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思维模式定位与转变的探讨

张惠丽;魏令敏;武伟琦

关键词:临床药师, 思维模式, 定位, 转变, 药学服务
摘要:目的 使临床药师能尽快融入角色,更顺利地开展工作.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师思维模式,结合实践经验,应用大量临床案例阐述临床药师思维定位与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 临床药师改变了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走向综合、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融入临床治疗团队.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正确定位,使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工作更便捷,在临床上的地位和作用更易被认可,真正成为临床药物治疗团队的一员.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基础上,低剂量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50μg/250μg,高剂量组给予50μg/500μg.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患者(P<0.05);治疗10 d后高剂量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哮喘症状评分均优于低剂量组患者(P<0.05),治疗30 d与90 d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哮喘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应首选沙美特罗替卡松高剂量治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稳定期应首选低剂量治疗,哮喘症状控制满意且安全可靠.

    作者:吕媛媛;刘洋;杨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厂家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考察

    目的 考察市售不同厂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和工艺稳定性.方法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方法对14个厂家49批次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性状、鉴别、游离水杨酸、释放度、重量差异、含量测定等进行检测,并对同一生产厂家不同批号产品及不同厂家之间产品逐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3个厂家各1批游离水杨酸不合格;1个厂家2批释放度不合格;所有样品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合格;1个厂家1批样品为肠溶糖衣片,不需要检查重量差异,其余样品重量差异均合格.结论 14个厂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工艺可靠,质量稳定,但4个厂家质量不稳定,应改进工艺.

    作者:陈亚;陈清;张琼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116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干预治疗.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2.31±4.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25±4.21)分(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例(13.8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7例(46.5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帕罗西汀,可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陈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对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青少年抑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各2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定病情严重程度,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临床记忆量表(CMS)分别评定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HAMD-24总分、WCST和CMS各因子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组间HAMD-24总分、CMS和WCST各因子的总测验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CST的完成分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均能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认知功能,但帕罗西汀优于氟西汀.

    作者:刘小林;符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六磨汤加味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神经肽Y、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六磨汤加味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83例IBS-C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磨汤加味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排便性状和过程异常及症状总积分,以及NPY,SP,5-HT及生长抑素(SS)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与同期对照组患者相比,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41%,高于对照组的79.3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磨汤加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改善患者脑肠肽分泌,提高临床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秀梅;王文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临床药师思维模式定位与转变的探讨

    目的 使临床药师能尽快融入角色,更顺利地开展工作.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师思维模式,结合实践经验,应用大量临床案例阐述临床药师思维定位与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 临床药师改变了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走向综合、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融入临床治疗团队.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正确定位,使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工作更便捷,在临床上的地位和作用更易被认可,真正成为临床药物治疗团队的一员.

    作者:张惠丽;魏令敏;武伟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药治疗肢体骨折后肿胀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促进骨折后局部消肿的作用.方法 通过PubMed,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中医中药促进骨折后局部消肿的作用.结果 中医中药促进骨折后局部消肿及骨折愈合疗效确切.结论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正确使用中医中药,对治疗肢体骨折后肿胀及促进骨折愈合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综合护理用于危重症患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抗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ICU收治的危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更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肺内感染率更低,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ICU危重症患者,疗效显著,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肺内感染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畅畅;王一涵;计悠扬;韩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蜜片中麦角甾醇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银蜜片中麦角甾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3:7),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35℃.结果 麦角甾醇进样量在0.09~1.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508.7081 X+26.6292(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0%,RSD为2.05%(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银蜜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许莉;赵小勤;文永盛;周世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碳酸酐酶抑制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抑制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接受超生乳化术的患者90例(10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0眼)和对照组40例(43眼).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观察组给予布林佐胺,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细胞的密度和角膜的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6,9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更高(P<0.05);与术前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5);术后9个月,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1周角膜厚度明显更厚(P<0.05);与术前对比,观察组术后1 d,3 d,1周角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碳酸酐酶抑制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保护角膜细胞不受损,恢复角膜细胞功能.

    作者:刘丽;关玲;郭莹;郭硕;赵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多指标优选金麻杏止咳片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金麻杏止咳片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麻黄碱、苦杏仁苷、黄芩苷、绿原酸为指标,分别对醇提和水提工艺进行优选,对水提工艺进行醇沉浓度考察.结果 醇提工艺优选为10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水提工艺优选为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水提工艺的醇沉浓度为70%.结论 优选的金麻杏止咳片提取工艺,麻黄碱等4种成分的提取率均超过70%.

