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杜永强;关曼璐;王金莲;丁莉;张军
目的 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90%,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56.7%;观察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3例,对照组术后各种并发症13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虽然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较高,但通过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康复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涛;张曹;丁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不同时相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NS组),乌司他丁U1(5万U/kg)组,乌司他丁U2(10万U/kg)组,乌司他丁U3(20万U/kg)组.采用窒息法建立CPR大鼠模型后,按不同处理方法给药,采集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T0)、ROSC后6 h(T6)、ROSC后24h(T24)的大鼠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结果 S组血BUN、Cr在不同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NGAL在T0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NS组、U1组、U2组、U3组在T6时血BUN、Cr及NGAL均显著升高(P<0.05);与NS组比较,U1组、U2组、U3组在T6、T24时血BUN、Cr及NGAL均显著降低(P<0.05);U2组、U3组在T6时血BUN、Cr及NGAL均显著低于U1组(P<0.05);与U2组比较,U3组在T6时血BUN、Cr及NGA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小芳;王艳;马希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资料,根据囊肿部位、形成时间及囊壁厚度,采用非手术治疗24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引流28例,开腹手术19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3例,囊肿切除3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率7.3%.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趋于多样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疗条件采用个体化治疗效果好.
作者:刘文博;曹建华;吴可夫;王胜;苏文智;王建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研究恒温磁力搅拌法进行猫眼草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β-环糊精与猫眼草黄素的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猫眼草黄素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佳制备工艺.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佳包合工艺条件:猫眼草黄素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为1∶7,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4h.红外光谱法和示差扫描量热法能确证猫眼草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 优选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作者:郑传莉;王玉忠;王安宁;魏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外延续照护需求状况,以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骨科住院的患者110例、家属86例,分别从基本信息、延续性照护需求内容、延续性照护提供者需求情况、延续性照护需求形式4个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策.结果 出院后,患者需要解决的延续性照护需求内容是康复训练指导、疼痛处理和并发症预防;家属则是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并发症预防;在延续照护提供者的需求上,患者及家属均希望所住医院的主管医生或责任护士为其提供延续照护服务;延续性照护需求形式上患者选择门诊复查、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和需要时打电话所占比例高,家属则选择相关视频、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和需要时打电话.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院外延续照护有多方面的需求,结合调查需求结果,加强患者院外居家健康教育,做好延续照护是患者的迫切需要,能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作者:杜慧晴;刘萍;梅迎雪;姚辉;张海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即日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对月经恢复及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人工流产术的1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及促进子宫收缩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流产后即日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月经恢复及避孕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避孕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后即日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促进月经恢复正常,降低重复流产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孙秀云;高俊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发生致死的临床表现、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获取的18例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死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致死的机制、围术期预防、术中及术后处理进行探讨.结果 19例死亡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年龄67~ 89岁.14例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症状发生在注入骨水泥后0.5~5 min,4例分别发生在注入骨水泥后11、12、31、65 min;经抢救2~7h内死亡17例,次日死亡2例.结论 高龄、女性是骨水泥植入综合症的高危因素,髓腔高压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围术期应做好预防措施及救治准备.
作者:戴桂兰;刘明舟;马斌;魏海峰;马会珍;曹淑萍;蔡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68例(72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雷珠单抗组34例(37眼),康柏西普组34例(35眼).分别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液(0.05 mL,10mg/mL)与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mg/mL)玻璃体腔注射,每隔4周重复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观察比较注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并综合评价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结果显示康柏西普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雷珠单抗组,其中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CMT值均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康柏西普组治疗有效率为88.6%,雷珠单抗组为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改善,其中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效果的持续性可能较好.
作者:陈子畅;袁进萍;樊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银川市学校结核病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 收集结核病管理信息中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学生肺结核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银川市发现学生结核病病例574例,在校学生病例占全人群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的5.41%,其中学生涂阳肺结核病例229例,学生涂阳肺结核病例占全人群涂阳肺结核病病例的5.36%;男生肺结核病344例(59.94%)女生肺结核病例为230例(40.06%),男女之比为1.49∶1.学生肺结核病例主要以16~22岁为主(68.47%),分布在16-22岁的学生肺结核患者比例较高(60.45%);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学生患者的比例较高.结论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需高度重视,应加强学校结核病的防控力度,避免银川市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
作者:马若梅;贾萍;张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白醋染色,观察腺管形态对大肠增生性病变内镜诊断价值及其对病理组织学的预测能力.方法 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大肠增生性病变时,切换至NBI模式观察,然后喷洒2%醋酸待病变变白后,NBI模式下再次观察病变腺管形态并分型,行靶向活检或EMR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诊断,总结不同方法病变图像显示情况以及各种腺管形态与病理组织之间一致性的关系.结果 入选的98枚增生性病变在普通白光下腺管形态辩认不清,单独NBI及与NBI联合醋酸染色模式观察,腺管结构形态显示更为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P<0.05).炎性息肉pit pattern分型Ⅰ和Ⅱ型占86.7%,ⅢS型占13.3%;腺瘤以ⅢS型和ⅢL型为主,占91.5%,早癌Ⅳ型腺管形态占69.2%,进展期癌Ⅴ型腺管占72.7%.腺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组织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4.结论 NBI联合白醋染色可以清晰观察大肠增生性病变腺管形态,通过腺管分型可以初步预测病变病理类型,对内镜下治疗及靶向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小荣;王小意;杨力;谢娟;司岑;张宁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大鼠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组.采用HE染色和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及检测气道黏液物质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黏液腺TSP-1、EGFR和MUC5AC蛋白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内毒素组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气道及肺组织TSP-1、EGFR和MUC5AC蛋白表达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TSP-1、EGFR的表达与MUC5AC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804、0.793,P<0.05).结论 大鼠气道和肺组织高表达TSP-1和EGFR,可能参与了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的发生.
