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研究

李杨;石伏军;张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辛伐他汀,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SAH组,通过二次枕大池注血建立SAH模型;辛伐他汀+SAH组(SAH+ SVT组),连续7d每日胃灌辛伐他汀5 mg/kg后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常规饲养,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兔模型前后行两次灌注后取基底动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所有动物在第一次穿刺后第7天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壁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壁e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动脉壁TNF-α表达结果显示,SAH+ SVT组基底动脉痉挛减轻,与SAH组相比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采用ELISA法检测基底动脉壁IL-6和IL-8水平,与SAH组相比SAH+ SVT组基底动脉壁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底动脉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变化,与SAH组相比SAH+ SVT组基底动脉壁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下调eNOS、TNF-α、IL-6和IL-8水平可减轻CVS.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8例心电图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选择进行体检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8例和正常血压者380例的心电图资料,按性别、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高血压分级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 358例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8.49%,380例正常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5.26%;同一组,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高血压组358例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ST-T改变11.73%,房室性早搏9.78%,左室高电压8.66%,传导阻滞1.68%,陈旧心梗0.56%;1、2、3级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比例分别为26.35%、30.56%、33.33%、15.26%.结论 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以ST-T改变、房室性早搏比较多见,随着高血压级别增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增高.青年高血压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胡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固冲汤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固冲汤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中药固冲汤联合炔诺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炔诺酮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治疗组(P<0.05)和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中药固冲汤联合炔诺酮治疗绝经期功血患者血红蛋白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TT、P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PTT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固冲汤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炔诺酮.

    作者:杨珺;张永芳;杨芳;张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石嘴山市卫生监督协管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石嘴山市卫生监督协管人员配置及协管工作现状.方法 选取石嘴山市聘任的213名卫生监督协管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卫生监督协管员均为兼职人员,女性较男性多,年龄以35岁以下为主,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人数多(66.20%),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47.89%);在专业分布中,其他医疗专业占77.46%、公共卫生专业只占9.39%.2014-2016年信息报告数、现场巡查、巡查笔录家次呈逐年增多,公共场所卫生现场巡查家次多,共1401家次;医疗机构现场巡查家次少,为52家次,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正在逐渐步入正规化.结论 加强队伍建设,改变培训模式,提高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作者:赵红霞;孔云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材青蛙七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太白七药-青蛙七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按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所述0832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2302灰分测定法、2201浸出物(热浸法)的测定方法,分别对青蛙七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等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青蛙七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芦丁定量测定.结果 青蛙七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76%,总灰分的含量平均值为9.07%,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平均值为8.57%,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平均值为24.19%.芦丁在0.006 25 ~0.100 m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8 047.7x-26.89,r=0.999 8;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0.3%,RSD(相对标准偏差)为1.85%,芦丁含量测定平均值为0.315%.结论 此研究为青蛙七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作者:代文胜;徐金波;孙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PP患儿血清VitA、VitE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银川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VitA、VitE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3例MPP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抽取123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VitA、VitE的浓度,对2组儿童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儿血清VitA、VitE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tA、VitE的浓度非重症难治性组患儿明显高于重症难治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VitA、VitE浓度降低,尤其重症难治性患儿降低更明显,及时补充VitA、VitE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大卫;张静;王艳;王军;孙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S100β蛋白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岁,ASA Ⅰ~Ⅱ级.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术前(T0)、手术切皮即刻(T1)、手术30 min(T2)、术毕(T3)和出恢复室即刻(T4)采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于术前、术后意识清醒及术后1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评估患者POCD的发生情况;对POCD组和NPOCD(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组手术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比较,POCD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T1时刻明显高于NPOCD组(P<0.05).与T0相比,POCD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T1、T2时刻明显升高,然后迅速恢复至术前水平;NPOCD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各时点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作者:郎淑慧;徐卫国;刘星;王鹏;孟尽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铰链外固定架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22例,分析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上肢功能损伤(DASH)评分、Mayo评价系统(MEPS)评价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3个月(12 ~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即屈曲(137.6±4.2)°、伸直(4.7±2.6)°、旋前(82.7±3.8)°、旋后(85.1 ±4.2)°;末次随访MEPS系统评定疗效,优12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2%.结论 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固定冠状突、修补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尺侧束、辅以铰链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早期行功能锻炼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腾;伯宇;秦悦;苏胜杰;杨海波;安维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5~7d疗程组(A组)20例,10 ~14 d疗程组(B组)20例,15 ~20 d疗程组(C组)20例.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行高压氧治疗,比较高压氧治疗前、治疗后GCS评分改变及6个月后GOS评级,观察高压氧治疗不同疗程的显效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第1天B组和C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GC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第6周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第6周B组和C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GCS评分高于C组(P<0.05).B组、C组患者6个月后GOS评级良好率高于A组,B组预后GOS良好率高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预后疗效,且10 ~14 d的疗程相对佳.

