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人工肝学组
虽然世界各国肝衰竭组成上有一定差异,但主要病因不外乎病毒性(主要是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药物性及酒精性.与欧美日国家相比,我国除了乙型肝炎所致肝衰竭较多外,其他病因则向其靠拢,呈上升趋势.
作者:王宇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凶险.
作者:房殿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vlnitrosamine,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结合血清生化测定,24周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表型的改变.结果造模2 d后肝结构未见明显改变,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远侧胞浆窗孔数减少、造模1周SEC失窗孔更明显,肝组织内未见明显变性坏死及纤维间隔形成,造模4周时见肝组织内大片出血坏死,有大量假小叶形成,内皮下出现SEC窗孔减少.SEC失窗孔早于肝细胞发生较为严重的坏死、肝纤维化的形成以及肝窦内皮下基底膜的形成.造模4周HA(ng/ml)和肝羟脯氨酸(μg/g)平均含量分别为231.30±143.80和223.04±37.09,对照组分别为56.50±18.10和61.55±20.85,t值在3.14~8.28,P<0.05.结论DMN引起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表型改变可能是其诱导肝纤维化重要的始动机制之一.
作者:陆雄;刘平;刘成海;徐光福;王宪波;陈文慧;李风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性,25岁,乏力、食欲不振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8 U/L,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荧光PCR法)6.6 x 108拷贝/L,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门诊给予肝穿术.患者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术前血压13.5/9.5 kPa(1 kPa=7.5 mm Hg),心率75次/min.
作者:郑瑞丹;饶日春;陈碧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IL-2和B7-1基因联合修饰的肝癌瘤苗预防肝癌形成的作用.方法用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Hepal-6肝癌细胞株,MMC处理后制成肝癌瘤苗,免疫同系小鼠,观察抗亲代Hepal-6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并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共设6个实验组:IL-2和B7-1双基因修饰瘤苗组(Hep6-IL2/B7),IL-2基因瘤苗组(Hep6-IL2),B7-1基因瘤苗组(Hep6-B7),BGFP基因瘤苗组,野生瘤苗组和培养液对照组.结果各组瘤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上述6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8、59、54、51、48、38 d,其中Hep6-IL2/B7瘤苗组生存期长,且瘤体积小(Z值为3.20~44.10,P<0.05).经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和细胞毒活性实验显示以Hep6-IL2/B7瘤苗免疫后可诱导显著提高的NK、LAK和CTL活性(分别为29.0%±2.5%、65.0%±2.9%和83.1%±1.5%,与其它实验组比P<0.05).结论IL-2和B7-1双基因肝癌瘤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活化的针对亲代癌细胞的特异性CTL细胞,具有比单基因及常规瘤苗更强的防癌的作用,有希望成为预防肝癌复发转移的治疗手段.
作者:葛宁灵;叶胜龙;刘银坤;汤钊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明确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市患病率,及饮酒与患ALD的关系,我们于2000年4~6月对西安地区城乡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作者:鲁晓岚;陶明;罗金燕;耿燕;赵红莉;赵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肝星状细胞(HSCs)表面受体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HSCs受体至少可分为三大类,即整合素类、血管活性物质受体和酪氨酸/丝氨酸激酶类受体,现综述如下.
作者:申凤俊;阴赪宏;贾继东;王宝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细胞毒T细胞(CTL)功能缺陷的原因.方法将HCV核心区多肽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选择上述多肽中对CTL有抑制作用和增强作用的多肽各2条,交叉组合后共同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CTL活性.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CV核心区多肽CPA9(39~74位氨基酸)、CPB7(67~76位氨基酸)、CPB8(71~80位氨基酸)对小鼠CTL有抑制作用,CPA10(5~23位氨基酸)、CPB6(63~72位氨基酸)、CPB2(131~140位氨基酸)对小鼠CTL有增强作用.CPB2+CPB8、CPB6+CPB8组中效靶比10:1,20:1的CT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CPB2+CPB7、CPB6+CPB7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CV核心区抑制性多肽和增强性多肽有交互作用.结论HCV核心区多肽CPA9、CPB7、CPB8对小鼠CTL有抑制作用,CPA10、CPB6、CPB2对小鼠CTL有增强作用;HCV核心区抑制性和增强性多肽有交互作用.
作者:马巧玉;王宇明;郝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4-1BB L1gand(4-1BBL)基因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epal-6后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瘤效应.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小鼠4-1BBL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细胞中,Histidirol(HisD)筛选后获高表达4-lBBL分子阳性细胞克隆,经丝裂霉素C(MMC)处理制备成肿瘤细胞瘤苗TCV4-lBBL,观察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和免疫治疗作用.结果(1)能对同系肝癌细胞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保持无瘤状态长期存活(100d以上).(2)对早期(接种7 d)形成的肿瘤有强的治疗作用.(3)对晚期(接种14d)肿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使大部分小鼠的肿瘤消退.结论4-1BBL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能明显刺激增强带瘤宿主的抗瘤效应.
