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敏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颅内压增高、抗氧化应激、脑神经保护、吸氧、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24 h持续静脉滴注,连用2 d;2 d后剂量减至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2年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阿加曲班较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樊云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地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比较广地龙与沪地龙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以及地龙与3种其他动物药的图谱差异。方法:采用地龙HPLC特征图谱法,测定了16份广地龙、8份沪地龙、3份土鳖虫、3份水蛭与3份蜣螂虫的特征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与t检验对这5种动物药的图谱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地龙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法,首次指认了11个共有特征峰,包括6个核苷、4个核碱基与1个氨基酸;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法可以将地龙与土鳖虫、水蛭及蜣螂虫区分开来;首次对广地龙与沪地龙HPLC特征图谱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其中广地龙中黄嘌呤及腺苷含量高于沪地龙,沪地龙中尿苷、鸟苷及2′-脱氧鸟苷含量高于广地龙,并据此计算出5种成分的峰面积比值新指标S,S值可用于区分2种地龙。结论:该特征图谱可用于地龙药材的鉴别,且可为广地龙与沪地龙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帅;徐风;杨平;杨雪雁;刘广学;尚明英;王璇;蔡少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营养神经、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苦碟子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用法用量同A组);C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用法用量同A组)。各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各脑电波绝对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高于B、C组;PL-Ⅰ、PL-Ⅲ、PL-Ⅴ、IPL-Ⅰ~Ⅲ、IPL-Ⅲ~Ⅴ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较单用苦碟子注射液或前列地尔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任钦;戎立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几种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挥发油红外光谱法鉴别中的分类效果。方法:对多种忍冬属和柑橘属中药的挥发油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应用系统聚类、K-均值聚类、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样品红外光谱进行分类。结果:系统聚类与K-均值聚类分类效果不佳,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均取得100%分类正确率。结论:可以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方法与红外光谱法结合,构建化学计量学指纹图谱技术,用于中药挥发油的鉴别。
作者:邱新华;唐铁鑫;刘燕;吴美珠;谭雄斯;甘柯林;姚伟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长春西汀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采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TAL),对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了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高质量浓度长春西汀溶液对TAL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有干扰作用,经稀释后可排除干扰。结论:本品不干扰质量浓度为0.25 mg/ml,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周继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浙江蜡梅中桉油精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ebron ZB-WAX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20℃,高纯氮气作载气。结果:桉油精质量浓度在0.01769~1.415 m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8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为0.65%(n=6)。相同月份不同地区采集的浙江蜡梅中的桉油精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大可差1倍以上(1.064%~0.450%),同一地区不同月份采集的也存在较大差异(0.633%~1.06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浙江蜡梅的质量控制。
作者:吕兰;王伟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罗浮山风湿膏药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9∶91,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7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结果: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81.6~408 n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3%,RSD为1.9%(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罗浮山风湿膏药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家彬;张先平;吴世平;龚少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天王补心丸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溶液(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0.0912~2.28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6%,RSD为0.26%(n=9)。结论:该方法简单、精确、可靠,可作为天王补心丸中阿魏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旺培;黄义纯;陈华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料药中10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方法。色谱柱为以硝基对苯二酸改性的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DB-FFAP毛细管柱;初始温度为40℃,保持3 min,以8℃/min升温到15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高纯氮气,恒定流速为5 ml/min;分流比为15∶1;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40 min;进样量为1 ml。结果:正戊烷、丙酮、乙醇、苯、丙烯腈、甲苯、二甲苯、氯苯、苯乙烯、二乙烯苯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57~0.9999);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6.6%;回收率为94.3%~106.6%(RSD为0.5%~4.5%,n=9)。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耿文飞;左明昊;张晓楠;唐蜜;张雪霞;佟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住院药师药物咨询培训体系,培养具备药物咨询能力的住院药师。方法:对我院住院药师进行药物咨询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药物咨询工作流程、药物咨询常用查询工具、沟通技巧、专业技能实践、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文献检索方法等。结果与结论:经过药物咨询教学培训的住院药师已基本具备药物咨询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了药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作者:王海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渐进式加量治疗慢性耳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耳鸣患者于第1、2周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口服,每晚睡前服用1次;第3、4周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第5、6周给予阿普唑仑片0.4 mg,口服,每日3次。耳鸣无效者,逐渐停药,停药以0.4 mg,每日2次,连用3 d;后改为0.4 mg,每日1次,连用3 d,后停药。有效者继续维持用药12周,随后逐渐停药,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鸣响度(T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66.67%;所有患者治疗后THI评分、VAS评分、T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普唑仑渐进式加量治疗慢性耳鸣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樊国强;宋谨;杜娟;赖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4年我国期刊数据库报道的莫西沙星所致ADR病例,并就收集到的3445例ADR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莫西沙星致ADR与性别有关,男性患者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用药10 min内可发生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较多。结论:临床应加强对莫西沙星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赵东玲;屈清慧;李瑞林;韩颖;汪西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晨起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酯片8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IR、mAlb、S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全性相当。