    作者:李杨;石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征象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叶状肿瘤的MRI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良性5例,交界性3例,恶性3例.MRI检查7例表现为为分叶状,3例为类圆形,1例表现为多发不规则团块,部分融合改变;7例边界较清晰,4例欠清;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9例信号均匀,2例欠均匀;T2WI压脂上5例呈均匀高信号,6例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均早期明显强化,其中7例强化欠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3例.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王霈;孟淑萍;刘岭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检查各项诊断指标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各项诊断指标在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261例患者287个甲状腺结节的各项超声诊断指标(包括数量、边界、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钙化、血流、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并与穿刺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超声指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作用.结果 287个结节中良性结节213个,占74.2% (213/287);恶性结节74个,占25.8% (74/287).结节的单发、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纵横比≥1、低回声、微钙化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时的效能较高,与良性结节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发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63.5%,特异性为90.1%,准确性为8 3.3%;边界不清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71.6%,特异性为87.8%,准确性为83.6%;边缘不规则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68.9%,特异性为79.8%,准确性为77.0%;纵横比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1.1%,准确性为87.1%;低回声及极低回声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60.0%,准确性为65.5%;微钙化在诊断恶性结节时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90.1%,准确性为86.7%.结论 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学文;王乐;郭秋花;文丽莉;马小萍;刘峰;张炳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溶血、脂血对生化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溶血、脂血血清样本对生化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血清中钾(K)、糖(GLU)、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肌酐(CREA)项目的近似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的样本各30份,每管中加入6个不同浓度的溶血、脂血干扰物上机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K、AST、ALT(溶血指数+~++++)、ALB(溶血指数++++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EA、CREA、GLU(溶血指数+~++++)、ALB(溶血指数+~+++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GLU(2.8 mmol/L)(脂血指数>++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REA、CREA、ALB、GLU(7.0 mmol/L、10.0 mmol/L)(脂血指数+~++++)、AST、ALT(脂血指数+~++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程度对K、AST、ALT及ALB产生不同影响,尤其对低中浓度医学决定水平限值的临床意义影响更大.脂血对AST、ALT 3个浓度及GLU(2.8 mmol/L)的浓度均失去了医学决定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永梅;杨萍;王海英;李海涛;唐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EAW技术在骨性Ⅲ类牙颌畸形非拔牙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MEAW技术在非拔牙矫治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11例青少年骨性Ⅲ类牙颌畸形非拔牙患者,采用MEAW技术进行治疗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矫治后头影测量值UI-LI、FH-MP、OP-MP、FMIA较矫治前增大(P<0.05),LI-NB、IMPA、LI-MP较矫治前减少(P<0.05),SNA、SNB、Yaxis、UI-SN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MEAW技术非拔牙矫治骨性Ⅲ类牙颌畸形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冬梅;张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产科医护人员剖宫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宁夏地区产科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宁夏19家医院83名产科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产科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知识知晓总得分为(83.92±12.15)分,态度认同总得分为(69.04±8.76)分,行为依从总得分为(73.36±7.33)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从业年限和职称的医护人员剖宫产知信行相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知识掌握较好,行为依从情况一般,态度认同得分相对较低,所以急需加强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知信行方面的培训,建议实施综合、有效的干预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广意;倪文思;杜晶玉;郭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MHD患者179例,按透析前的血浆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分为2组:A组(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组)患者血清iPTH<150 pg/m;B组患者血清iPTH≥150 pg/mL.结果 179例MHD患者血iPTH平均浓度为(229.62±139.92) pg/mL,iPTH达标者83例(46.37%),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63例(35.2%),高于标准者33例(18.43%).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较,A组患者的年龄大、糖尿病发生率高、血清钙水平高,血清磷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透析龄、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服用钙剂、服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发生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与患者年龄、患有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水平、血清钙水平、血清磷水平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Logis-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年龄和血清磷水平是发生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易发生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年龄和血清磷水平是MHD患者发生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燚;王杰;田延红;陈孟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BCL-6基因重排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2、BCL-6基因重排特点,了解DLBCL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并临床资料完整的DLBCL患者,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L-2、BCL-6基因重排情况;同时,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模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临床资料完整的DLBCL患者59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4岁(26~ 81岁),>60岁26例;GCB组20例,non-GCB组39例.发生BCL-2基因易位2例,BCL-6基因断裂15例;出现B症状31例,血清LDH升高29例;临床分期Ⅰ~Ⅱ期30例,Ⅲ~Ⅳ期29例;IPI评分≥3分25例,ECOG评分>2分25例;结外受累>1个病灶25例.中位随访时间22.7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33.3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0例,总死亡率50.8%,5年死亡率56.91%,5年生存率69.78%.结论 FISH技术可以提高淋巴瘤诊断分型的准确性,是淋巴瘤分子诊断的有效手段.宁夏地区患者中,发生BCL-2基因重排的病例预后不良,BCL-6基因重排与预后无相关性;患者GCB分组、年龄(>60岁)、临床分期、IPI评分,均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作者:张淼;毕晓芳;蔡海燕;贺海燕;李晶;王平;牛牧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床边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探索床边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置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将其抽签化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体表标志物定位和床边超声引导下定位.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29.46±5.85)s、留置时间(14.05±1.05)d、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00%、置管机械并发症发生率2.00%、提前拔管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导致患者提前拔管的主要原因为血行性感染,导致对照组提前拔管的主要原因为血行性感染、局部感染,2组患者比较感染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超声定位下进行深静脉置管效果显著,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作者:马玉龙;邵占东;马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61例急危重症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与防治对策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大面积急危重症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方法 选择表面皮肤伤害程度(TBSA) 34%~98%的急危重症烧伤患者161例,入院当天按时收集创面、痰液、深静脉置管、静脉血、气管套管等处的临床标本,常规分离病原菌,用Sensititre药敏板检测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结果 161例危重症烧伤患者中感染病原菌者142例,感染率为88.20%,共分离检测出病原菌421株,其中真菌12株,多重耐药菌29株.病原菌标本来源创面259株(61.52%),痰液88株(20.90%),静脉置管35株(8.31%),血液28株(6.65%),气管套管11株(2.61%).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前三位的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前三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均在50%以上,且耐药率随病程延长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也在50%以上,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40%以上,耐药率同样随病程延长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多在患者治疗中后期出现.结论 大面积重症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是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菌多在患者治疗中后期出现,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随病程延长而上升.早期合理的病原菌筛查和耐药情况监测,根据药物敏感提示,及时调整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尽早封闭创面、减少病原菌入侵,是治愈急危重症烧伤患者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志红;张龙;李传吉;齐旭辉;金少华;杨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100 mg/d)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银杏酮酯分散片(150 mg/次,3次/d),分别观察24周.对治疗前第1周(V0)、治疗后第2周(V1)、第3周(V2)、第4周(V3)2组患者临床治疗表现、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化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液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分值也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患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液黏滞情况,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从而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使其尽快治愈.

