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PCI术治疗特点及效果观察

穆彬;沙丽萍;张学虎;仇玉民

关键词:老年,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的特点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65例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5例和非老年组(<60岁)30例.均采用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冠脉造影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情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和病死情况.结果 老年组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同时老年组高血压、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闭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患者中2支以上血管闭塞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导丝应用数量和支架植入数量均少于非老年组(P<0.05),造影剂用量高于非老年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闭塞血管开通率分别为77.14% (27/35)和86.67%(26/30).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发生并发症均为3例.结论 通过在术前全面了解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病史特点和影像学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方式,对于老年慢性冠状动脉闭塞血管开通和重建具有重要价值.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酸(U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择佳临界值评定诊断性能.方法 将280例急性脑梗死组及290例非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对其UA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中UA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明显高于非急性脑梗死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U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3.5%,女性患者U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男性患者UA以478.99 μmol/L作为诊断参考值,其敏感性为95.63%,特异度为82.92%,尤登指数为78.55%,阳性预期值为77.89%,阴性预期值为85.61%,阳性似然比为5.66,阴性似然比为0.041;女性患者UA以422.35 μmol/L作为诊断参考值,其敏感性为95.74%,特异度为84.16%,尤登指数为80.25%,阳性预期值为78.53%,阴性预期值为83.95,阳性似然比为5.59,阴性似然比0.051.结论 UA是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测中一项可靠的观察指标.

    作者:周伟;张荣;蒋存礼;杨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基层医疗环境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基层医疗环境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合理、有序的就医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分院为背景,对其2012-2015年分院落实创新支付制度、分级诊疗、专家下沉等方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基层医疗环境中的作用.结果 门诊次均费用为0.01万元/人次,住院次均费用明显低于区内三级医院,院外累计转入分院1 595例;2012-2015年总院共调往分院主治医师以上医师249人次,累计工作时间1 619个月.结论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能够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名医难”的问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应该被优化推广.

    作者:尹新华;刘晓峰;王丹丹;陈志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卫市宿主猪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特征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中卫地区宿主猪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携带情况、血清型、流行株型别和毒力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增菌后直接划线和PCR(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划线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同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结果 175份咽拭子标本经平板划线分离培养,共检出42株菌,检出率为24.00%;采用PCR-平板划线法检测共检出53株目标菌,检出率为30.29%;5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发现3种血清型,分别为O∶3、O∶5和O∶8;生物型为3型和1A型;毒力基因型别为35株“-+++++”型、9株“-++--+”、2株“+-----”型和7株“------”型;PFGE分型结果显示,所有试验菌株PFGE带型相似系数在80%~100%,共分成8种带型,以K6GN11 C30021、K6GN11 C30048、K6GN11 C30012、K6GN11 C300107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56.60% (30/53).结论 PCR-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方法明显优于平板划线法,且中卫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生物型、毒力基因主要型别与宁夏总的监测结果一致.

    作者:郭邦成;张燕飞;闫立群;郝琼;刘翔;沈梅;魏琼;田晓伟;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表面PD-1、PD-L1的影响及其与血清HBV-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CHB患者40例,其中2×ULN≤ALT<5×ULN 20例(A组),ALT≥5×ULN 20例(B组),健康献血者20例(C组).A组、B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抗病毒治疗,疗程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患者PBMCs表面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同时检测血清ALT.结果 A组、B组2组患者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A组、B组2组患者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较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仍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A组、B组2组患者血清HBV-DNA、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HBV-DNA及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不但能抑制HBV-DNA合成,还可以降低CHB患者PBMCs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且在肝脏炎症损伤重的CHB患者中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作者:张玉喜;闫树英;王惠成;胡燕梅;李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奥勃兰治疗特发性震颤44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勃兰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分为奥勃兰治疗组44例和普萘洛尔对照组40例,进行8周临床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震颤评分,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奥勃兰组与普萘洛尔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勃兰组总有效率79.5%,普萘洛尔组为52.5%,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勃兰组疗效优于普萘洛尔组.奥勃兰组未见不良反应,普萘洛尔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奥勃兰治疗特发性震颤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吴胜军;李祥;马晓珉;何晶;黄坤伟;吴永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犬伤Ⅲ级暴露166例的处置分析

    目的 探讨完善犬伤Ⅲ级暴露的处置及护理方法,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和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方法 对收治的166例犬咬伤Ⅲ级暴露者,及时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对伤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结果 经过18 ~24个月的追踪随访,166例暴露者无狂犬病发生,158例伤口Ⅰ期愈合,8例伤口延缓Ⅱ期愈合.结论 Ⅲ级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置与精心护理,能有效控制伤口感染、减轻不良心理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及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马金莲;陈志琳;高俊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平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平罗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16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平罗县共有16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中,持卫生许可证3家,占18.75%;水样监测出厂水合格率84.62%,末梢水合格率78.3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氨氮指标超标.结论 部分集中式供水站卫生设施设备不足,水处理工艺不完善,制水工艺和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安全隐患.

    作者:赵丽华;柳彩云;董建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25(OH)D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卒中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卒中家族史.根据MMSE、MoCA评分标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70例,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和25(OH)D的相关性.结果 25(OH)D在认知功能障碍组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 (OH)D降低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D的低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相关性.

