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伊犁贝母的生药学鉴定

王倩倩;谭勇;张芳;马英;张之慧

关键词:伊犁贝母,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紫外光谱鉴别
摘要:目的:研究伊犁贝母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利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鉴别法为该药材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并确立其鉴别特征.结果:确定了伊犁贝母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伊犁贝母的鉴别、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短腺小米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短腺小米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浓硝酸和高氯酸(4:1,V/V)的混合溶液对样品进行消解,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短腺小米草中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的含量.结果:短腺小米草中铁、铜、锌、锰的含量分别为739.84、16.04、108.86、49.20 μg·g-1;各元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6%~103.0%之间,RSD在0.8%~3.5%之间(n均为6).结论:短腺小米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铁、铜、锌、锰.本方法简单、准确,试验结果可为短腺小米草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吕瑞;万明莉;杨丰庆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大羽鳞毛蕨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色谱柱为HP-5 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0 m×250 μ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速为1.0 mL· min-1,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电离方式为EI源,电离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50℃,四极杆温度为160℃,质量扫描范围为30~440 a mu.结果:从大羽鳞毛蕨根中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7.06%;从其叶中鉴定出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8.46%.根和叶有20个共有成分.结论:壬醛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的主要香气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中主要活性成分.

    作者:姬志强;石磊;李永丽;康文艺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医疗机构的黄芩饮片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医疗机构的黄芩饮片质量及其与医疗机构南北地域、城乡位置、级别及饮片规格等级的关系.方法:按医疗机构的南北地域、城乡位置和级别3个因素进行分层抽样,再结合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6个省市72家医疗机构的黄芩饮片的等级及其中黄芩苷含量.结果:南北医疗机构之间、城乡医疗机构之间、各级别医疗机构之间、不同规格等级之间,黄芩饮片的质量均存在很大差异.结论:全国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质量存在较大差别,研究者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科学合理地制订中药饮片的质量规范.

    作者:董历华;王璞;马长华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远红外技术用于中药炮制的优势分析

    目的:提高中药炮制品质量,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从中药炮制技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面分析远红外技术用于中药炮制的优势.结果:远红外技术可精确控制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与其他炮制工艺比较,能提高炮制品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对环境和药物的污染,降低人员的劳动量.结论:远红外技术是一种科学、便捷的炮制方法.

    作者:吴世强;石勇强;刘莉;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伊犁贝母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研究伊犁贝母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利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鉴别法为该药材进行初步鉴定研究,并确立其鉴别特征.结果:确定了伊犁贝母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伊犁贝母的鉴别、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倩倩;谭勇;张芳;马英;张之慧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远志与厚朴不同配比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远志与厚朴不同配比水煎液的指纹图谱,从化学角度探讨二者配伍后对物质基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远志与厚朴1∶1、1∶2、1∶3配比水煎液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250 mm×4.6 mm,4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5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1.结果:随着水煎液中厚朴比例的增大,色谱图中保留时间在2~43 min之间的峰群变化明显.其中保留时间在17、21、24、35、41 min左右的5个峰的峰面积随厚朴比例增加而明显增大,主要为厚朴中的成分.结论:远志与厚朴配伍,随厚朴比例增大而溶出增加的成分群可能是发挥远志缓解胃肠动力障碍的主要物质基础.

    作者:傅勇;肖武;李达;王建;夏厚林;刘莉娜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桃红四物汤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口服桃红四物汤150 mL,每天2次,连续7d;对照组4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每天1次,连续7d.术后1周B超检查下肢血栓,观察DVT的发生率,检测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统计日平均费用.结果:2组间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抗凝日平均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14天血浆ET含量均较术后第3天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有效预防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且治疗费用低廉.

    作者:孙毅;程慎令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丹皮酚脂质体,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丹皮酚脂质体.以丹皮酚与大豆卵磷脂重量比、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重量比、水化介质磷酸盐缓冲液(PBS)的pH值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并考察丹皮酚脂质体的质量.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为丹皮酚与大豆卵磷脂的重量比为1∶20,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的重量比为1∶4,水化介质PBS的pH值为6.5.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颗粒圆整,平均粒径为95 nm,包封率达到91.3%,在4℃下稳定性良好.结论:所选工艺稳定、可行,制得的制剂质量合格.

    作者:王海龙;于珊珊;赵美玲;刘善奎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正交试验优选磁石炮制工艺

    目的:优选磁石的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炮制时间、炮制温度、煅淬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水溶性铁、重金属(铜、镉、汞、铅)和有害元素(砷)的溶出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磁石炮制工艺.结果:佳炮制工艺为600℃炮制0.5h,煅淬3次.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作为磁石的炮制工艺.

    作者:傅兴圣;许虎;刘训红;林瑞超;吴德康;刘圣金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从溶媒的选择谈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方法:根据用药的实际情况,以常用溶媒为切入点,探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性.结果:溶媒种类的选择、溶媒用量的选择、是否单独给药、输液滴速以及患者自身的个体特异性等方面都会影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结论:严格临床指征,规范用药、规范操作可使中药注射剂真正成为防病、治病的利器.

