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巧;杨海荣;刘亮;张跃斌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采取组合式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2年和2013年住院监测MDROs阳性的患者,分别采取回顾性及前瞻性调查方法;前瞻性MDROs阳性病例均采取了组合式干预措施,调查所有住院患者MDROs感染情况及其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监测住院患者37 763例,发生MDROs感染26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02‰.其中医院感染7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85‰,构成比26%;社区感染19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5.16‰,构成比74%.2013年经过干预后MDROs医院感染由2.28‰下降至1.38‰.结论 某综合医院组合式干预措施可以降低MDROs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秀银;孙风琳;宋伟伟;顾红芳;吴凤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分析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状况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选择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316例与同时期非成批生活烧伤患者361例,分析2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病原菌的菌种、分布特点、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患者发现病原菌感染282例(89.24%),非成批烧伤患者发现病原菌感染197例(54.57%),前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其中,成批烧伤组检出病原菌351株(54.84%),革兰氏阳性(G+)球菌213株(60.6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病原菌289株(45.16%),革兰氏阳性(G+)球菌161株(55.71%).成批烧伤组患者检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59株(64.84%),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患者MRSA 61株(60.40%),MRSE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作者:金少华;李传吉;张龙;邓兴旺;齐旭辉;张丽香;黄涛;梁根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尿失禁,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严重的并发症.行为治疗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首选治疗[1],而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研究对入住我科的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的158例患者运用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治庆;汪瑞萍;马惠荣;高永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能否做为评价早期血管性痴呆(VaD)的生化指标.方法 选择VaD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S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含量,比较脑梗死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血清中SS和NSE含量.结果 VaD组患者CSF中S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额叶皮质、海马、颞叶皮质、丘脑、纹状体等部位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SS含量与枕叶梗死比较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患者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VaD患者血清NS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梗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SS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随脑梗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 VaD患者血清NSE、SS可作为评价早期VaD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曹传宇;沈焱;高焕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管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并探讨其与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选择符合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共130例,评估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并以NIHSS评分法对比分析其与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 在13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0级侧支循环开放患者有20例,初级、次级侧支循环开放患者分别为64例、46例;有侧支循环的患者与无侧支循环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者有侧支循环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轻,预后好.
作者:杨娟;马斌武;张建;尹永萍;马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现状,为癌症患者自我管理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102例胃肠道癌症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EORTC QLQ-C30中文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总分为(79.88±6.4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生活质量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焦虑总分及社会支持总分5个变量进入方程(R=0.385,R2=0.148).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可综合考虑影响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制定科学可行、高质量的癌症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和方案,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陈玉梅;赵丽丽;闫树英;张华;赵娟;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多排螺旋CT(MSCT)成像探讨其在不稳定骶骨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钉道数据测量的应用.方法 使用MSCT成像测量骶髂拉力螺钉的进针位置、进针方向、钉道深度、S1椎体矢状面的高、宽度,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其测量数据在不稳定骶骨骨折内固定病例的术后临床和影像评估.结果 术后12个月临床评估,骨盆环复位按Matta评分病例组平均分92.3%,对照组72.3%;骨盆功能恢复Majeed评分病例组(84.25 ±0.37)分,对照组平均(68.43±0.4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Gibbons评分病例组平均分(1.09±0.61)分,对照组平均(3.34 ±0.13)分,2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对照组拉力螺钉置入优良率70%,病例组拉力螺钉置优良率92.31%,对照组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钉道佳测量数据钉道长度,男78.64 mm,女71.35 mm;钉道与髂后上棘连线夹角(冠状位a°),男9.66,女6.88;钉道与髂后上棘连线夹角(轴位b°),男44.28,女43.01;钉道与S1、S2矢状位中线夹角(矢状位c°),男122.54,女118.43;S1椎体进针侧横突下截面高度(B),男24.24 mm,女22.52 mm;宽度(C),男17.38 mm,女14.71 mm.结论 MSCT数字化成像测量获得经皮拉力螺钉的钉道应用解剖学数据,对不稳定骶骨骨折内固定术拉力螺钉的精确定位及后期疗效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李勇;蔡利军;王真;陈大治;朱蓉蓉;史建英;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并分析4例眼部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HE染色观察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免疫表型.