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Δ

王善军;刘小刚;张伟;周帅

关键词:纳美芬,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脑肿瘤手术, 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脑肿瘤手术患者按计算机随机化程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细胞保护、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静脉泵注纳美芬0.7μg/(kg·h)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 d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巴氏指数(BI)的变化,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90 d,使用卡氏(KP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7 d的皮质醇、ACTH、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7 d的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90 d,观察组患者KPS评分不低于70分者占比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4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促进脑肿瘤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皮质醇、ACTH、IL-6和TNF-α水平,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4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化疗组,各42例。化疗组患者采用FOLFOX 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7.5 mg/kg静脉滴注,d1。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57.14%)明显高于化疗组(35.71%),生存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生存质量降低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及周围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王丽红;刘迎;杜晓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我院肿瘤科PPIs注射剂使用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医院肿瘤科质子泵抑制剂(PPIs)注射剂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肿瘤科使用PPIs注射剂的出院病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干预前)1457份、2014年1-12月(干预后)793份,比较行政干预、技术干预及信息化管理等措施综合干预前后PPIs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结果:经综合干预后,PPIs注射剂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2.59%下降至6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PPIs注射剂的消耗金额在总医疗费用中的占比及人均消耗金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9.70%上升至34.68%,注射用奥美拉唑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34.45%下降至2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后注射用泮托拉唑及注射用埃索美拉唑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s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3.99%下降至55.86%,其中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及疗程过长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40.01%、17.09%和26.90%下降至32.41%、9.08%和1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后剂量选择不当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可一定程度地改善PPIs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但PPIs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仍不容乐观,有待完善干预措施,进一步持续干预,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许建国;朱华;吴茗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3例病例脱落,共46例完成研究)和观察组(49例,2例病例脱落,共4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1吸,bid;观察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吸,bi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所需的低累积剂量(PD20)、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半年内哮喘发作次数、血清和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73%)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FEV1和大呼气峰流速(PEF)等指标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部啰音、喘息、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D20和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和痰液中EO%和EC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停药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理科;陈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我院药物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233例分析

    目的:为药物临床试验中进行质控和保护受试者权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上报的药物临床试验中的233例严重不良事件(SAE)报告,按照受试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药物/器械种类、药物/器械名称、SAE的类型、SAE与药物/器械的相关性、受试者合并疾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SAE发生率高于女性(71.2%vs.28.8%);SAE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189例,81.1%);心内科SAE发生率高(137例,58.8%);主要的SAE类型是导致住院(183例,78.5%);大部分SAE与研究药物肯定无关(164例,70.4%);发生SAE的受试者中一半以上自身合并有其他疾病(128例,54.9%)。结论:为确保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质量和受试者的安全,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者应重点加强对老年和自身合并疾病受试者的管理,确保每例SAE得到及时处理,并如实记录和报告。

    作者:张田香;陆明莹;张彩霞;袁祖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干扰素α1b与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比较干扰素α1b与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1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其中采用干扰素α1b治疗的60例作为A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治疗4、12、24、36、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分别为55.00%、71.67%、63.33%、61.67%、65.00%,B组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的HCV-RNA转阴率分别为64.81%、66.67%、62.96%、55.56%、61.1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A组患者的ALT复常率为95.23%,B组为9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采用小成本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A组的治疗成本为13216.56元,B组为7929.60元,B组的成本明显低于A组;敏感度分析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干扰素α1b更为经济。

    作者:张明明;吕飞;徐一丹;郑莉;余行;李燕;张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49例;纳入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A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酯片20~40 mg,po,qd;观察B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酯片20~40 mg,po,qd+银杏叶提取物片40~80 mg,po, bid,疗程均为4周。观察3组受试者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中医证候评分、2-DE图谱的重复性和分辨率、蛋白质差异表达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相关信息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4周明显低于治疗后2周,观察B组明显低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治疗后的蛋白质差异表达点的重复性和分辨率明显优于观察A组。观察组治疗前15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治疗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调,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接近对照组水平;6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治疗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调,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接近对照组水平;共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的血清蛋白表达影响较大,具有较理想的降压、控压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静雯;王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bid;肌酐清除率为15~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55 mg,bid。对照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qd,3~5 d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直至INR维持在2.0~3.0。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INR、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临床事件(脑栓塞、脑出血、致命性出血、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及不良发生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TT、PL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IN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出血、致命性出血临床事件;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PT、INR,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马裴裴;王宏伟;娄可丽;解泽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物发现及其新策略

    目的:为突破新药研发困局、发现优质药物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方法:对药物发现的来源、新药研发困局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当前困局的新策略。同时,对临床药学工作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发现的临床验证策略和临床大数据策略与传统的药物发现策略相比,在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减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方面有较多的优势。临床药学工作将对药物发现新策略提供有力支撑。结论:药物发现应采用以临床为导向的新策略,且这种新策略需要与临床药学工作紧密结合。

