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9例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萃鳌;王琳;任雪松;王亚新;杨英;袁瑕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酸反跳, 影响因素,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12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达1月的患者109例,自停药起后1周进行电话回访,录入患者产生的上消化系统反应数据,并按照改良格拉斯哥消化不良评分进行评分,分为无现象组(分数<5分)和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组(分数≥5分)。将患者按照基础疾病、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饮酒史分类,进行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现象观察及分析。结果:完成调查患者91例,其中49例患者归入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组。通过χ2检验发现,老年患者(χ2=5.350,P=0.021)、有吸烟饮酒史患者(χ2=4.351,P=0.037)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发生率较高;排除性别、基础疾病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风险是非老年患者的5.708倍[OR=5.708,95%CI(1.946,16.746),P=0.002];有吸烟饮酒史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风险是无吸烟饮酒史患者的15.281倍[OR=15.281,95%CI(2.748,84.96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停药后,部分患者会产生酸反跳现象,而老年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患者是高发人群,应引起重视。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4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化疗组,各42例。化疗组患者采用FOLFOX 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7.5 mg/kg静脉滴注,d1。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57.14%)明显高于化疗组(35.71%),生存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生存质量降低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及周围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王丽红;刘迎;杜晓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UPLC-MS/MS法同时检测人血浆中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人血浆中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的分析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卡马西平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流动相为0.1%氨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08.2→263.1(唑吡坦)、m/z 389.3→245.0(右佐匹克隆)、m/z 306.2→236.1(扎来普隆)、m/z 237.3→151.2(内标)。结果: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血药浓度分别在0.02~20.00、0.50~20.00、0.02~2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01、0.9968、0.9917),定量下限分别0.02、0.50、0.02 ng/ml,检测限分别为0.01、0.20、0.01 ng/ml;日内、日间RSD<15%,提取回收率为88.9%~106.5%,基质效应为94.8%~106.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人血浆中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的同时检测。

    作者:魏欣;安静;吴茵;董占军;范理菊;白万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肺癌的病因机制和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肺癌与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暴露等多因素有关;现代中医学理论认为肺癌的病理机制包括邪毒留滞、情志劳倦和饮食内伤等。肺癌的西医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作为首选,但不适合中晚期肺癌患者,且化疗、放疗毒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疗效缓慢;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为中药与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疗法的联合治疗,中药减轻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引起的机体损害,对病灶的转移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肺癌的辨证分型尚不规范,中医药治疗机制并不明确,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冬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通气、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kg,ivgtt,qd,连续治疗4~6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后12、24、48 h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X片分值、潮气量(VT)及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48 h,观察组患儿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X片分值、Cdyn及V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加快疾病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史钟慧;邱立志;陈玉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bid;肌酐清除率为15~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55 mg,bid。对照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qd,3~5 d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直至INR维持在2.0~3.0。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INR、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临床事件(脑栓塞、脑出血、致命性出血、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及不良发生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TT、PL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IN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出血、致命性出血临床事件;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PT、INR,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马裴裴;王宏伟;娄可丽;解泽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索他洛尔致心力衰竭高龄患者QT间期延长的药学监护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预防及处理索他洛尔致心力衰竭高龄患者QT间期延长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力衰竭高龄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师识别并评估索他洛尔致QT间期延长的风险,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先后建议继续使用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调整护肝药物的应用,并行心电监护、电解质水平监测及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1 d后出院。结论:心力衰竭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应以改善心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主;临床药师可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协助医师及时识别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评估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后果的风险,共同制订和优化用药方案,加强药学监护,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赖晓东;许珊;谢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2年9月-2015年6月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监测棕榈酸帕利哌酮血药浓度37次,平均血药浓度(以帕利哌酮计)为(17.72±13.46)ng/ml,监测结果在目标值范围内(10~60 ng/ml)的有24次(64.86%);男性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平均血药浓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剂量患者血药浓度/剂量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高于单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缓解”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与“无效”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患者症状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曲衎衎;沈珍贤;张忠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HIE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02 mg/kg,ivgtt,qd,以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4~6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ivgtt,q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MMP-9、IL-6、TNF-α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后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MMP-9、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期流速(EDF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新生儿HIE症状、体征恢复情况,降低血清MMP-9、IL-6、TNF-α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娄元俊;史华;单海军;曹彩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49例;纳入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A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酯片20~40 mg,po,qd;观察B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酯片20~40 mg,po,qd+银杏叶提取物片40~80 mg,po, bid,疗程均为4周。观察3组受试者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中医证候评分、2-DE图谱的重复性和分辨率、蛋白质差异表达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相关信息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4周明显低于治疗后2周,观察B组明显低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治疗后的蛋白质差异表达点的重复性和分辨率明显优于观察A组。观察组治疗前15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治疗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调,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接近对照组水平;6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治疗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调,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接近对照组水平;共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的血清蛋白表达影响较大,具有较理想的降压、控压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静雯;王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3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阻断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出以及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0 mg,ivgtt,qd+环孢素注射液5 mg/kg,ivgtt,qd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于第4天逐渐减量,均在7 d后停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等指标,行肺部高分辨率CT (HRCT)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5天的HA和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14天的HA、CⅣ和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5、7天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血清TIMP-1水平和HRCT评分逐步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进程有明显缓解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付显芬;罗真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T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40 ml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满意度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近期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80.64%、83.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25%、6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且有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作者:施子夏;张劲;张兵兵;马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使用分析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总销售金额呈缓慢增长趋势,由76758.10万元增加至91175.9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8.98%;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之和为132601.97万元,占总销售金额的51.11%。红花注射液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各年度销售金额均居前2位。血塞通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各年度DDDs均居前4位。血必净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各年度DDC均排在第1、2位。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B/A大多数<1.00;接近或等于1.00的有疏血通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B/A始终>1.00的仅有血塞通注射液。结论:重庆地区39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总体增长速度平稳,用药集中于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类,医师用药的合理性逐步提高。

