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兵;陈永鹏;冯筱榕;刘定立;吴爱华;章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68例HCC手术标本中HSP70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以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HCC和癌旁组织中HSP70阳性率分别为71%和28%,过表达分别为53%和2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SP70阳性率和凋亡指数有正相关关系(r=0.8765,P<0.05),两者都随HCC 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加。结论 HCC组织中存在HSP70过表达和自发性癌细胞凋亡,两者正相关性机理尚不明了,可能是HCC生物学恶性行为的标志。
作者:尹燕明;秦庆亮;赵晶;张长丽;张伟;于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安体舒通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模型组:CCl4油0.25ml/100mg皮下注射,3次/周;安体舒通组:CCl4油注射的同时予以安体舒通20mg·kg-1·d-1灌胃,1次/日;对照组:橄榄油皮下注射。光镜下动态观察组织学改变,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胶原面积。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CYP11B2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及RT-PCR显示CYP11B2表达定位于肝星状细胞胞浆,在纤维化形成时表达增强。第4周、6周,安体舒通组肝纤维化分级、胶原面积低于模型组(P<0.05)。第8周,安体舒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YP11B2在纤维化肝脏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增强。安体舒通对早中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旭;杨希山;孟莹;吴平生;李素梅;赖文岩;张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肝硬化基因治疗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对实验性肝硬化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一、治疗策略和目的基因 由于肝硬化是一种肝脏内实质细胞广泛破坏和再生以及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引起肝小叶和血管结构发生紊乱的慢性疾病,因此理想的肝硬化的治疗策略应该包括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纤维化的发生、逆转已发生的纤维化以及促使正常肝结构的形成等方面[1]。
作者:郭津生;王吉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弥补了传统McAb制备繁琐、抗原性强、穿透力弱等不足,为HCC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我们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构建和筛选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库。 1. 材料与方法:(1)抗HCC噬菌体ScFv库的构建:应用HCC细胞常规免疫BALB/C小鼠,从其脾脏提取t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应用linker-(Gly4Ser)3装配ScFv基因,在其5′端和3′端分别引入内切酶SfiⅠ和NotⅠ酶切位点,连接到噬菌体载体pCANTAB 5E,转化大肠杆菌TG1细胞,铺SOBAG平板,记数菌落。
作者:毕向军;杨冬华;崔俊;范子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库普弗细胞(KC)清道夫受体(SR)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而探讨内毒素肝损伤的机理。方法经尾静脉内注射不同剂量(1mg/kg、10mg/kg)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肝脏SR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TNFFα、IL-6的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1)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KC表面SR表达呈进行性下调,且与内毒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2)SR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A值)与肝组织TNFα、IL-6及血清ALT、TBil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随着SR表达下调,KC对内毒素的清除作用下降,内毒素对KC的激活作用则相应增强。KC SR表达变化与肝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谢国旗;蒋建新;朱佩芳;王正国;邱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主要的并发症,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患者死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程序如下。 1. 基础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失衡。(1)大出血病人应立即进行的是恢复血容量治疗而不是急诊内镜检查,进行快速补液,常用的是平衡液或糖盐水。
作者:尚佳主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χ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作者:丁红兵;陈永鹏;冯筱榕;刘定立;吴爱华;章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一、材料与方法 1. 肝癌细胞株SMMC-7721引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细胞库。 2. 试剂: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DN-t)及无关寡聚核苷酸(N-ODN)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全硫代修饰。 3. 对细胞抑制作用的观察:取2×107/L肝癌细胞接种于96孔的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μl,设3个复孔。分别加入ASODN-t,调节浓度使ASODN-t终浓度分别为1、2、3、4、5μmol/L,N-ODN的终浓度为3μmol/L,培养24、48、72、96h,于结束前4h加入5g/L MTT 20μl,继续培养4h,再加入SDS溶液100μl,终止反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各孔在波长570nm的吸光度A值。
作者:许兰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应用一种活体荧光标记对E-cadherin表达被E-cadherin单抗阻断后肝癌7721细胞粘附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对深入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机制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一、材料与方法 1. 细胞系:SMMC-7721细胞引自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作者:贺建宇;周信达;刘银坤;汤钊猷;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尝试用抗体工程技术研制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方法利用PCR技术进行体外重组,将α-2b干扰素(IFN-α2b)基因分别与抗-HBsAg人源抗体的轻链及重链Fd基因融合,IFN-α2b基因位于融合基因的3'端,为避免干扰素结构域与抗体结构域在空间上互相影响,在二者之间引入一条15个氨基酸的柔性短肽。分别构建上述融合肽链的CHO表达质粒(轻链-IFN表达质粒pLIC以pcDNA3.1(+)为载体,重链Fd-IFN表达质粒pFID以pCdhfr1为载体),表达质粒以下述三种组合转染CHO(dhfr-)细胞:I, pLIC + pHFD; II, pLIC + pFID; III, pLFC + pFID。其中pLFC为抗-HBsAg轻链全长表达质粒,pHFD为抗-HBsAg重链全长表达质粒。结果 I组和II组上清液具有干扰素活性,但仅I组具有HBsAg结合活性。结论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成功地在CHO细胞中表达了具有HBsAg结合能力的融合干扰素分子。
作者:童贻刚;王海涛;徐静;付玲;于长明;刘国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NA疫苗pCI-S-IRES- ProTα接种小鼠后的免疫反应变化。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DNA疫苗,脂质体介导转染NIH-3T3细胞,并给小鼠进行DNA疫苗接种。ELISA检测HBsAg、抗-HBs,RT-PCR检测pCI-S-IRES- ProTα的表达。结果 pCI-S -IRES- ProTα、pCI-S在细胞中高效表达,pCI-S-IRES- ProTα接种小鼠产生的体液反应和特异T淋巴细胞增值反应强于pCI-S组。结论 ProTα可增强接种小鼠的免疫反应。