结果 4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5岁,病变位于结膜、泪腺及眼眶;病理学表现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分布少量浆细胞;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低(Ki-67 index,<10%),弥漫表达CD20、Pax-5及Bcl-2,而不表达CD3、CD5、Cy-clinD1、TdT、Bcl-6及CD10.结论 眼部MALT淋巴瘤是好发于老年人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病变进展缓慢,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吕怀盛;马艳梅;贺海燕;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取适合进行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CHD婴幼儿108例,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人封堵术,其中4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为房间隔缺损(ASD)、47例为室间隔缺损(VSD).观察组3组手术患者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封堵前后左心室内径改变情况.结果 108例CHD患儿,手术总成功率为98.15%,其中PDA患儿手术成功率97.56%、ASD100.00%、VSD97.87%,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PDA、ASD、VSD分别为7.32%、5.00%、6.38%,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TE检查发现PDA与VSD患儿在封堵术后1个月左心室腔明显缩小(P<0.05),而ASD封堵术后左心室内径无显著变化.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CHD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有金;刘新波;陈永峰;牛涛;张亚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双相肺扫描结合三维后处理肺容积测量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COPD组5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利用16层螺旋CT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行胸部CT双相扫描,使用AW4.3分析软件测量各相肺容积.所有受试者同时接受肺功能(PFT)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结果 大呼气末肺组织容积(Vex)与残气量(RV)、大吸气末肺组织容积(Vin)和肺总容量(TLC)具有好的相关性,吸气与呼气末肺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MVC)有比较好的相关性;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两者之间的容积比(Vin/Vex)及残气量和肺总量比(RV/TLC),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低剂量MSCT肺容积测量在定量诊断COPD中有重要价值,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肺功能状况的评估.
作者:郭玉峰;牛朋影;哈若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银川地区儿童急性腹泻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腹泻病患儿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RT-PCR技术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检测.就诊当天采集静脉血5 mL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心肌酶的检测.结果 286份粪便样本共检测出病毒性腹泻172例(60.14%),细菌性腹泻36例(12.58%),急性非感染腹泻78例(27.58%),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是儿童急性腹泻病主要致病菌.病毒性肠炎主要症状有发热(56%)、呕吐(28%)、抽搐(17%)、皮疹(24%)、大便为稀水便(33%)、蛋花便(59%)、肝功能损害(40%)、心肌损害(33%)及肾功能损害.细菌性肠炎呕吐、发热较轻,大便性状为黏液脓血便(83%)、末梢血白细胞增高(75%)、超敏C-反应蛋白(CRP)增高(94%);非感染性大便为稀水样、黏液便多见,多合并呼吸道症状.结论 银川地区儿童急性腹泻病以病毒感染为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为主要致病菌,不同类型腹泻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永红;刘增乐;王海霞;张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时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DA)20例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20例,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6、12、24及48 h后,NE组的HR明显低于DA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24及48 h后NE组较DA组尿量有所增加;治疗12、24及48 h后NE组ScVO2有所升高;治疗12、24及48 h后NE组血乳酸低于DA组;治疗12、24及48 h后乳酸清除率较DA组增加;DA组病死率35%,NE组病死率25%.结论 对脓毒性休克患者,NE与DA均能有效维持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NE较DA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和提升血压,更有效地降低乳酸,提高乳酸清除率,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王玉巧;杨海荣;刘亮;张跃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按照治疗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散和复合乳酸菌素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尤金搁;石海霞;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海藻生物胶在腹腔手术中预防粘连的效果.方法 65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腹腔手术后用海藻生物胶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壳聚糖敷料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发热反应轻,体温多在24 h之内恢复正常(P<0.05);渗出液量少,肠道功能恢复迅速,伤口愈合时间短,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P<0.05).结论 海藻生物胶在腹腔手术中有显著的防粘连作用.
作者:张晓刚;张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三阴乳腺癌(TNBC)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2例TNBC和109例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患者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NBC和non-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两者间5年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性,分析52例TNBC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NBC患者≤35岁为13例(25.0%),比例高于non-TNBC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BC 98.0%为浸润癌,其发生率明显高于non-TNBC 67.0%(P<0.05);TNBC出现大肿块(直径≥5 cm,50.0%)及脉管转移(59.6%)均高于non-TNBC(33.9%与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BC与non-TNBC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 5年无疾病生存率38.0%,non-TNBC 5年无疾病生存率64.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 5年总生存率62.0%低于non-TNBC 5年总生存率91.0%(P<0.05).TNBC患者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数目为预测5年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NBC发病年龄小,侵袭性强,预后差,其发病年龄及腋淋巴结转移个数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年龄小、存在淋巴结转移的TNBC患者需给与足够的重视,进行严格系统的治疗.