作者:李晓虹;李晓冬;黄建勇;卫立辛;陈列平;吴孟超;郭亚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反义核酸技术已成为本世纪攻克病毒和癌症的新技术,为加速肝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广阔前景.
作者:杨冬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类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约9 600bp,5'端和3'端各有一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3'UTR)长约220~272 bp[1].
作者:秦兆习;丛旭;蒋栋;哈明昊;陈红松;魏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IL-12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alocyte-macrophage-colong scimulatingfactor,GM-CSF)联合基因治疗对小鼠皮下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皮下接种1×106BNL肝癌细胞的小鼠分四组于肿瘤接种3、6 d后分别经尾静脉高压注射总量为25μg的细胞因子编码质粒:(1)pXX-GM-CSF、pXX-IL-12各12.5μg;(2)pXX-IL-12 25μg;(3)pXX-GM-CSF 25 μg;(4)pXX-Neo 25μg,每组6只小鼠.观察小鼠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及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同时研究了经尾静脉高压注射后小鼠血清IL-12、GM-CSF和IFN-γ浓度变化.结果IL-12与GM-CSF联合基因治疗可以诱导更强的抗肝癌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GM-CSF可以增强IL-12分泌并减少其诱导的IFN-γ分泌.结论IL-12和GM-CSF联合基因治疗可以产生较强的抗瘤作用并能减少IL-12的副作用.
作者:邱双健;叶胜龙;Zhong Wang;汤钊猷;Lina Lu;Xiao Xiao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化淤胆性肝炎(fibrosmg cholestatic hepatitis,FCH)临床病理特点和拉米夫定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肾移植后发生的17例重度黄疸性肝炎,其中6例经肝活检证实,2例有发病前后组织病理对比.结果肾移植者中慢性HBV感染者为9.3%,其中FCH发生率为22.9%.肝活检证实的6例发病时间在移植后的1.5~22个月中.2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缓解.4例慢性乙肝患者移植前后服用拉米夫定未发生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移植后应用极大剂量多种免疫抑制剂,逐渐发生淤胆性肝炎和迅速进展肝功能衰竭;血清HBVDNA达极高水平;组织学表现独特的病变组合:肝细胞广范围气球样变性,毛玻璃样肝细胞不少见,区域性肝细胞溶解消失,淤胆,而炎症浸润轻微,并由汇管区发展的广范围纤维化.结论肾移植后可发生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拉米夫定对FCH有明显的即时治疗效应.
作者:朱幼芙;骆抗先;于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碱性磷酸酶直接(AlkPhos Direc)标记核酸探针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方法.方法应用AlkPhos DirecTM将碱性磷酸酶直接标记在HBV DNA全基因序列上制备探针,与目标核酸杂交后加入CDP-Star化学发光试剂,用胶片放射自显影检测HBV DNA.同时检测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AlkPhos Direc标记HBV DNA探针与地高辛标记的HBV DNA探针检测临床血清标本80份结果,并对70份临床血清标本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结果与AlkPhos Direc标记HBV 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的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探针灵敏度至少为10pg,与地高辛探针比较,用AlkPhos Direct标记探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100%,用HBV 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和A1kPhos Direct标记探针核酸斑点定量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r=0.98,P<0.0l.结论AlkPhos Direc标记HBVDNA探针检测血清中HBV DNA方法灵敏、特异,与地高辛标记的HBV DNA探针检测结果完全符合,与HBVD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陈压西;黄爱龙;齐珍元;单幼兰;孙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男,19岁,学生,汉族,湖南长沙人.因发现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年多,于2001年7月23日入院.
作者:沙新平;谭德明;胡国龄;吴晓英;彭建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对23例肝硬化伴顽固性胸水病人进行胸腔镜检查,并对14例病人用经胸腔镜滑石粉喷撒胸膜腔闭锁法进行治疗,以探讨胸腔镜对顽固性肝性胸水病人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作者:林殿杰;孙洪军;黄琛;王茂芬;田广燕;薛立福;刘庆华;刘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rce,MDR)的产生常常导致化疗失败.
作者:杨俊霞;汤为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时血清HBV DNA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我们对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及ELISA方法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标志物,并观察重叠感染与病情的关系.
作者:黄力毅;罗光汉;吴继周;吴健林;玉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适应证1.重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参照2000年9月西安会议制订的标准),原则上以早、中期为好,凝血酶原活动度控制在20%~40%之间,血小板>5×109/L者为宜,在能开展肝移植术的单位,晚期重型肝炎和凝血酶原活动度<20%者也可进行台疗,但并发症多见,应慎重.
作者: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人工肝学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作者:张霞;沈鼎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