    作者:李建红;赵彦杰;连月英;李自强;桑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指压穴位对全麻无痛人流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指压穴位对全麻无痛人流患者苏醒时间及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选择全麻无痛人流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术前均给予心理疏导.对照组手术结束采用语言呼叫患者的姓名、轻拍肩膀,观察组手术结束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按压外耳廓的阿氏穴15 ~30 s,分别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次数和躁动程度.结果 观察组全麻手术结束后,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叫睁眼时间及呼叫握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发生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压护理措施的实施能明显缩短全麻无痛人流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李元瑛;刘风银;叶青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脏恶性肿瘤右肋缘下切口行肝切除6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肝脏局部切除的临床结果.方法 肝脏恶性肿瘤肝脏局部切除术患者61例,行右肋缘下切口.结果 61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9.18±321.21)mL,平均手术时间为(216.33±62.90) min.术中3例患者给予输血,术中肝血流阻断54例.按Claiv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发生1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1例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于肝脏右肋缘下切口行局部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少.

    作者:刘文博;王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室病变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 381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脑室手术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同期的开颅手术病例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脑室系统防御功能差、脑脊液循环障碍是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买正军;马小琴;马辉;徐军;杜磊;张斌;李国放;夏玉成;孙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39例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院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分布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2010-2014年收集139例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按药品不良反应级别、临床表现、涉及药品及转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系统用药、中成药制剂、抗感染类药物、抗肿瘤药、神经系统用药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居前五位;注射剂、片剂、胶囊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居前三位;静脉及口服给药发生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居首位及第二位.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对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及中成药制剂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给药途径的监督.

    作者:王永春;彭力;罗风勇;孙维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右颧上颌骨复合体单纯脓囊肿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体检发现右颞下窝占位,右眼胀、模糊1年余”于2016年4月18日收住院.2015年2月外院查CT:①右侧颞下窝囊实质占位,考虑为良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②左侧上颌窦炎症.患者感右眼轻度胀,视物略模糊.2015年12月外院颌面部MRI:①右侧颞下窝-翼腭窝内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影,考虑良性肿瘤性病变-脉管源性肿瘤可能;②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症.一般查体正常.专科检查:面部无异常.眼视力:右(矫)0.7,左(矫)1.0.双眼压1.73 kPa,眼肌、眼电生理正常.视野:右眼视野缩小,左眼正常.外耳、耳道和鼓膜正常.外鼻、鼻中隔正,鼻甲无肥大,无新生物.咽喉正常.

    作者:李英;石润杰;吴晴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退变性腰椎侧凸老年患者42例,入院后行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脊柱侧弯角度与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3个月及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Oswestry评分在手术后1、3、6个月有明显下降(P<0.05),患者手术后1个月与6个月脊柱侧弯的正位角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角度手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1、3、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活动能力手术后1、3、6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宁;吴鹏;吴义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31例

    目的 观察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的效果.方法 对诊治的31例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为腰部胀痛11例,无痛肉眼血尿6例,无症状但体检发现肾囊肿14例.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1例囊肿与集合系统相距较远>3 mm,术中转行腹腔镜肾囊肿开窗引流术.结果 术中术后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尿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6 ~ 50min,平均(32±8.5) 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4±1.2)d.术后随访3~20个月,囊肿均缩小、消失,无囊肿复发、残腔感染、残腔内结石形成等.结论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是治疗肾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新术式,该术式具有无创、恢复快、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治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宝学;王力民;马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青光眼引流器(Ex-PRESS)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5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20例(29眼)予以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20例(29眼)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手术前后术眼佳矫正视力改善情况、术后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成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6眼,视力下降1眼;对照组术后视力提高3眼,视力下降6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9.42±4.17) mmHg、(9.39±4.27) mmHg,均较对照组的(13.33±5.15)mmHg、(13.03±4.89) mmHg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滤过泡形成率为96.55%,与对照组的86.21%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与对照组的58.62%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较小梁切除术而言,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高鑫;张志明;马翔;王燕;邹文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3C尿素呼气实验与儿童复发性腹痛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就诊的复发性腹痛患儿234例,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进行Hp检测,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儿童Hp检测阳性率及其与腹痛的关系.结果 复发性腹痛患儿Hp检测阳性率17.9%,其中女性阳性率22.64%,男性阳性率14.06%,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的阳性率增高.结论 复发性腹痛患儿存在Hp感染,13C尿素呼气实验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尤其对门诊患儿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俊华;张静;叶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宁夏科技工作者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科技工作者超重、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分析疾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2014年宁夏12家单位及2015年11家单位的在职和离退休高级职称职工在宁夏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数据信息,对体检内容包括既往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电图、彩超、血脂、血糖、体检结果等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此人群2014年及2015年总超重率,分别为51.00%、53.30%,其中男性超重率分别为61.20%、64.3%,女性超重率分别为35.55%、36.83%,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2014年与2015年9种常见慢性病中至少患有1种的患病率分别为71.47%、72.69%.2014年体检人员中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5年脂肪肝、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血脂异常、高血压病、脂肪肝、糖尿病和冠心病,男性和女性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15年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男性和女性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宁夏科技工作者的超重、慢性病患病问题不容乐观,需加大对其慢性病的防治力度,结合不同特征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小婕;李学善;王生龙;戴秀英;李吴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10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冠心病组和重度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住院的6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在各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性(r=-0.293,P<0.05);直接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性(r=-0.376,P<0.05);间接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性(r=-0.3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有关,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越高,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血清胆红素可能为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宫京梅;程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孔免夹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的改进术式.方法 分析二孔免夹法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15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孔免夹法比三孔法更具美观效果,术后疼痛更轻、住院费用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 二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更实用的微创技术.

    作者:李桂秀;詹晶;赵金鑫;邹海宏;杨勇;田明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