    作者:史一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可调式固定支架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手显微外科可调式固定支架在断指再植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28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例.实验组用可调式固定支架抬高,对照组采用传统软枕抬高法,术后10 d对2组患者舒适度、满意率,指体存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传统的软枕抬高法稳定性差,不透气,易滑脱,不可调节高度,有感染的风险,患者舒适度低,可调式固定支架避免了上述弊端.实验组患者指体存活率、舒适度和满意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93%、35%、28%.结论 此支架可以调节肢体抬高的高度、稳定性强、透气性高、易消毒,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率,促进了再植肢体的成活,符合断指再植术后体位护理的要求.

    作者:陈立凤;赵凤梅;赵飞;杨子洋;金玉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一种骨水平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和评价C-Tech种植体系统的临床效果和适用性.方法 牙列缺损患者35例,排除手术禁忌,根据个体条件采用埋入式或非埋入式,植入喷砂和酸蚀(SLA)表面处理的C-Tech种植体60枚,一般2~4个月行二期修复,2~4周完成永久性修复.通过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成功率100%,一年留存率100%,宿主无不良反应.测量种植术后当天,永久修复后当天、功能负载12个月,植体近中边缘骨高度分别为(0.35 ±0.49) mm、(0.18±0.44)mm、(0.25±0.36)mm,远中边缘骨高度分别为(0.20±0.42) mm、(0.08±0.45) mm、(0.15±0.38) mm;种植体功能负载后第1年颈部骨吸收量近中为(-0.11±0.38)mm,远中为(-0.07±0.31)mm;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安全.结论 锥柱结合双螺纹形态设计、SLA表面处理、应用平台转移的C-Tech种植系统临床应用安全适用,效果良好.

    作者:陈建霖;曹元杰;单丽丽;李艳;马莉;王娜;吴秀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