    作者:申玉龙;安丽娜;张鹏;王立伟;徐达;宋长国;金艳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总结该类疾病用药经验.方法 通过参与1例CAP患者的治疗,分析患者用药方案,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 与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用药,可成功控制感染,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对CAP患者的药物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倪倍倍;杨蕊;冷萍;乔伟立;毕鹏飞;李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抗菌药物轮替政策对医院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轮替政策对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和耐药率的影响.方法 比较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实行抗菌药物轮替政策前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第1轮抗菌药物轮替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轮替停用的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下降,对某些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下降,但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恢复使用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后,几种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趋于稳定或上升.结论 实行抗菌药物轮替政策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下降,但恢复被轮替抗菌药物的使用后,其耐药率趋于稳定或上升.

    作者:王梓;王锦文;李雪松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改革与评价初探

    目的 有效推动学校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 改革.方法回顾性分析学校在推进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和评价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创建开放实验室,构建创新实验平台,推行微课和慕课教学模式.结果 与结论 通过机能实验平台的构建和革新、教学方式的更新,以及考评手段的合理化与多样化,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了学校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培养国内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了贡献.

    作者:葛璞;李静;姚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镁血药浓度的方法改进及质控评价

    目的 改进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镁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清样品经1.0 mol/L硫酸沉淀,以环己甲酸为内标,以2-溴-4′-硝基苯乙酮为衍生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0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1:19),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并对2016年度医院216份质控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标和丙戊酸镁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4.1 min和5.4 min,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1.0~200.0μg/mL(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2%~102.5%,批内、批间精密度RSD<2.3%,稳定性试验RSD<3.9%,2016年度质控数据批间RSD<15%,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要求.2016年度质控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所有质控数据均为在控.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丙戊酸镁血药浓度监测,室内质控评价保证了血药浓度监测质量.

    作者:杨颖达;何秋月;李德秀;王天褀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某综合性三甲医院1970例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性医院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调查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6年10月至12月1970例Ⅰ类切口手术在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统计其使用率和合理率.结果 1970例患者中,合理用药1873例,合理率为95.08%;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04例,预防使用率为15.43%,其中不合理使用97例,无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占14.53%,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的占24.79%,给药时机不当的占2.56%,预防用药疗程超过24 h占58.12%.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标,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问题明显.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有待继续规范和提高.

    作者:唐静宜;张韶辉;张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我院儿童门急诊医师分级处方行为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儿童门急诊医师分级处方行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儿童门急诊处方7062张,对初、中、副高、正高职称医师处方行为进行分级分析,包括处方情况及用药合理性.结果 儿童急诊处方以初、中职医师为主,门诊主要为副高、正高级医师,抽查处方主要涉及呼吸疾病;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金额、基本药物使用率均符合相关规定;初、中职医师静脉给药比例及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副高、正高级医师;不合理处方比例初职高,正高低,尤其是不规范处方多见;不规范处方比例初职高,其次为中职;而不适宜处方则是中职和副高较高,正高职称医师处方行为更加严谨规范.结论 要规范合理用药,需加强对初、中职医师的处方规范化书写培训管理,并对中职、副高级医师不适宜处方行为进行干预和沟通.

    作者:张春兰;付燕;沈宁;何大方;杨丽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振口服液中6种成分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金振口服液中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甘草酸、大黄素和大黄酚6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波长切换时间序列采样(黄芩苷0~15.0 min、280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15.0~35.0 min、254 nm,甘草酸35.0~39.8 min、237 nm,大黄素、大黄酚39.8~50.0 min、254 nm).结果 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甘草酸、大黄素和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0.0432~2.1625μg,0.0128~0.6380μg,0.0185~0.9260μg,0.0358~1.7925μg,0.0498~2.4880μg,0.0529~2.64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4%,99.49%,99.89%,100.31%,99.55%,99.54%,RSD分别为1.10%,1.03%,1.49%,1.23%,0.98%,1.19%(n=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金振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智慧;程诚;姚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北沙参本草考证及道地产地探源

    目的 考证北沙参的本草学和道地产地.方法 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中对沙参的记载和分析相关文献,以及实际调研,综合论证北沙参的道地产地.结果 厘清了南、北沙参的历史变迁,明晰了北沙参的道地产地.结论 山东莱阳为北沙参的道地产地,应大力发展.

    作者:许保海;赵惠萍;李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例利奈唑胺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利奈唑胺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个体化用药和用药监护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例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判断可疑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总结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结果 血小板减少症是利奈唑胺所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其高危因素有高龄、治疗周期长、联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及肾功能不全等.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护,可以促进临床更加规范、合理地用药,更好地体现个体化用药及用药监护.

    作者:邓英光;张紫萍;林茵;郭秀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