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吕广秀

关键词:阿奇霉素, 肾功能, 支原体肺炎,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 放射免疫测定, 为治疗该, 尿微蛋白, 肺炎患儿, 常用药, 常见病, 晨尿
摘要:支原体肺炎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阿奇霉素已成为治疗该病的常用药.本文对阿奇霉素治疗前后支原体肺炎患儿晨尿进行尿微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RIA),以了解该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29nm,测定口服单剂量5 mg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或口服液后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的Cmax分别为(230.42±35.67)ng/mL、(250.46±41.07)ng/mL,Tmax分别为(1.32±0.44)h和(0.90±0.33)h,AUC(0-T)分别为(3 504.67±510.37)ng·h·mL-1和(3 306.47±672.32)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06%±13.99%.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邱峰;阳建华;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哮喘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98例分析

    哮喘是-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测定哮喘患儿的特异性(对一种或多种过敏原敏感),以利于尽可能避免过敏原或进一步加用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炳中;谭忠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86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3~5 mg/(kg·d)缓慢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t=4.76,P<0.01),每日奶量明显增加(t=7.27,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作者:漆明霞;肖建群;郭辉;陈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关于维生素C大剂量静脉给药问题的讨论

    目前临床应用VitC(VC)静脉给药治疗某些疾病越来越多,如大剂量用于治疗克山病心源性休克、亚硝酸盐中毒和病毒性心肌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的辅助治疗等,尚有将VC广泛、大量地应用于许多效果并未得到证实的疾病,且为1次/d大剂量静脉给药.根据VC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规律,大剂量临床给药争议颇多,许多问题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本文旨在对目前临床及某些文献中的一些用法提出意见或建议,供大家讨论.

    作者:秦立忠;胡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致小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2例

    1病例资料患儿,男,2岁.因腹泻4次,口服痢特灵片(产地及批号不详)50 mg,2次,未服其他药物.10 d后颜面部出现紫红色斑疹及斑块,逐渐累及全身,且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表皮松懈、易破,自觉疼痛伴低热、乏力,就诊于我院.患儿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7.5℃,P 120次/min,R 30次/min,Wt 11 kg,BP90/60 mm Hg(1 mm Hg=0.133kpa),精神差,神志清晰,痛苦面容,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可见大量紫红色斑块及斑疹,部分融合成片,上有大小不等水疱,松弛、易破,疱液淡黄,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

    作者:沈文强;房英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利巴韦林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利巴韦林三种给药途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55例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利巴韦林肌肉注射组、静脉给药组、滴鼻给药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静脉给药、鼻腔给药.结果:肌注显效率52.7%,总有效率77.7%;静脉给药显效率58.3%,总有效率90.2%;滴鼻显效率59.5%,总有效率91.0%.结论:利巴韦林滴鼻安全、有效、经济,因此在使用利巴林治疗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首选鼻腔滴入.

    作者:申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轮状病毒性肠炎24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2例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者133例;心肌酶阳性率高达97.93%,特异性仅为56.12%,心电图特异性76.88%.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伴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和心电图结合分析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元敏;田杰;钟家蓉;刘晓燕;钱永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34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 mg/(kg·次)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肯定,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杨丽珍;丰文增;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咪达唑仑治疗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29例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治疗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首先给予咪达唑仑负荷量0.2 mg/(kg·次),30min后给予维持量1.0μg/(kg·min),每30 min增加维持剂量1.0μg/(kg·min)直到惊厥停止.结果:29例患儿中26例在咪达唑仑维持量8.0μg/(kg·min)内惊厥停止,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是治疗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石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降低更明显(P<0.01),心电图恢复更快(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传统治疗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

    作者:彭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阿奇霉素已成为治疗该病的常用药.本文对阿奇霉素治疗前后支原体肺炎患儿晨尿进行尿微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RIA),以了解该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广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三)

    4儿科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4.1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新生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或不成熟,免疫能力较低,以及围产期、环境等因素极易发生感染.目前,感染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新生儿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

    作者: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4140份,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57.61%,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86.92%、11.82%.使用率较高的以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抗生素使用较为合理,但使用率偏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 d;对照组给予红霉素30 mg/(kg·d)静脉滴注,2次/d,疗程7~14 d.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宪国;方洪兴;莫纯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有头孢唑啉皮试阳性史,曾有二次在我院连续2~3 d静滴克林霉素磷酸脂.于2005年10月20日因发热咳嗽来我院就诊,予克林霉素磷酸脂0.3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给药后约1 min,患儿出现烦躁,诉眼睑痒、腹痛,继之颜面及唇肿大.立即停药,2 min内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呼吸困难,继而惊厥、神志不清、喉中大量分泌物,心率150~1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血压为零,脉搏触不清.

    作者:熊荣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渊舒口服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慢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渊舒口服液对儿童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用鼻渊舒口服液雾化吸入,对照组34例口服鼻炎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舒口服液雾化吸入疗效确切,见效快,儿童易于接受,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林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门诊药房新型调剂模式的探讨

    在新形势下,医院药房的工作重点已从保障药品供应向技术型服务转变.门诊调剂工作,重点是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保证患者合理、有效、安全地用药,实现对患者的药学监护[1].因此,要求门诊药房从封闭式的小窗口改为开放式的大窗口或敞开式柜台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就我院门诊药房建立的新型调剂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陆国光;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脉定颗粒中阿魏酸含量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脉定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色谱柱(5μm,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3 nm.结果:阿魏酸在进样量0.232~1.3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4%,RSD=0.58%(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复脉定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琼芳;王贤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1 mg/(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60例给予头孢噻肟100~150 mg/(kg·d)或氨氯西林50~100mg/(kg·d)加利巴韦林10~15 mg/(kg·d)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9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彩霞;毕亮亮;张国兰;宋业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1].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对婴幼儿保健具有很大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作者:董沛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