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香
大量研究证实,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是慢性心衰病人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循坏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本文通过应用卡托普利及卡维地洛治疗心衰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内皮素(ET)变化与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赵锋;杨成悌;张灵;阎炜;常鹏;李秀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87年-2003年共行输卵管吻合术268例,现将1993年以来随访的68例受术者报告如下:
作者:章贵萍;牛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发展过程中,支架取代于单纯球囊扩张使PCI术后再狭窄由40%~50%降至20%~30%,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如何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是PCI术的一个难点,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的临床应用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中的第三个里程碑.本研究观察了69例冠心病患者置入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白锋;张钲;马庆华;潘明;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发病率很低,随着MRI的应用,近来报道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文献更多集中于临床特征、临床经过和治疗等方面,而对其病理方面则少有深入探讨.本文综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病理学分析,以便更好理解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晓玮;张建刚;马岚;张煦;赵俊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无复流现象表明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心肌再灌注的缺如,预示左室功能恢复不良及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增高.我们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PCI后无复流现象如心脏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脏事件以及存活病人的左室功能和左室重构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金民;张赐宝;范晓涌;徐盛开;赵毅;伏静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7~14岁少年儿童血压特点,为流行病学及预防成人高血压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统一标准采集血压及有关数据,计算均值、标准差,用概率单位法行正态性检验,确定血压参考值范围及U检验.结果随年龄增大血压也逐渐上升,以收缩压升高为著,各年龄段男女之间血压无差异;BMI超过正常范围的收缩压明显高于BMI正常者,舒张压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与血压呈正相关,以收缩压表现为著;BMI超过正常者收缩压明显升高.
作者:杨琳;郭丛芳;赵群;裴丽娟;张振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肺癌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便于早期诊治,现对我院干部病房1997年1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86例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有报道永久性起搏器可以防止和减少房颤的复发.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3年底对67例药物治疗效果差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患者分别采用非生理性和生理性起搏治疗,旨在探讨不同起搏方式术后对房颤(房扑)的影响.
作者:伏静媛;宁金民;王银娣;徐盛开;赵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各种导管直径越来越小,使得经绕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日益为心脏介入医生和病人所接受,并逐渐在我国各心脏介入治疗中心得以推广.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手术的优缺点.
作者:刘宇;张义江;刘永斌;李华承;邹志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胺碘酮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地位已被广大医生所熟知,但口服胺碘酮起效缓慢,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我院采用首剂大剂量静脉、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快速性心房纤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思宁;罗朝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研究试图揭示心力衰竭病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之间的关系.
作者:吴俊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术中的积极配合和全面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必不可少的.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304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术中护理要点与相关的配合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药素毓;韩霞;马春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1 男性,20岁,学生.于40天前被刀刺伤左侧胸部(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刺入)出现昏迷急送当地医院抢救3小时后神志转清.自觉无力、心悸,气短,做胸穿抽出血性胸水500 ml,经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时胸透正常.出院后1月因无力、心悸气短就诊于我院.查体:神清精神差,轻度贫血貌,血压14.6/5.3 kP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见一斜形长约2 cm~3 cm陈旧性疤痕.
作者:杨树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儿男性,2岁3个月,体重12 kg,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以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先插入ID 4.5带套囊气管导管,在过声门后因阻力大而放弃.再次面罩加压供氧后,插入ID 4.5无套囊气管导管,导管深度距门齿13 cm,手控呼吸确认无气道漏气现象,用胶布固定牢靠,随即行机控呼吸:潮气量10 ml·kg-1,频率22次·min-1,气道压12~16 cmH2O(1.18~1.57 kPa).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手术顺利.
作者:张巧燕;李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再通术后采取细胞保护措施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在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是特征性的改变之一.本文就阿米洛利在防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是否与预防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有关作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为该药物临床用作细胞保护剂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凌;胡静泠;张卫泽;张明旭;张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内电生理检查不仅使我们对心律失常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检查方法发展成为能指导临床上进行电学治疗的工具.我科从2001年1月开始,对心电图(ECG)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作者:刘永斌;张义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1岁,因间歇性心慌、胸闷十余天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压 16/12 kPa,心率80次*min-1,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佩带当日17~18时患者在下楼梯(五层)时突感头晕,全身软弱无力,大汗,被迫停止活动,2~3分钟后症状缓解.次日,回放24小时动态心电图,17:36:02时出现心率增快,心室率130次*min-1,随之STⅡⅢ avF V1-V6抬高;17:36:08时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频率215次*min-1;于17:38:22时室速停止,ST段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杨彩兰;谢红莉;朱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就更具有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关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刺激已得到公认.此外,可能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改变,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FHIT基因是一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它的失活与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就FHIT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刘玉琴;高英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采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已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9月-2004年10月,采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包全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属DNA病毒,正常人群中自然感染普遍. 有关前瞻性研究发现宫内被HCMV感染的胎儿中约有1/3出现巨细胞包涵体病( Cytomegalovirus inclusion disease, CID),即约5%在早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等症状,约25%~35%存活婴儿可发生体重低下、肝脾肿大、黄疸、失明、脑畸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智力低下及神经性耳聋等症状.目前发现HCMV在人体内具有不同寻常的潜伏及再激活方式,其致病的复杂性对人类防治CID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者:白亚娜;程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