    作者:喻录容;韩宪忠;丁家昱;金蜀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49例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12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达1月的患者109例,自停药起后1周进行电话回访,录入患者产生的上消化系统反应数据,并按照改良格拉斯哥消化不良评分进行评分,分为无现象组(分数<5分)和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组(分数≥5分)。将患者按照基础疾病、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饮酒史分类,进行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现象观察及分析。结果:完成调查患者91例,其中49例患者归入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组。通过χ2检验发现,老年患者(χ2=5.350,P=0.021)、有吸烟饮酒史患者(χ2=4.351,P=0.037)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发生率较高;排除性别、基础疾病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风险是非老年患者的5.708倍[OR=5.708,95%CI(1.946,16.746),P=0.002];有吸烟饮酒史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酸反跳的风险是无吸烟饮酒史患者的15.281倍[OR=15.281,95%CI(2.748,84.96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停药后,部分患者会产生酸反跳现象,而老年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患者是高发人群,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萃鳌;王琳;任雪松;王亚新;杨英;袁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干扰素α1b与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比较干扰素α1b与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1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其中采用干扰素α1b治疗的60例作为A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治疗4、12、24、36、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分别为55.00%、71.67%、63.33%、61.67%、65.00%,B组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的HCV-RNA转阴率分别为64.81%、66.67%、62.96%、55.56%、61.1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A组患者的ALT复常率为95.23%,B组为9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采用小成本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A组的治疗成本为13216.56元,B组为7929.60元,B组的成本明显低于A组;敏感度分析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干扰素α1b更为经济。

    作者:张明明;吕飞;徐一丹;郑莉;余行;李燕;张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指导,给予低脂饮食,不使用其他调血脂、护肝以及对血脂代谢有干扰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膜性肾病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时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蛋白定量、肌酸激酶(CK)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膜性肾病和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AST、ALT、尿蛋白定量、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联合布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TC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小敏;王福安;张宇;张献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分析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用药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辅助用药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单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3年间辅助用药销售金额构成比分别为8.43%、10.25%、12.20%。共有13种辅助用药至少1年进入3家以上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其中,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销售金额各年度均稳居前4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14-2015年进入前3位;前列地尔注射液、血栓通注射和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各年度DDDs均居前3位;脾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和脑苷肌肽注射液DDC居前3位,分别为885.24、372.34和349.37元。辅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升高,由2013年的9.13%上升至2015年的13.49%。结论:辅助用药已成为西安地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金额、用量增长较快。临床需要加强对辅助用药的管控,密切关注其安全性问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作者:李海燕;胡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45例)与干预组(40例)。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硫酸镁,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观察两组患儿用药1 h后的临床疗效、体检指标(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记录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用药1 h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大呼气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羊礼荣;顾倩;杨晓光;吴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我院门诊207例用药错误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门诊药房报告的用药错误(ME)案例进行分析,包括ME分级、分类、发生原因、发生和发现ME的人员情况及构成比。结果:207例报告中无A级错误,B级错误199例,C级错误8例,无D~I级错误。其中,医师处方错误162例(78.26%),药师调剂错误45例(21.74%),排名前3位的医师处方错误依次为用法用量不当(42.59%)、给药途径不当(40.74%)和溶剂不适宜(5.56%);排名前3位的药师调剂错误依次为品种错误(40.00%)、规格错误(28.89%)和数量错误(24.44%)。医师处方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不完善(56.17%)和医师不了解药物信息(43.83%);药师调剂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一品多规(35.56%)、名称相似(28.89%)和人员疲劳(26.67%)。发现ME的人员中,药师、护士和患者或家属占比分别为97.58%、1.45%和0.97%。结论: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医师和药师的在岗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E的发生。

    作者:王璐;董艳;李彤;周庆梅;杜广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3例病例脱落,共46例完成研究)和观察组(49例,2例病例脱落,共4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1吸,bid;观察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吸,bi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所需的低累积剂量(PD20)、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半年内哮喘发作次数、血清和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73%)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FEV1和大呼气峰流速(PEF)等指标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部啰音、喘息、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D20和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和痰液中EO%和EC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停药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理科;陈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南京市鼓楼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87例)和干预组(8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及管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药学服务和心理干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干预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SBP、DBP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开始1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佳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1个月后,干预组用药依从性佳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开始1个月后,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用药知识掌握良好及优秀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干预组患者各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干预组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何源;杨帆;王宏亮;李秀云;郑爱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