    作者:石浩强;许倍铭;葛覃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茅苍术水提液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茅苍术水提液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得茅苍术的水提液,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茅苍术的水提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浊度法检测茅苍术水提液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茅苍术水提液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均有抑茵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常作用也增强;水部位没有抑茵作用.同一浓度下各部位抑茵效果强弱顺序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结论:茅苍术水提液中石油醚部位的抑茵效果好,提示茅苍术中对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存在于水提液中的低极性部位.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对茅苍术药效成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庆庆;庞谦;赵明;王文兵;欧阳臻;吴娜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关联分析在中药斗谱编排中的应用

    目的:找寻中医处方所含药物的关联规律,据此对药斗摆放进行合理规划.方法:选取我院中药房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共2 054张处方,采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药物的排列规律.结果:使用频数较高的为甘草、黄芩、玄参、板蓝根、苦杏仁等30味药,与这30味药关联度较大的有41味常用药;把这41味药排列在药斗的适位置,其相关药在周围,可提高调剂效率.结论:使强关联的中药摆放在合适区域,可加快中药调配速度,提高劳动效率.

    作者:伍海鹏;刘红雄;兰乐霞;康洁;张红莲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戟叶马鞭草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戟叶马鞭草苷与酚红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探讨戟叶马鞭草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与不同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以HPLC法对肠循环液中的戟叶马鞭草苷与酚红进行分析.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戟叶马鞭草苷)和430 nm(酚红),柱温为30℃.结果:戟叶马鞭草苷浓度在50~200 μg·mL-1范围内,其在肠道内的吸收量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不同药物浓度(50、100、200 μg·mL-1)条件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α)分别为(69.2±4.3)、(70.9±4.1)、(69.3±3.2)h-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α分别为(0.040 5±0.003 9)、(0.036 5±0.003 2)、(0.037 9±0.004 5)、(0.034 9±0.003 7)h-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戟叶马鞭草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戟叶马鞭草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故可以将其研制成缓、控释制剂.

    作者:任非;段坤峰;吴宗耀;杨静;陈学军;王华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安胃丸对慢性胃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安胃丸对慢性胃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12周灌胃60%的乙醇(每周2次)、20 mmol·L-1的去氧胆酸钠,饮用0.05%的氨水以复制慢性胃炎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胃乃安(0.64g·kg-1)与安胃丸高、中、低剂量(12.24、6.12、3.06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与胃酸、胃蛋白酶、游离黏液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安胃丸组游离酸、总酸、游离黏液含量与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胃黏膜病理改变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炎症评分显著下降(P<0.05),胃窦黏膜腺体厚度(L1)与黏膜肌层厚度(L2)之比(L1/L2)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安胃丸对大鼠慢性胃炎有一定防治作用.

    作者:任守忠;郭建生;马志健;曾贵荣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阳春砂仁果实和根挥发油成分比较

    目的:比较阳春砂仁果实和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果实和根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柱为DB-5MS(30m×250 μm×0.25 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 mL·min-1,程序升温;分流模式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为25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电离方式为电轰击电离(EI),电子能量为70 eV,质量扫描范围为30~550 amu.结果:从砂仁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0种成分,其中樟脑、乌药醇和乙酸龙脑酯含量较高;从砂仁根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其中β-蒎烯、4-萜醇、匙叶桉油烯醇、α-蒎烯含量较高.砂仁果实挥发油中检出的三环烯、α-水芹烯、水芹烯、小茴香醇、乙酸龙脑酯等成分在根的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砂仁根的挥发油中冬青油烯、蛇麻烯、喇叭烯、花姜酮、十六烷酸等成分在果实挥发油中未检出.结论:砂仁果实和根挥发油中的成分和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二者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及共同点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许文学;邢学锋;陈飞龙;李学应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正交试验优选产后贴湿巾中蒲公英、红花、苦参、龙骨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产后贴湿巾中蒲公英、红花、苦参、龙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咖啡酸转移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转移率、固含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佳工艺为药材浸泡1.0h后提取2次,第1次以7倍量水提取1.0h,第2次以5倍量水提取0.5h.结论:所选工艺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用于产后贴湿巾中蒲公英、红花、苦参、龙骨的提取.

    作者:徐小燕;陈军霞;卞凌;邱碧菡;潘林梅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儿茶酊中儿茶素与原儿茶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儿茶酊中儿茶素与原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4 mol·L-1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V/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5℃.结果:儿茶素与原儿茶素的检测浓度分别在0.051 8~0.259 0、0.010 1~0.203 0 mg·mL-1(r均为0.999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3%和100.49%,RSD分别为1.27%和1.12%(n均为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能有效控制复方儿茶酊的质量.

    作者:龙潇鸿;范卫东;郑娇妮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苦芩软膏基质处方

    目的:优选复方苦芩软膏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月桂氮(卓)酮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涂展性、家兔皮肤刺激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基质处方.结果:基质处方佳配比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月桂氮(卓)酮用量分别占0.27%、3.28%、1.64%.结论:以优选的基质处方制备的复方苦芩软膏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外观良好,有适当黏稠性,易于涂展.

    作者:于春令;张沂;吴天天;焦蕾;林龙;丁万强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白蛋白纳米混悬剂的包封率

    目的:建立姜黄素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离心法分离出游离的药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22 nm波长处测定姜黄素含量,计算姜黄素白蛋白纳米混悬剂的包封率.结果:姜黄素检测浓度在0.5~6.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0%,RSD=2.74%(n=9);平均包封率为42.3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可靠,可用于姜黄素白蛋白纳米混悬剂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张华;张卿;贾运涛;张良珂;田睿;滕永真 刊期: 2012年第43期

  • 麝香保心丸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麝香保心丸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可能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文献,从对血管和心脏功能的改善方面对麝香保心丸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麝香保心丸可能从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转换、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脏炎症反应、改变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等多个方面发挥改善血管以及心脏功能的作用.应进一步进行分子水平研究,以评估麝香保心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价值.

    作者:王仙;徐传新;朱慧娟 刊期: 2012年第43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