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动脉瘤的临床诊疗分析

胡志鹏;苟伟;赵刚;高峰利

关键词:脾动脉瘤, 腔内技术, 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术, 弹簧圈栓塞
摘要:目的 总结脾动脉瘤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脾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2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累及脾门的脾动脉瘤采用脾切除,1例采用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其余8例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5例采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1例采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见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开放手术是脾动脉瘤处理的可靠手段,但随腔内技术和器材的发展,腔内技术在脾动脉瘤的治疗中使用越来越多,其短期疗效满意,但其长期效果还须观察.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扩散张量成像在痉挛型脑瘫诊断及脑瘫严重程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扩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在评价痉挛型脑瘫患儿脑瘫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痉挛型脑瘫患者27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数量(FN)及各项异性分数(FA)的差异,分析病例组皮质脊髓束FN、FA值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皮质脊髓束FA值为0.45±0.04,FN值为82.39±56.37;对照组FA值为0.49 ±0.03,FN值为2t2.55±105.06,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FN值与GMFCS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 DTI纤维束追踪可用于描述纤维束完整程度,提供较常规MRI扫描更多的诊断信息;DTI可用于评估痉挛型脑瘫严重程度,FN、FA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

    作者:虎玉龙;刘风娇;王宏;尹媛媛;张雨;穆学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石嘴山某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石嘴山某医院近年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为临床防控输血感染性疾病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时需输血的6 932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果 6 932例检测标本中,共发现感染性指标阳性594例,阳性率为8.57%,其中HBsAg(+)442例、抗-HCV(+)52例、抗-TP(+)93例、抗-HIV(+)7例,阳性率分别为6.38%、0.75%、1.34%、0.10%,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P<0.05).40~60岁年龄组感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0.46%,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HBsAg、抗-HCV阳性率在外科和内科高,HBsAg阳性率分别达7.88%和7.91%,抗-HCV阳性率分别达0.88%和0.84%;抗-TP及抗-HIV阳性率在产科高,分别达2.68%和0.71%.在594例感染性指标阳性患者中,14例患者合并有多项指标感染,占2.36%.结论 住院患者中输血前均有一定的感染率,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对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医院感染控制,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彩霞;王玲华;杜宗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置钉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置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入微创组和开放组,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矢状面Cobb角、椎体角、和病椎椎体前缘高度间的差异.结果 微创组术后第5天VAS评分(1.4±0.8)分、失血量(61.3 ±33.9)mL、手术时间(102.8±37.8) min;开放组术后第5天VAS评分(2.7±1.2)分、失血量(261.8±69.5)mL、手术时间(127.9 ±48.1)min,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矢状面Cobb角、椎体角和病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矢状面Cobb角的矫正丢失较开放组少.结论 微创组较开放组可明显减少组织的创伤,且能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的矫正丢失.

    作者:马海珍;丁波;袁林;马宝军;王磊;顾成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添加r-LH卵泡期长方案与黄体期长方案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LH)的早卵泡期长方案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440周期,其中研究组为早卵泡期长方案(220周期),COS启动日血清LH≤1 IU/L患者,需添加r-LH;对照组为黄体期短效长方案(220周期),COS启动日血清LH水平>1 IU/L,比较2组患者获MⅡ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获MⅡ卵数、2PN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全胚冷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中,添加r-LH的早卵泡期长方案的临床效果可能略优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