    作者:蒋先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我院门诊207例用药错误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门诊药房报告的用药错误(ME)案例进行分析,包括ME分级、分类、发生原因、发生和发现ME的人员情况及构成比。结果:207例报告中无A级错误,B级错误199例,C级错误8例,无D~I级错误。其中,医师处方错误162例(78.26%),药师调剂错误45例(21.74%),排名前3位的医师处方错误依次为用法用量不当(42.59%)、给药途径不当(40.74%)和溶剂不适宜(5.56%);排名前3位的药师调剂错误依次为品种错误(40.00%)、规格错误(28.89%)和数量错误(24.44%)。医师处方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不完善(56.17%)和医师不了解药物信息(43.83%);药师调剂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一品多规(35.56%)、名称相似(28.89%)和人员疲劳(26.67%)。发现ME的人员中,药师、护士和患者或家属占比分别为97.58%、1.45%和0.97%。结论: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医师和药师的在岗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E的发生。

    作者:王璐;董艳;李彤;周庆梅;杜广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3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阻断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出以及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0 mg,ivgtt,qd+环孢素注射液5 mg/kg,ivgtt,qd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于第4天逐渐减量,均在7 d后停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等指标,行肺部高分辨率CT (HRCT)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5天的HA和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14天的HA、CⅣ和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5、7天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血清TIMP-1水平和HRCT评分逐步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进程有明显缓解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付显芬;罗真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74例确诊为晚期胃癌且HER2呈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第1天加用曲妥珠单抗静脉滴注,8 mg/kg。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56.76%vs.32.44%)和控制率(89.19%vs.65.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CA724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有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作者:宋子正;李靖华;臧爱民;杨华;商琰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贝叶斯混合处理比较法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贝叶斯混合处理比较(MTC)法的基本原理、优势及其应用前景,为拓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已应用的决策分析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MTC法在国内外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梳理,研究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结果与结论: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以及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遴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到医药资源配置的总效率。目前,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常用的决策分析模型并不能有效解决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决策树模型难以对长期治疗方案作出评价;马尔可夫模型和多属性效用理论的使用受到模型参数限制;离散事件模拟有赖于完善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而使模型应用受限。MTC法是近年来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新兴的一种方法,是传统Meta分析方法的扩展,可以同时对多个不同临床处理因素的直接或间接证据进行整合,并相互分析、比较,以便在缺少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仍能对各种干预措施作出综合评估,较好地弥补了当前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局限性。

    作者:师宇;饶惠霞;翁开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487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6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500份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明显降低。干预组5个类型共26个品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率(21.60% vs.43.3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00% vs.7.39%)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人均治疗费用[(217.17±22.64)元 vs.(480.77±21.35)元]及住院时间[(6.50±1.99)d vs.(10.02±3.25)d]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李晟琰;苏秋平;李连茂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每次10 mg,每周1次;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每次10 m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飞金止痛胶囊口服,每次3粒,bi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度指数、关节压痛指数、ESR、RF、CRP、IL-1、IL-6、IL-8、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金止痛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可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作者:杨通宇;胡鲲;刘照时;李溥;陆耀宇;甘龙飞;胡建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T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40 ml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度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近期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80.64%、83.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25%、6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且有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作者:施子夏;张劲;张兵兵;马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107例中药与化学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肝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107例患者按照所使用的药物类型分为中药组与化学药组,对两组患者DILI临床特征、预后、致DILI药物种类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所致的DILI共47例,主要为保健与美容用药(19.1%)、风湿与关节病用药(14.9%)和皮肤科用药(10.6%);化学药所致的DILI共60例,主要为抗肿瘤药(21.7%)、抗微生物药(20.0%)和抗结核病药(11.7%)。中药组与化学药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初始用药至发病时间和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大多相似,但中药组乏力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化学药组,且ALT、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肝损伤程度重于化学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转归和预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加强协作,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DILI高发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尤其应注意中药的肝毒性,以减少DILI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智娴;秦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司匹林抵抗的基因多态性及个体化治疗

    目的:为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血小板活性。GPⅢa PLA2、PEAR1和PTGS1等基因突变与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基因突变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比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临床基因型检测结果并结合其他因素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彭文星;冯频频;石秀锦;仇琪;杜海燕;林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45例)与干预组(40例)。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硫酸镁,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观察两组患儿用药1 h后的临床疗效、体检指标(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记录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用药1 h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大呼气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羊礼荣;顾倩;杨晓光;吴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姜科五属中药性效与亲缘关系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的:为阐释中药性效的科学内涵、寻找新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姜科山姜属、姜黄属、姜属、豆蔻属和姜花属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探讨其与亲缘关系的相关性。结果:姜科山姜属、姜黄属、姜属、豆蔻属和姜花属五属24味中药均具有辛味,多属于温、热性药,主归脾、胃经,主要功效为温中散寒、燥湿行气和消积止痛等,主治脾胃寒凝、湿阻气滞和食积诸证,均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均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姜科五属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与亲缘关系均存在相关性,同属中药共性明显。结论:开展中药亲缘关系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和广阔前景,其对阐释中药性效的科学内涵、寻找新药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龙小琴;秦华珍;黄燕琼;谢鹏;罗君;翁铭钻;李明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Δ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脑肿瘤手术患者按计算机随机化程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细胞保护、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静脉泵注纳美芬0.7μg/(kg·h)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7 d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巴氏指数(BI)的变化,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90 d,使用卡氏(KP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7 d的皮质醇、ACTH、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7 d的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90 d,观察组患者KPS评分不低于70分者占比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4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促进脑肿瘤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皮质醇、ACTH、IL-6和TNF-α水平,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善军;刘小刚;张伟;周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