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宏;吴玥;王慧媛;刘敏;黄付伟;张杰;胡先明
目的:研究磁性纳米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并考察其抑瘤效果.方法:尾静脉给予小鼠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在磁性组体外施加0.5 T的磁场,测定不同时间这2种药物在不同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建立裸鼠肺癌模型,通过重量的变化比较几种药物的抑瘤效果..结果: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组,在动物的肺部体外施加磁场,肺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且在给药后很快达到稳态浓度,而其它器官的药物浓度逐渐达到稳态浓度;紫杉醇脂质体组,给药后肺部位逐渐上升到稳态浓度.给予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并施加磁场组的肿瘤抑制率为27.53%,显著高于紫杉醇脂质体组.结论:磁性靶向给药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可以将药物大量地聚集到靶部位,降低药物在正常器官的分布.
作者:吴新荣;刘志林;辛胜昌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建立石榴皮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考察不同产地石榴皮药材的质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盐(含0.1%三乙胺)-水,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40 nm;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究版(2004A)计算.结果:确定由12个峰构成石榴皮药材的指纹特征,不同产地的药材均具有这些特征,但是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使指纹图谱的概貌存在一定的差异.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小与产地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石榴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周本宏;吴玥;王慧媛;刘敏;黄付伟;张杰;胡先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去氧胆酸胶囊中熊去氧胆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Merck Lichro-spher100 C18(125 mm×4.0 mm,5μm),流动相为等体积的乙腈-0.002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氢氧化钠调pH2.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熊去氧胆酸检测浓度在0.25~1.00 mg·mL-1范国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9%(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陆妙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LA)对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S180荷瘤生理盐水混悬液,24h后肌肉注射LA,每天给药1次,连续10 d.检测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LA能显著升高S180荷瘤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对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有增强作用;能诱导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能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且能增强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结论:LA对小鼠S180荷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强S180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胡建楣;陈凤仪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莪术醇体外抗白血病的作用及机制,为开发利用莪术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机械分散法结合超声波法制备莪术醇脂质体.以MTT法测定莪术醇等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1121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台盼蓝拒染法及Hoechst33258/PI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莪术醇诱导白血病11210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莪术醇能显著抑制白血病11210细胞生长,诱导白血病11210细胞凋亡.结论:莪术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林海;李晓辉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凝胶中青藤碱游离碱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经皮渗透性能,以离体大鼠皮肤为经皮渗透屏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青藤碱游离碱的经皮渗透速率常数(J值)为(20.3±3.89)μg·cm-2·h-1,是盐酸青藤碱J值的4.72倍.5%含量的2-吡咯烷酮可以抑制青藤碱游离碱的经皮渗透(P<0.05),而5%含量的磷脂、油酸、薄荷醇、柠檬烯和氮酮均增加青藤碱游离碱的经皮渗透,分别迭1.37、2.25、3.71、6.75和10.15倍.结论:青藤碱游离碱较其盐酸盐具有优良的经皮渗透性能,更加适合青藤碱透皮新制刺开发.
作者:姜翠敏;王旋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野生茅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茅苍术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各成分并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野生茅苍术挥发油中分离出44个成分,鉴定出其中33个,主要成分为β-按叶油醇、苍术酮、茅术醇和苍术素;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含量,分别为18.894%、13.707%、11.053%和6.815%.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栽培茅苍术的品质.
作者:潘雪英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鉴定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从石油醚萃取部位共鉴定出42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36.72%(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7%、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28.05%);有35种成分在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结论:板蓝根脂溶性成分可为其综合利用以及开发抗氧化方面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吴健;孙东东;李祥;陈建伟;何立巍;董巍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建立以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虫草类制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以0.4%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荆的硅胶GF254薄层板,以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水-氨水(8:2:6:0.5:0.12)为展开剂,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渡 长为254 nm,参比波长为300 nm.结果:腺苷、尿嘧啶、尿苷的点样量分别在11.16~58.03μg(r=0.998 5)、1.04~6.24μg(r=0.0991 5)、0.8~4.8μg(r=0.991 2)范围内与各自斑点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三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59%、96.366%、95.270%,RSD分别为0.74%(n=6)、0.73%(n=6)、0.398%(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虫草类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艳;汪宇;杨光照;于荣敏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方法:对现有研究中药炮制的文献资料中有关炮制研究的理化、工艺推广和定性与定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中药炮制研究现状和方法,并结合炮制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结果与结论: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应加强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炮制增效与临床用药的结合;注重中医药基本理论对炮制理化研究的指导和加强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控制等重点问题的研究.
作者:姚洪武;刘岩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研究普通铁线蕨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普通铁线蕨根和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根中鉴定出26个成分,从叶中鉴定出32个成分,两者中有20个成分是相同的.正壬醛可能是叶中主要的香气成分,2,6-二RT基对甲苯酚可能是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结论: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操作简单、装置便于携带、操作成本低廉,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姬志强;贺光东;康文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SPS)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扑热息痛(AAP)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小花清风藤提取物对2种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ST、ALT的活性有一定降低作用.结论:小花清风藤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作者:刘易蓉;邱晓春;陈惠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研制补骨脂一青龙衣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补骨脂和青龙衣为原料,分别用乙醇浸提、浓缩后混合,加入乳化剂,制成补骨脂一青龙衣酊并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的酊剂呈深褐色,各组分配伍无明显变化,离心和静置试验未见分层、沉降和变色现象.结论: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合理,性质稳定.
作者:赵瑞亭;陈晓明;侯晓军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优选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和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提取条件为60%乙醇,固液比为1:10,80℃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为淫羊藿总黄酮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
作者:韩强;吕冬梅;王来成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建立舒冠通脉胶囊(STC)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STC中的丹参、何首乌、女贞子、莪术、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TLC可鉴别出上述各组分与药材相对应的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020 5~0.20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6%.RSD=1.36%(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STC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红;张之;李革;张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优选翻白草中槲皮素的佳提取工艺,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渡提取法,以槲皮素的提取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翻白草中槲皮素的佳提取工艺为每次提取40 min、料液比1:15、80%的乙醇、提取3次;槲皮素检测浓度在0.004~0.020 mg·mL-1(r=0.999 6)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7%,RSD=2.27%(n=6).结论:本方法简便、迅速,可为翻白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颖;巩学勇;冀海伟;付晓秀;齐永秀;高允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建立肾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肾宁片中益母草、大黄、栀子、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芍药苷的含量.结果:TLC可鉴别出益母草、大黄、栀子、黄柏相对应的斑点.栀子苷、芍药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032 2~0.386 4μg(r=0.999 9)、0.041~0.492 μg(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9%、100.08%,RSD分别为0.54%(n=6)、1.28%(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肾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文清;叶华;张怡评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研究欧亚旋覆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提取欧亚旋覆花,并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菠叶素(1)、6-甲氧基-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3)、槲皮素(4)、异鼠李素(5)、山柰酚(6)、芦丁(7)、万寿菊苷(8)、异槲皮苷(9)和槲皮苷(10).其中,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欧亚旋覆花植物中得到.结论:本试验可为欧亚旋覆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耿红梅;张嫡群;吴一兵;祁金龙;杨双革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煎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脂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服用益气通脉煎剂,每日1荆;对照组48例,服用冠心Ⅱ号,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脉煎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曹道俊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建立内蔻五味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内蔻五味丸中的肉豆蔻、广枣与荜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广枣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肉豆蔻、广枣与荜茇的TLC斑点清晰.没食子酸进样量在5.01~25.0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1.10%(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肉蔻五味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旭梅;庞玉华 刊期: 200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