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瑾;马建军
空管药物疗法以操作简便、疗程短和疗效满意为突出的优点,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更为患者接受.笔者对牙髓坏死、坏疽、急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采用空管疗法,其中资料完整者212人,共246只乳牙,经临床、X线牙片观察,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7~14岁少年儿童血压特点,为流行病学及预防成人高血压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统一标准采集血压及有关数据,计算均值、标准差,用概率单位法行正态性检验,确定血压参考值范围及U检验.结果随年龄增大血压也逐渐上升,以收缩压升高为著,各年龄段男女之间血压无差异;BMI超过正常范围的收缩压明显高于BMI正常者,舒张压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与血压呈正相关,以收缩压表现为著;BMI超过正常者收缩压明显升高.
作者:杨琳;郭丛芳;赵群;裴丽娟;张振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咽瘘是全喉切除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发生率为5.7%~65.5%[1].为了探讨咽瘘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144例全喉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华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大量研究证实,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是慢性心衰病人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循坏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本文通过应用卡托普利及卡维地洛治疗心衰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内皮素(ET)变化与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赵锋;杨成悌;张灵;阎炜;常鹏;李秀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房肌缝隙连接(GJ)蛋白变化与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风湿性瓣膜病患者27例,先心病对照3例,分对照、无房颤(NAF)、阵发性房颤(PAF)和持续房颤(AF)组,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在纤维膜上显示Cx43和Cx40特异性条带,分析条带显色强度判断Cx含量,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Cx43在NAF组和A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 Cx40在膜上的显色比Cx43浅,在NAF组和AF组间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AF组显示出升高趋势.Cx40在左房径>50 mm者与左房径≤50 mm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x40在房颤患者中减低,其重构参与房颤的产生和维持.
作者:张卫泽;王方正;张澍;马凌;王艳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1 男性,20岁,学生.于40天前被刀刺伤左侧胸部(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刺入)出现昏迷急送当地医院抢救3小时后神志转清.自觉无力、心悸,气短,做胸穿抽出血性胸水500 ml,经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时胸透正常.出院后1月因无力、心悸气短就诊于我院.查体:神清精神差,轻度贫血貌,血压14.6/5.3 kP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见一斜形长约2 cm~3 cm陈旧性疤痕.
作者:杨树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寻求标准品对甲氧基苯甲酰-4-氨基丁酸的简制备方法.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三步合成,即原料的醚化、酰氯制备和酰胺化.用H1NMR谱和MS鉴定所得产品的结构.结果实验得到的样品经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证明是该化合物.结论本文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工艺稳定可靠并可推广制备其它的肽类化合物.
作者:樊秦;伊学斌;温冰娜;台育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的不同可反映阶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后QTd明显延长,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的观察,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张玉峰;毛莲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5岁,因突感心悸、胸闷、气短就诊.体查:神志清,精神较差,心界不大,心率167次·min-1,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16/10 kPa.心电图(图1)可见清晰呈锯齿状的F波,F-V间期不等,F-F间期匀齐为0.20 s(300次·min-1),FⅡ、Ⅲ、avF倒置,FV1直立,为Ⅰ型心房扑动.食道调搏图中可见规则的F波,呈4:1~6:1下传.QRS波群呈两种形态,频率快时连发二个略宽大畸形的QRS波群≤0.12 s,V2呈M型,酷似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作者:谢红莉;王述兰;窦秀琴;张璐;李晓莉;任格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术中的积极配合和全面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必不可少的.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304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术中护理要点与相关的配合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药素毓;韩霞;马春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ferlor myocardial infarctlon,AIMl)常由于并发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gtrlcular block,AVB)而使病死率明显增加,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 relatedartery,IRA)的前向血流和恢复正常心律,是改善AIMI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拟对比研究不同治疗措施对防治AVB的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改善AIMI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王银娣;伏静媛;宁金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无复流现象表明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心肌再灌注的缺如,预示左室功能恢复不良及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增高.我们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PCI后无复流现象如心脏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脏事件以及存活病人的左室功能和左室重构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金民;张赐宝;范晓涌;徐盛开;赵毅;伏静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但对于一名手术熟练的医生来说,后囊下白内障仍是一项挑战.因其在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缺损或异常薄弱均使囊袋破裂的危险性增大,所以对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后囊下白内障患者103例(110只眼),对其术中超声能量、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文瑾;马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儿男性,2岁3个月,体重12 kg,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以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先插入ID 4.5带套囊气管导管,在过声门后因阻力大而放弃.再次面罩加压供氧后,插入ID 4.5无套囊气管导管,导管深度距门齿13 cm,手控呼吸确认无气道漏气现象,用胶布固定牢靠,随即行机控呼吸:潮气量10 ml·kg-1,频率22次·min-1,气道压12~16 cmH2O(1.18~1.57 kPa).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手术顺利.
作者:张巧燕;李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her ablation,RFCA)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基础上,继外科手术、直流电和化学消融后发展起来的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规首选方法.本院自1996年开展此项技术,应用RFCA治疗反复发作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1 020例,疗效肯定.
作者:潘明;张钲;白锋;黄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清肌蛋白酶(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I)的重要指标.但众所周知,Mb和CK-MB并非心肌细胞的特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AMI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了CK-MB,并且cTnI在AMI发生后在血中维持较长时间,拓宽了诊断AMI的窗口.本文通过检测31例AMI和40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ungina pectoris,UAP)病人血清cTnI、Mb和CK-MB,探讨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景柏;张思宁;郭颖;林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87年-2003年共行输卵管吻合术268例,现将1993年以来随访的68例受术者报告如下:
作者:章贵萍;牛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胺碘酮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地位已被广大医生所熟知,但口服胺碘酮起效缓慢,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我院采用首剂大剂量静脉、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快速性心房纤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思宁;罗朝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部分医师采用绕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因桡动脉比较表浅,其下方紧邻桡骨,局部压迫止血较容易.但因桡动脉较细,有压迫止血用力过度容易引起桡动脉闭塞的担忧.观察病例选自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进修期间2004年5月至9月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
作者:杨磊;张思宁;杜景柏;孙凤云;仲照香;张秀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诸多肽类细胞因子如心钠素、脑钠素、内皮素等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观察外源性心钠素是否对CHF患者血浆BNP、AngII水平以及心功能有影响.
作者:常鹏;余静;张缤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