作者:王斌;周霞秋;诸江;臧国庆;俞红;郭清;谢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和游离肝细胞中CD14基因和CD14蛋白的表达。方法经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E coli O111.B4)建立大鼠急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并用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CD14阳性肝细胞数及其荧光强度。同时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和肝细胞中CD14 mRNA和CD14蛋白的表达。结果 FCM显示:内毒素血症大鼠6h和12h FITC-CD14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荧光强度也明显增加。RT-PCR显示,肝组织和肝细胞中CD14 mRNA的表达在3h时明显增强,6h达高峰,24h恢复正常水平;Western blot分析示肝组织和肝细胞中CD14蛋白的表达在6h明显增高,12h达高峰,24h仍有一定表达,各时相点间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时能明显上调肝细胞CD14基因和CD14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生伟;吴传新;石毓君;刘长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对11株经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 virus,TTV)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巢式PCR扩增不同地区不明病因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自然健康人群TTV DNA片段,并对此巢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11例标本的222bp(引物序列除外)的TTV DNA同源性比较结果为:武汉WH1、WH2、WH3 3个患者血清中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7.0%、97.0%和98.0%;广州GZ1、GZ2、GZ3 3患者血清中TTV DNA 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8.0%、95.0%和95.0%;山东SD2、SD3 TTV DNA序列与N22同源性分别为94.6%和95.5%;广州GZ4、山东SD1,新疆XJ1患者TTV DNA序列与TX011同源性分别为98.0%、98.0%和95.0%。结论根据 Okamoto的分类方法,这11株TTV可属于两个亚型,即基因1型的a和b亚型。
作者:肖红;梁蔚芳;王燕军;张建树;骆抗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在门静脉高压以及肝病的损伤过程的作用受到重视。本实验目的在于了解肝硬化消退中肝组织NO水平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大鼠肝硬化模型以CCl4加乙醇法制备,共12周。第12、16、19、22、25周各取5~6只行病理检查及NO测定。肝组织切片按照Knodell和国际肝病协会推荐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王宝恩等的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别进行组织炎症活动性和纤维化评分。肝组织NO测定应用南京建成公司试剂盒。NO与组织学改变的相互关系应用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差异应用t检验。
作者:张弛;王吉耀;贺伯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业已肯定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尚有逆转的可能。通过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早期肝硬化者肝脏假小叶消失。 1.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某些新的认识:(1)肝纤维化的治疗与抗肝纤维化治疗两者含义不同,前者即为慢性肝病的治疗,目的是祛除原发病因和减轻、中止、逆转肝脏的病理改变(包括抗炎、抗肝损伤与抗肝纤维化);后者指用抗肝纤维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蔡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TNF-α水平,并同步观察了肝组织FasL的表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我院1999年3月~2000年3月经过肝穿刺活检确诊的28例慢乙肝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18~56岁。慢性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1995年病毒性肝炎修订的诊断标准。
作者:郑瑞丹;张闽峰;徐忠玉;林福地;饶日春;张阳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细针穿刺细胞学是早期诊断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本院1999年32例肝脏穿刺涂片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我院1999年间行细针穿刺而且有病理学诊断的病例32例。均经B超或CT定位,皮肤消毒,用9号带槽套管针对肝脏肿块进行穿刺,穿出物立即涂片,固定于甲醇溶液中,常规HE染色,显微镜观察。
作者:丁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人α1(Ⅰ)前胶原(COL1A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人COL1A1基因启动子序列-2483~+42bp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2.5,将其瞬时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PTX或/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测定CAT活性。结果 0.4mmol/L、2mmol/L和10mmol/L的PTX使pCOLH2.5的活性降至对照的(82±9)%、(58±8)%与(32±13)%。IGF-1与胰岛素能促进pCOLH2.5的活性。PTX能拮抗IGF-1与胰岛素的这一促进作用。结论 PTX能下调人COL1A1启动子的活性,而IGF-1与胰岛素能上调该启动子的活性。PTX 能拮抗IGF-1与胰岛素的这一上调作用。
作者:伍严安;高春芳;万伟东;仲人前;孔宪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cl-2、bax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双标记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77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bcl-2、bax及肝细胞凋亡表达,以67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bcl-2和bax均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DAg和Bax与凋亡细胞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三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DAg、bax和肝细胞凋亡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分布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病理损害程度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表达bax,增强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丁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一定重要作用。
作者:顾小红;李奇芬;王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一、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1997年9月~1999年3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患者,入选并完成疗程者50例,全部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且入选病例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门静脉内径(DPV)≥14mm或脾静脉内径(DSV)≥9mm;(2)脐静脉开放;(3)食道胃底静脉曲张;(4)无腹水或少量腹水。剔除标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有明显出血倾向或PT显著延长(PT≥18s)。
作者:杨桂林;陆玮伦;郑荣琴;谢冬英;崇雨田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