

    目的 为确定外周血有核细胞中LUNX基因、CK19基因和S100A4基因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重要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术前抽取外周血,通过荧光定量PCR (PCR)检测其肺组织特异性蛋白(LUNX)、细胞角蛋白19(CK19)和钙结合蛋白A4(S100A4)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LUNX mRNA、CK19 mRNA和S100A4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2.5%和56.3%,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0.05),这三种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有关,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鳞癌,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表达高于中央型肺癌.3种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无明确关系.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三种基因的表达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结论 LUNX mRNA和CK19 mRNA、S100A4mRNA可作为检测肺癌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韩育宁;何伟;蔡宝宁;何进喜;于亮;李晋南;陆相阳;马胜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MRI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头颅MRI特点,探讨其与VD的关系.方法 选择99例经头颅MRI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于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检测后分为VD组51例和非VD组(对照组)48例,比较分析其特点.结果 VD组中额叶皮层、皮层下额叶、内囊和丘脑的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VD组,额叶皮层(x2=6.10,P<0.05)、皮层下额叶(x2=4.45,P<0.05)、内囊(x2=3.96,P<0.05)、丘脑(x2 =4.78,P<0.05).VD组大梗死、中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VD组,大梗死(x2=9.11,P<0.05)、中梗死(x2=5.58,P<0.05);VD组吸烟、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VD组,吸烟(x5 =12.41,P<0.05)、高血压(x2=4.50,P<0.05);VD组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与非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患者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与VD发生相关;吸烟、高血压与VD的发生相关,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与VD发生的关系不明显.

    作者:赵艳红;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碱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复制大鼠脓毒症动物模型.造模后将48只SD大鼠分为6组,即CON(假手术)组、OMT对照组、CLP(模型)组、CLP+ OMT(52、26、13mg· kg-1)剂量组.采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设备检测大鼠心功能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 不同剂量的OMT能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的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平均动脉压(MAP)、LVSP、±LVdp/dtmax(P<0.05),降低心肌组织匀浆中TNF-a蛋白含量(P<0.05)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结论 OMT(52、26、13mg· kg-1)能减轻脓毒症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对抗由心肌细胞凋亡引起的心功能损伤.

    作者:王秀玉;张鸣号;邵群慧;杨美玲;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22例新发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肿瘤分级、数目及直径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有相关性,其中肿瘤分级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高龄、高级别、多发肿瘤以及直径>3.0 cm肿瘤更容易复发,其中级别的高低是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涛;李培军;李广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亲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先心病患儿及其父母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0例先心病患儿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先心病患儿父母亲SLC-90总得分为(156.18±54.49)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躯体化、强追症状等8项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患儿父母亲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经常生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以及喜蹲的患儿;完全自费的患儿父母亲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享受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慈善基金资助的患儿父母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心病患儿父母亲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患儿症状明显及完全自费者,医护人员在给患儿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做好患儿父母亲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艳荣;张广意;余晶;沈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焦虑状态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及炎性因子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焦虑状态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96眼),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为焦虑组及非焦虑组,每组分别有50眼、46眼.入选后分别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焦虑组及非焦虑组治疗后1 w后较治疗1d干眼症状均有改善(P<0.05),焦虑组较非焦虑组治疗1 w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及非焦虑组治疗后1 w后BUT、Sit、FL较治疗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 w后BUT、Sit、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及非焦虑组治疗后1 w后IL-1β、IL-6、TNF-α较治疗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较非焦虑组治疗后1d IL-6、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 w后IL-1β、IL-6、TNF-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状态可影响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这可能与炎性因子失调有关.

    作者:牛红梅;彭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三种术式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术式,探讨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资料,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68例(A1组),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39例(A2组),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20例(B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 A1、A2组除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除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A1及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间隔缺损治疗已由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发展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现在非体外循环彩超引导下封堵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被越来越多心外科医生所采用.