作者:郭圣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系统评价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噻托溴铵(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治疗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合计163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MD=0.13,95%CI(0.12,0.14),P<0.001]、用力肺活量(FVC)[MD=0.20,95%CI(0.20,0.25),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SGRQ)[MD=-2.94,95%CI(-3.38,-2.49),P<0.001]和COPD急性加重率[RR=0.83,95%CI(0.77,0.90),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口干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RR=2.07,95%CI(1.34,3.2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治疗COPD疗效较好,但易引起口干的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方法学的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任艳平;石蕊;张睿;王倩;李岑;卢丹丹;赵可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主药含量及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测定包封率时以葡聚糖凝胶柱过滤法分离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的游离药物。色谱柱为Dikma C18,流动相为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水-乙酸-三乙胺(230∶2.4∶0.3,V/V/V)](30∶70,V/V),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马钱子碱质量浓度在4.00~80.0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67%;含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6%,RSD=0.45%(n=9);葡聚糖凝胶柱过滤法平均回收率为99.75%, RSD=1.74%(n=9);平均包封率为69.92%。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效率高,可用于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的主药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管庆霞;华晓丹;张喜武;李秋红;李伟男;赵宇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AHF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地高辛、利尿药、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硝普钠12.5~2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以6.25μg/min微量泵入后,根据血压情况,以12.5~50.0μg/min维持泵入;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 ml中,以2μg/(kg·min)泵入,后以2~10μg/(kg·min)维持泵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0.5、3、12、24、48 h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心率、心排血量指数),治疗前与治疗24、48、72 h后肾功能指标(血钾、血钠、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心率、血钾、血钠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心排血量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AHF较单用硝普钠疗效更显著,可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排量、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相当。
作者:熊丹东;刘小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慷舒灵凝胶、莫匹罗星或乳酸依沙吖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均分为慷舒灵组、莫匹罗星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降糖、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及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患者分别给予慷舒灵凝胶、莫匹罗星软膏、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纱布湿敷。各组疗程均为180 d。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创面面积,痊愈患者肉芽产生时间、上皮组织出现时间及痊愈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慷舒灵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莫匹罗星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痊愈患者肉芽产生时间、上皮组织出现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莫匹罗星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创面面积均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且慷舒灵组小于莫匹罗星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莫匹罗星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慷舒灵凝胶治疗糖尿病足较莫匹罗星或乳酸依沙吖啶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梁桂林;刘露;刘占奎;徐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为促进万古霉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9月1日-2012年9月1日期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就其病原学检查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及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2例病例共检出病原菌3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7株(占46.4%),真菌88株(占27.7%),革兰阴性菌82株(占25.9%),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万古霉素的使用率达47.0%(95例),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以二联用药多(68例)。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及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例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且为多重耐药,而万古霉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还应更为谨慎地使用万古霉素,以防耐万古霉素菌株的产生。
作者:赵静;冯锐;杜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6例VC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压、降血糖、他汀类药降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片30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狭窄大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ADL评分、狭窄大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CI及血管重构较单用尼莫地平疗效更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狭窄大血管远端的血流速度,安全性相当。
作者:姜霁纹;刘水平;李晓晴;李丛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限制活动量、限盐、限水,加用洋地黄类、硝酸盐类强心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4 mg,口服,每日1次+氢氯噻嗪片25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0 d停2 d;对照1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口服,每日1次+氢氯噻嗪;对照2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0 mg,口服,每日2次+氢氯噻嗪。各组患者均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NP、LVED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LVEF、SV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作者:孙在茂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