作者:杨艳娟;郑西卫;杨桂兰;程德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2~4周)患者112例,将匹兹堡失眠指数量表(PSQI)总分≥7的60例患者作为睡眠障碍组,PSQI总分<7分的52例为非睡眠障碍组.应用多导睡眠图(PSG)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2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生活质量评定,分析患者的睡眠参数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PSG表现为入睡潜伏期(43.81±27.15) min延长、睡眠效率(66.13±10.50)%降低,醒觉时间(77.92±28.63) min及醒觉次数(3.90±1.45)次增多,S1期睡眠(17.52±3.95)%增多,深睡眠(11.36 ±2.92)%、REM睡眠期(16.55±3.67)%减少;与无睡眠障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组其总体生活质量及8个维度评分均降低,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效率与躯体健康、社会活动呈正相关性(r=0.45、0.97);深睡眠与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及社会活动呈正相关(r=0.26、0.19、0.17).睡眠潜伏期与心理健康、精力呈负相关(r=-0.06、-0.09);觉醒次数与心理健康、精力呈负相关性(r =-0.97、-0.48).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包括多种类型,且存在着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较差的生活质量,且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婷;郅文婧;范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鼻咽癌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蛋白的表达,分析G6P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特点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鼻咽癌标本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中G6PD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组织均为阴性表达,55例鼻咽癌G6PD蛋白阳性率为61.8%(34/55);G6PD蛋白在鼻咽癌各临床分期中表达率分别为Ⅰ期+Ⅱ期62.5%(5/8)、Ⅲ期57.1% (8/14)、Ⅳ期63.6%(21/33),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化程度中,低分化71.4%(5/7),非角化型63.6% (28/44),中分化25% (1/4),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蛋白在鼻咽癌中存在表达上调.
作者:李海亮;康晶;侯丽;杨治花;郭艳红;王伟;张自新;折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患者BODE指数的变化,提高对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认识.方法 对收治的稳定期COPD 80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分为抑郁组及无抑郁组,每组4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并检测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MMRC)、6min步行距离,计算BODE指数评分,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发病率为28.75%,抑郁组患者BODE指数评分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病程与无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FEV1.0、体质量指数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BODE指数评分高,病情重,预后差,临床医师需要关注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诊断治疗.
作者:陈梅;成永晖;周保;常湘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对早期胰腺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胰腺癌高危人群标准的患者126例,首先检测血清CEA、CA199,对高于正常值的患者进一步行EUS、CT、MRI检查,比较EUS、CT、MRI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判定EUS结合血清CEA、CA199,在早期胰腺癌检出中是否存在优势.结果 126例无症状胰腺癌高危人群中CT发现胰腺病变11%,MRI发现胰腺病变33.3%,EUS发现胰腺病变42.1%.CA199升高53例,平均值(122.1±42.5) U/l;CEA升高12例,平均值(8.5±3.6)ng/mL;其中CA199,CEA共同升高10例.结论 CT、MRI、EUS联合CA199、CEA在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EUS对胰腺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及MRI,P<0.05,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于小于1cm的病变,EUS的优势更明显.
作者:马玉红;刘晗;刘建芳;白飞虎;马守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600例口腔科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前后发生交叉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口腔科2组前后感染例数及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之后,观察组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率明显降低,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落实消毒隔离防控措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环境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对阻断感染途径在院内交叉感染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作者:李桂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33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和96例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纳入研究对象,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32例瘢痕子宫产妇中,自愿行阴道试产96例,试产成功69例,剖宫产263例.瘢痕子宫组阴道试产率、阴道分娩成功率均明显低于非瘢痕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瘢痕组(P<0.05);行阴道分娩的69例瘢痕子宫产妇和83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试产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严密观察产程,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邢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观察.方法 将20例尘肺患者按接诊时间先后分别进行同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2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出现的呼吸参数常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首秒用力呼气量(FEV1.0)、大通气量(MVV)以及25%、50%、75%肺活量时患者用力呼流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术后VC、FVC、FEV1.0、MW以及25%、50%、75% FVC时患者用力呼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并且明显改善呼吸功能.结论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能明显改善尘肺患者的通气功能,安全有效并且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治疗尘肺病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何江;徐向钊;翟丽;董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贝宁黑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非洲贝宁工作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中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36例,分析采取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实施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 36例黑人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发现的子宫肌瘤均完整成功剥离剔除,术中见合并子宫肌瘤1~8个,大直径10.5 cm、小0.7 cm;术中并发2例出血,应用缩宫素静脉持续点滴、输血而得以纠正,恢复良好;术后1例切口感染,静滴抗生素1周,换药10 d痊愈.3例随访子宫复旧欠佳.无不适症状及恶露,术中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黑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实用,产妇恢复良好,避免患者再次手术,临床可以借鉴.
作者:李卫东;周文娜;李喜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DA组和NA微量泵泵入组(NA组),比较药物应用后不同时点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6h乳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及28 d生存率.结果 NA组T1~T6时HR均较DA组低,T5~T6时MAP较DA组高(P<0.05);治疗6h后NA组平均乳酸清除率、SVO2≥65%的患者高于DA组(P<0.05),NA组SVRI值在T1~T6时均较DA组高(P<0.05);2组患者间Cl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与NA组患者28 d内死亡率分别为33.8%、27.3%,2组患者生存函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较DA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脏器灌注,并能有效清除血乳酸,NA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