    作者:唱宽;谷天祥;李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GSTM1、GSTT1和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TM1)、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T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 rs1695)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M-PCR)和高分辨融解曲线技术(HRM)分析2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GSTM1、GSTT1和GSTP1 (rs 1 695)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252例乳腺癌患者中,108例(42.9%)为GSTM1(+),144例(57.1%)为GSTM1(-);178例(70.6%)为GSTT1(+),74例(29.4%)为GSTT1(-);143例(56.7%)为GSTP1(rs1695) AA基因型,102例(40.5%)为GSTP1(rs1695) AG基因型,7例(2.8%)为GSTP1(rs1695) GG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实本研究入组病例GSTP1(rs1695)基因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8例Cerb-B-2(2+)和(2+→3+)者未行FJSH检测予以剔除,其中Luminal型占63.1% (154/244),三阴型占22.1% (54/244),Her-2过表达型占14.8% (36/244);GSTT1(-)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TM1和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在各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GSTT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缺失率较低,其基因多态性可为分子分型下乳腺癌的异质性提供合理补充.

    作者:刘新兰;赵艳姣;黄英;姜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舒张功能.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依据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与非左室肥厚组(30例),选取健康者对照组40例.经胸采集左室长轴3个切面图像存盘后,运用QLBA 8.1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检测左室长轴18个心肌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应变率(SLs、SrLs),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结果 高血压病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能准确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舒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缩功能的新方法.

    作者:贾武梅;刘学宁;安雅萍;刘怀荣;崔建均;陈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特点是骨折以凹陷性骨折和颅缝分离多见(61.36%);颅内血肿主要来自静脉系统,硬膜外血肿发生率高(52.83%);癫痫(33.67%)、高热(64.28%)及低血压(31.63%)发生率高;根据GOS判定疗效:经3~12个月随访,结局良好60例(61.22%),结局不良38例(38.78%),其中中残15例(15.31%),重残12例(12.24%),植物状态生存3例(3.06%),死亡8例(8.17%).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特点是原发损伤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应积极救治,GCS评分是评估小儿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田龙飞;牛彦龙;刘华;邹麦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降压药物及非药物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48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个体化咨询、测量血压、遵医行为、治疗率、控制率、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调查,降压药物治疗,非药物相关易患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干预前、后测血压,检验血生化指标,心电图检查,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易患危险因素、生活行为方式、高血压知晓率、遵医行为、治疗率、控制率、心电图改变情况、血压、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能使血压稳定达标,极力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吕学业;端传丽;游海鹰;史宁芳;顾洁;梁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黄体酮亚微乳注射剂的含量及其制剂稳定性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体酮亚微乳注射剂含量的方法,并对制备的黄体酮亚微乳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 采用DiamonsilTM ODS-C18(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5:30: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对黄体酮亚微乳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黄体酮在50.2~502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3%).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黄体酮亚微乳各项质量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黄体酮亚微乳稳定性良好.

    作者:翟宇;黄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得分较高,社会支持状况得分较中国常模低(t=17.667,P<0.05),心理健康状况较中国常模得分高(t=3.017,P<0.05);疼痛程度与其社会支持状况呈负相关(r =0.410,P<0.05),与心理健康水平SCL-90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7,P<0.05).结论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程度严重与其社会支持状况呈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给予积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作者:张士华;赵永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总结提高治愈率的因素.方法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42例中车祸伤31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3例,爆炸伤1例.平均年龄(38.2±1.3)岁.骨缺损1.5~6cm,平均(3.5±0.8)cm.清创去除失活的软组织及死骨,感染初步控制后用自体骨粒或骨条与敏感抗生素混匀植骨,开放伤口,术后创面肉芽覆盖后行植皮术或创面瘢痕愈合.结果 平均随访(2.8±0.3)年,平均术后(8±0.2)周移植骨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其中4例于术后5周游离植皮、闭合创面,38例于术后10周左右创面瘢痕愈合.41例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7±1.1)个月,1例感染复发植骨未愈合.结论 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与传统治疗比较,方法简单、病程缩短、疗效满意,术中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充分植入松质骨,术后无菌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启明;乔泽文;朱涛;郭玮玮;郑建平;杨海波;胡宁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TSP-1、EGFR、TGF-β1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SP-1、EGFR、TGF-β1的表达.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TSP-1、EGFR、TGF-β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SP-1、EGFR、TGF-β1可能参与了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发展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杨桂兰;杨艳娟;郑西卫;訾瑞;程德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孔法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77例用两孔法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病例进行总结,观察两孔法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病例的手术效果及适应证.结果 两孔法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较传统三孔法比较无明显延长,术后恢复时间明显所短,适宜于临床大规模推广.结论 两孔法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面小、恢复快、瘢痕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但要求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熟悉操作程序.

    作者:赵勇;马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