作者:师卫华;巫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0.05%环孢霉素A(CsA)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LASIK术后发现泪膜稳定性异常患者77例(150只眼),分为CsA治疗组27例(Ⅰ组,50只眼)、卡波姆对照组27例(Ⅱ组,50只眼)、常规用药组23例(Ⅲ组,50只眼).自术后1周开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Ⅰ组给予0.05% CsA滴眼液,2次·d-1,术后3个月停药;Ⅱ组给予卡波姆眼用凝胶,4次·d-1,术后3个月停药;Ⅲ组为常规用药.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检查,并在术后1、3个月对3组患者行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鳞状上皮化生程度.结果 用药前(术后1周),3组在BUT、SIt、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杯状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Ⅰ组在术后1和3个月时均高于同组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1、3个月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Ⅰ组在术后1和3个月时均高于同组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1、3个月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Ⅰ组在术后1、3个月与同组1周时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l和3个月鳞状化生程度轻于Ⅱ组和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杯状细胞数量:Ⅰ组在术后1、3个月时杯状细胞数量多于同组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1、3个月杯状细胞明显多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5% CsA可使LASIK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增强,有效缓解患者LASIK术后的干眼症状.
作者:马倩;马雅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mRECIST标准在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5例行RFA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复查的CT或MRI资料,患者均采用Ⅲ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使用mRECIST及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并对两种标准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ECIST标准评价CR为0例,PR为12例,SD为28例,PD为5例;mRECIST标准评价CR为10例,PR为21例,SD为10例,PD为4例.肿瘤缓解率(RR)即CR和PR之和占病例总数,RECIST标准RR为12例,占26.7%;mRECIST标准RR为31例,占68.9%.两种评价方法评价RR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RECIST标准对原发性肝癌RFA作疗效评价,以“存活肿瘤”对靶病灶进行疗效评价更加可靠,更适应RFA治疗疗效的评估.
作者:戴志军;马军;吴小红;郝宏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7r5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增殖、分泌变化以及不同浓度坎地沙坦(Cand)对其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A7r5细胞培养48h后随机分组,即正常糖组(NG,5 mM D-glucose)、高糖组(HG,15、25、35、45 mM D-glucose)、高糖(25 mM) +Cand 10~5 mol·L-1组、高糖(25 mM) +Cand 10~6 mol·L-1组、高糖(25 mM) +Cand 10~7 mol·L-1组.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7r5细胞膜上AT1受体的分布量.结果 高糖刺激24、48、72 h后,与NG组比较,HG组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高糖25 mM组增高为甚,与N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刺激48h后,与NG组相比,HG组分泌Ang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高糖25mM组增高为甚,与N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可观察到A7r5细胞膜上AT1受体,且HG组较NG组分布量明显增多;与高糖25mM组相比,中、高浓度Cand组对A7r5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25mM组相比,Cand组对A7r5细胞分泌AngⅡ无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25mM组相比,Cand组细胞膜上AT1受体分布量明显减少.结论 高糖可诱导A7r5细胞异常增殖,促使细胞分泌AngⅡ,促使细胞膜上AT1受体分布量增多;Cand可能拮抗了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及抑制AT1受体分布量,而发挥抑制高糖诱导的A7r5细胞增殖.
作者:席少静;朱芩;常尊辉;王小婕;葛利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在低氧/炎症条件下在肺血管内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野百合碱组、低氧+野百合碱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相应管壁中膜厚度占其管径的百分比(W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FHL1的表达,并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组、野百合碱组及低氧+野百合碱组大鼠的mPAP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3组的RVHI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P<0.05),3组的W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低氧组、野百合碱组及低氧+野百合碱组3组大鼠的肺动脉FHL1免疫阳性染色分别为0.16 ±0.03、0.15 ±0.03、0.21 ±0.03,与对照组的0.08 ±0.02相比明显增强(P<0.05),低氧+野百合碱组大鼠的肺动脉FHL1表达较低氧组及野百合碱组相比增强(P<0.05).结论 在缺氧/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FHL1表达增加,可能在肺血管重塑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海滨;杨艳娟;郑西卫;杨桂兰;訾瑞;王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SA检查所提示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结果进行分组,再依据血管狭窄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分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结果 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血清Hcy升高水平明显大于无狭窄组(P<0.05);对于不同狭窄部位的各亚组,血清Hcy升高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其对于颅内外动脉的损伤无选择性,血清Hcy水平可能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赵婷;范学文;李芳;马薇;史丽娜;杨丽;于英凡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