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英
患者,女,51岁,藏族.因“胃癌术后6个月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天”来院就诊,经临床及胸腹透视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给予补液、补钾、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开始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90167),(滴速60滴/min),10分钟后,患者出现寒战、呼吸急促、四肢冰凉,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瘙痒难忍.查体:体温:37.6℃,心率:100min-1,呼吸:27min-1,血压:110mmHg/60mmHg,腹部、躯干及四肢分布大小不等的皮疹,尤以腹部为明显.询问家属患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诊断为“药源性不良反应”,立即停止上述药物,给予保暖、持续低流量吸氧、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5min后再次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约30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测体温:37℃,心率:80min-1,呼吸:19min-1,血压:100mmHg/60mmHg,全身皮肤瘙痒感明显减轻,皮疹较前消退,于次日输液时皮疹已经完全消退,第7天随诊无复发.
作者:李文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病原菌检验结果、耐药性检验结果等,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99株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56.8%)显著高于革兰氏阴性菌(43.2%),数据对比P<0.05;同种致病菌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所致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结论:临床医生接诊疑似败血症新生儿后应尽快实施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实施相应治疗,有利于保障患儿疗效、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郭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讲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社区医院经确诊的9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观察回访患者血压、血脂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管理前比,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前显著下降,而血清HDL-C较前明显升高,生活质量也显著得到提升,以上差异前后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血脂及生活质量情况,因此值得在社区服务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顺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电视全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电视胸腔镜(VATS)胸腺瘤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患者21例,同期随机抽取20例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行扩大胸腺切除治疗MG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二组:①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②比较二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VATS组患者较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减少(P<0.05);②比较两组疗效,VATS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全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创伤小,疼痛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西宁地区电视全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可行的.
作者:马良泰;冶治;高哲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胎儿生长受限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此病发生率较平原地区高,胎儿生长受限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远期也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力发育.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母体、胎儿、胎盘等,临床采取卧床休息,补充营养,氧疗及各种药物将增加胎儿体重.
作者:吕发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80例青光眼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眼压(16.08±6.45)mmHg明显低于观察组(21.26±6.49) mmHg(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眼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枫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好转期并癫痫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好转期并发癫痫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护理实践,综合分析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好转期并癫痫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好转.
作者:杨秀兰;王玉清;李萍;姜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6%,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生理能力、社会能力、合理用药、健康饮食和自我管理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痛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适合推广.
作者:樊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波板式约束手套在颅脑损伤躁动患儿意外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2月颅脑损伤躁动患儿43例(观察组),采用波板式约束;另选择2014年7月-2015年2月颅脑损伤躁动患儿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四肢约束带约束,比较两组患儿在各种管道中的意外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波板式约束手套在颅脑损伤躁动患儿意外拔管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王岁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G显带技术,对本地区452例不育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5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无精症96例,染色体异常16例,异常率16.7%,其中性染色体15例,常染色体1例;少精症128例,染色体异常16铡,异常率12.5%,其中性染色体13例,常染色体3例,无精症组与少精症组染色体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染色体异常32例,检出率7.0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因素之一,对男性不育患者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作者:刘淑敏;马晓燕;张树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及肺动脉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根据临床指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围治疗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40例围治疗期则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浆BNP、肺动脉压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H、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BNP、肺动脉压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韵霞;史生华;杨秀兰;姜红;李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原脑外伤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结果: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分别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面(56.41%)、语言沟通方面(46.15%)、文化风俗方面(41.03%)、出院后回访方面(28.21%)、基础护理方面(20.51%)、护理文书的书写方面(17.95%).结论:准确评估高原脑外伤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付建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对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100例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缓解率(82.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满意率(78.0%)高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仿生物物理对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康复技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莉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应用湿性愈合理念在下肢静脉溃疡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静脉溃疡伤口换药及护理过程中根据评估伤口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来创造创面的湿性环境,保护患者伤口周围皮肤、严格管理伤口渗液,科学合理的使用压力辅助治疗.结果:静脉溃疡伤口未发生感染,伤口愈合良好.结论:下肢静脉溃疡伤口应用湿性愈合理念,结合压力治疗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减少了换药频率,伤口愈合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丁亚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增强扫描(DCE)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微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7例疑似微小肝癌(直径<1.0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DCE、DWI及DCE+ DWI三种成像方法进行检查,比较微小肝癌检出率.结果:DCE、DWI及DCE+DWI的微小肝癌检出率分别为51.9%、70.4%、85.2%,经比较,DCE+DW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CE、D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可显著提高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选择并进行全面推广使用.
作者:王继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一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80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老年乳腺癌患者在采取全程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轻、中度患者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自身形象以及躯体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躯体、心理、生理、自身形象及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调查西宁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为今后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西宁市幼儿园进行随机抽样体检501人,体检项目包括口腔卫生状况、患龋情况等.结果:西宁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58.48%,龋均3.35.儿童患龋率与年龄、口腔卫生习惯、牙位有明显关系,而与性别无关.结论:西宁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卫生宣传,降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作者:屈明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在产程中应用香薰,音乐结合疗法对有焦虑状态的初产妇心理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7年3月份待产的60例单胎足月头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且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除产程常规观察护理外,在潜伏期给予音乐配合香薰嗅觉吸入法,活跃期则音乐配合香薰按摩法;对照组按产程常规观察护理进行.比较两组孕产妇产程中疼痛的程度,产程时限及分娩结局,新生儿评分、产后焦虑评分及产后1h内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焦虑评分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限均较对照组短(P<0.01),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1h内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状态初产妇产程中应用香熏音乐疗法,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情况,减轻分娩阵痛,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保证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的效果.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分析,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2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腹腔穿刺检查(DPP)、B超、CT及X线检查阳性率分别是85%、93%、72%、67%.结论:腹腔穿刺检查(DPP)、B超、CT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是一种积极、微创、有效的诊疗方法.早期腹腔穿刺和B超检查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的CT和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消化道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十二指肠或结直肠损伤.腹腔镜技术为难定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作者:马进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11例AIDS并PC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100%)均出现发热、咳嗽、咳痰,9例(81.9%)出现胸闷、气短,8例出现(72.7%)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CD4+T淋巴细胞数为(6~199)/μL,其中5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小于50/μL.常见胸部影像学改变为肺间质性改变,磨玻璃状、斑片状、细小结节状影、肺纹理增粗,典型改变为双肺弥漫或局部磨玻璃影.主要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1周后加抗病毒治疗.治疗后8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临床凡遇上述典型症状、典型胸部影像学表现者,应高度警惕AIDS合PCP可能,尽早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诊断性治疗,降低误诊率.
作者:马英莲;刘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