    作者:张燕;崔静;包俊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南部山区汉族、回族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的特点,了解其影响因素,为宁夏农村围绝经期女性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宁夏南部山区2个县,每个县2个乡,每个乡2个村(其中有1个纯回族村).对40 ~55岁女性395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改良Kuppermonn量化评分表对其症状进行评分,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95名女性中发生围绝经综合征16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41.0%,其中轻度63例,占15.9%;中度91例,占23.1%,重度8例,占2.1%;回族194人检出100例,检出率51.5%;汉族201人检出62例,占30.8%,回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回族女性年龄≤50岁(44.3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0.52%),收入≤2000元(51.03%),初次月经年龄>13岁(44.85%),初次怀孕年龄≤23岁(45.88%),孕次、产次3次以上(50.52%、49.48%)的检出率均高于汉族(P<0.05);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汉族前5位分别是失眠、潮热出汗、焦躁、抑郁、疲乏无力,回族分别是头晕、疲乏无力、潮热出汗、焦躁、抑郁.产次、吃甜食、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成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农村回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特点,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重点干预,以提高农村女性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王凯荣;崔鹏;哈春芳;赵连飞;李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行手术治疗和初诊时伴有其他脏器器官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学以及术前1周内血常规结果,计算NLR、PLR、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SⅡ).结果 T1 ~T2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3.39±1.65×109/L)、PLR值126.98±51.5、SⅡ值474.92±518.54,明显低于处于T3及以上分期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的(4.53±2.45)×109/L、PLR值160.12±103.61和SⅡ901.13±1 353(P<0.05).N0~N1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82±0.61)×109/L、NLR值2.58±4.22明显高于处于N2以上分期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1.38±0.44)×109/L]和NLR值(3.93±3.15) (P <0.05).N0~ N1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3.47±1.69)×109/L)]、SⅡ值448.8±498.5,明显低于处于N2以上分期患者,与是否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无关.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PLR、SⅡ值对食管鳞癌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SⅡ值越高,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均提示食管鳞癌病程进展越晚,预后越差.

    作者:陈仙梅;王铁武;郭建阳;曹贞子;王海;于晓兵;刘建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343例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 通过对胆汁细菌培养,绘制胆道细菌谱,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收治的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343例,术中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获得胆汁标本343例,细菌培养阳性率100%,其中121例(35.28%)患者胆汁中培养出2种或以上细菌,共获得470株细菌.培养细菌排列前4位的为大肠埃希菌(37.02%)、屎肠球菌(13.62%)、肺炎克雷伯菌(5.96%)及铜绿假单胞菌(5.53%),而厌氧菌培养阳性为0.对大肠埃希菌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敏感率98.3%)及阿米卡星(敏感率90.2%),对屎肠球菌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排序为万古霉素(敏感率96.95%)、替考拉宁(敏感率89.66%)及利奈唑脘(敏感率89.66%).结论 胆道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次分别为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应结合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宋建军;王佐正;王琦;王锋;陈本栋;王娜;陈红;常晓宁;姚维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DCCV)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因阵发性房颤发作行DCCV的T2DM患者资料,并与22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T2DM患者DCCV的成功率为63.6% (n=14),对照组为95.5%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2DM (P <0.05)、服用他汀(P<0.05)、左房大小(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P <0.05)是DCCV即刻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在T2DM患者中,既往DCCV史(P<0.05)、左房大小(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5)和LVEF(P<0.05)是DCCV即刻失败的预测因素.结论 T2DM、高HbA1c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DCCV即刻失败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震;王学忠;沙勇;马全萍;吴亚文;段艳利;于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清PCT、CRP及细胞因子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将收治的窒息新生儿按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设为轻度窒息组21例、重度窒息组9例,30例健康足月儿设为对照组.采用EHSA法检测3组新生儿不同时期的血清PCT、CRP、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窒息组患儿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新生儿窒息程度与CRP及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PCT、CRP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窒息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窒息程度越重,CRP及IL-6水平越高.

    作者:黄列;徐锡;虎明明;郭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能谱CT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及分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 70 keV单能量动脉期肿瘤碘浓度值、NIC值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学分级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CCRCC诊断、术前评估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CRCC患者病历资料及其能谱CT影像学资料,统计学分析能谱CT 70 keV单能量动脉期肿瘤碘浓度值、NIC值与CCRCC病理学结果指标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能谱CT 70 keV单能量动脉期肿瘤碘浓度值、NIC值在CCR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能谱CT 70keV单能量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值及NIC在不同分化CC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70 keV单能量动脉期碘浓度值及NIC与肿瘤分化等级呈负相关,70 keV单能量动脉期肿瘤碘浓度值及NIC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3.25、0.83,对应敏感度分别为68.4%、94.7%,特异性均为88.9%.结论 70 keV单能量动脉期肿瘤碘浓度值及NIC在诊断CCRCC及其肿瘤分化等级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万庆;焦华杰;吴金花;陈大治;哈若水;高永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血浆醛固酮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血浆醛固酮水平.方法 选择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合并OSAS的患者共856例,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OSAS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儿茶酚胺及醛固酮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23.4±7.4) ng/mL,高于高血压组的(19.5±5.2) ng/mL;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血浆中醛固酮水平(14.09±4.43) ng/dl,高于高血压组的(10.08±3.95) ng/dl,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醛固酮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过程中,除了基本药物治疗外,可通过抑制儿茶酚胺、醛固酮水平、改善夜间通气,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艳丽;马晓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脾动脉瘤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总结脾动脉瘤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脾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2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累及脾门的脾动脉瘤采用脾切除,1例采用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其余8例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5例采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1例采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见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 开放手术是脾动脉瘤处理的可靠手段,但随腔内技术和器材的发展,腔内技术在脾动脉瘤的治疗中使用越来越多,其短期疗效满意,但其长期效果还须观察.

    作者:胡志鹏;苟伟;赵刚;高峰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重组载体的构建及TTF-1过表达A549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构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重组载体并感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建立TTF-1基因过表达的A549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TTF-1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拼接TTF-1的cDNA寡核苷酸序列,连入pCDH-CMV-MCS-EF1-CopGFP-T2A-puro,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测序鉴定;将携带TTF-1基因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经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感染A549细胞,构建稳定表达TTF-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系.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CDH-CMV-TTF1-EF1-CopGFP-T2A-puro构建成功,测序结果正确;经包装所得病毒上清液滴度为6×107 TU/mL,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表达;PCR结果显示,A549细胞转染组中TTF-1基因表达量比未转染组提高了381倍.结论 成功克隆、扩增TTF-1基因,并建立其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TTF-1基因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

    作者:李长清;韩育宁;于亮;宋旭洋;马云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19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19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临床防聋和治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宁夏地区19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采用晶芯15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查的试剂进行4种常见耳聋基因15个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191例受检者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90例,检出率为47.12%,其中GJB2基因突变34例(17.80%,34/191),SLC26A4基因突变45例(23.56%,45/191),线粒体12rRNA基因突变2例(1.05%,2/191),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8例(4.19%,8/191),GJB3和SLC26A4基因突变1例(0.52%,1/191),明确诊断为遗传性耳聋60例,提示耳聋基因携带者30例.结论 宁夏地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携带率较高,主要以SLC26A4基因c.235delC位点突变为主,其次是GJB2基因IVS7-2A>G位点突变,对高危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和遗传咨询是防止和控制遗传性耳聋、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

    作者:芦婷;刘艳玲;马琪琪;曹丽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ncRNA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CCAT2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支气管镜下或穿刺活检的117例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方法检测LncRNA CCAT2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与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CCAT2在SCLC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为6.742±1.251,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1.147±0.652及正常组织的0.987±0.563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CAT2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状态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CAT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为(21.86±3.68)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44.91±3.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CAT2高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62±2.85)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24.05±2.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CCAT2表达、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LncRNA CCAT2在SCLC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马宣;虎迎春;孟凡珍;周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丹参酮胶囊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43例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PCOS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胶囊+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性激素如睾酮(T)、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血脂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L-C)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SH、T、LH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DL-C、TC、TG水平降低更明显,且HDL-C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与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治疗育龄期PCOS患者,可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血脂,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瑞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推拿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8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患儿给予推拿联合中药贴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推拿疗法,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块厚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缩小肿块厚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惠敏;王倍倍;李青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清热祛湿协定方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活动期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自拟清热祛湿协定方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活动期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活动期提供有效治法.方法 将71例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型)活动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口服,其中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清热祛湿协定方保留灌肠,1次/2 d,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缓解率、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改良的Mayo评分、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水平、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总缓解率为62.8%,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性肠炎生活质量评分(IB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祛湿协定方保留灌肠相比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华;冯辉;姜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21例,观察其成活率、外形和术后功能,评价应用该嵌合皮瓣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例皮瓣于术后15 h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过探查后顺利成活,其他所有皮瓣一期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1.47±3.3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有不同程度臃肿,有9例患者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是一期修复手腕部及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飞;张宁;黄存;杨建明;马林瑞;杜武军;康志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口咽通气道治疗肥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碳酸血症昏迷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口咽通气道治疗肥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高碳酸血症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32例肥胖COPD急性加重期并高碳酸血症昏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使用NPPV联合口咽通气道治疗,对照组使用NPPV治疗2h后,给予放置口咽通气道,同时继续NPPV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动脉血气指标、腹围以及NPPV支持压力等.结果 治疗2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GCS评分、pH值均较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基线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围较前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4小时,临床疗效指标好转,与相应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联合口咽通气道是肥胖COPD急性加重期高碳酸血症昏迷患者可供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谢红伟;岳莉莉;昝国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