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闫晓光;孙哲;朱春萍;王慧慧;卜宁宁
目的:建立水飞蓟宾脂质体的佳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复乳法、逆向蒸发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体;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采用滤膜法分离水飞蓟宾脂质体中游离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并以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佳制备方法。结果3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形态圆整,基本无区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复乳法、逆向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在高速剪切前包封率分别为(88.67±16)%,(68.88±1.5)%和(59.96±1.2)%,高速剪切后包封率分别为(72.32±7.6)%,(31.68±3.1)%和(37.66±1.4)%,剪切后平均粒径分别为(134.8±2.5)nm,(138.5±2.5)nm和(165.0±1.1)nm,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0.235,0.182和0.233。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减小粒径后对包封率的影响也较小,为后续制备肝靶向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作者:何文;胡翠萍;郭咸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微乳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在实现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该文中介绍几种新型微乳的研究进展和其在药学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作者:王传邦;刘亭亭;牟丽秋;胡旖耘;向大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烫骨碎补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及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UV法检测波长为283 nm。HPLC法色谱柱为ODS2 C18柱(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25:4:7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骨碎补中总黄酮大吸收波长为283 nm,质量浓度在0.00282~0.1128 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柚皮苷质量浓度在1.128~112.8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38%,RSD为1.88( 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烫骨碎补中总黄酮及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封传华;李刚;张静;徐兰;陶晓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评价心排出量,同时观察血肌酐(Cr)、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以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观察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LVF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Cr及Csy C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 P<0.05),且观察组Csy C上升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G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 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疗效确切、安全,能显著改善冠脉搭桥术后心排出量,同时能显著降低低心排综合征对肾功能的急性损害。
作者:施乾坤;章淬;肖继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将酮洛芬制成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以聚乙二醇( PEG )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用正交试验筛选优处方和制备工艺,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固体分散体优处方和工艺为, PEG 6000为载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5,制备温度为100℃,制备时间为30 min。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在pH=7.6的介质中释放速率快,45 min时溶出百分率为94.5%。结论酮洛芬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酮洛芬的体外溶出速率。
作者:王小宁;张存劳;马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统计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3年临床使用的免疫增强药物。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免疫增强药物的销售金额和限定日剂量逐年上升。核糖核酸Ⅱ的销售金额始终居首位,乌苯美司排在后,脾氨肽的销售金额增长幅度大,甘露聚糖肽则出现了下滑;DDDs稳居首位的是胸腺五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排在后;各药限定日费用均有所变化,胸腺五肽逐年下降,胸腺肽α1逐年上升,其余各药变化较小,总体稳定;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 B/A )高的为胸腺五肽,低的为核糖核酸Ⅱ,2012年至2013年甘露聚糖肽与胸腺肽α1均为1.00。结论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用量逐年增加,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陈尚瑜;杨建锋;费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在胃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初治患者70例,随机分为SOX组(奥沙利铂+替吉奥)和XELOX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各35例。结果70例患者共治疗327个周期。SOX组治疗167个周期,XELOX组治疗160个周期。SOX组的有效率为62.86%,XELOX组的有效率为51.43%。SOX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5.71%,XELOX组的改善率为65.71%。SOX组较XELOX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结论 SOX方案比XELOX方案更适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作者:胥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对孕妇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MGB1,HCY和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感染发生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MGB1,HCY,Cys C水平,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比阿培南为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对人肾脱氢肽酶Ⅰ(DHP-Ⅰ)稳定;对β-内酰胺酶稳定,药代动力学性质优良,毒性低;对多种严重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低。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比阿培南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已成为新的治疗重症感染一线药物。
作者:韦凤华;梁河;钟丽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南京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至2014年416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类别、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多,占43.27%;静脉滴注给药多,占84.61%;抗菌药物多,占53.3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43.94%。结论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需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作者:张莉;周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序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P)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中观察组怀孕率为6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不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胃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 )对制剂中的黄芪、灵芝、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对制剂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灵芝、白芍的TLC鉴别效果良好、专属性强、分离度高,且阴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0.202~2.0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1.07%( n=6)。结论该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爱文;陈旭;张敏新;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Ⅰ组予乌司他丁40万U,Ⅱ组予乌司他丁20万U,C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当天麻醉诱导前(T0)和手术后的第1天(T1)、第3天(T2)、第5天(T3)、第7天(T4)早晨7:00采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测定。结果 T0时3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和CD4+/CD8+比值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与T0时比较,3组患者T1时CD3+,CD4+,CD4+/CD8+均有明显降低( P<0.05)。C组T2时CD3+,CD4+和CD4+/CD8+较T0时明显下降( P<0.05)。Ⅰ,Ⅱ组T2时CD3+,CD4+和CD4+/CD8+较T1均有升高,达到或接近T0时间的水平。T2和T3时,Ⅰ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C组( P<0.05)。T2时Ⅱ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同时间点C组( P<0.05),T3时仅CD3+高于同时间点C组( P<0.05)。Ⅰ,Ⅱ组同一时点CD3+,CD4+,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2种剂量乌司他丁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可加快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的恢复,降低了手术麻醉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免疫功能损伤和破坏,缩短了术后免疫抑制期,有利于围术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加速恢复,且以40万U剂量对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吴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镁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39±1.18)d,湿罗音消失时间为(6.71±1.09)d,发绀消失时间为(1.19±0.50)d,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为(1.08±0.82)d,吸痰次数为(3.17±1.06)次,住院时间为(8.09±2.2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3±1.52)d,(8.42±1.68)d,(2.43±0.57)d,(1.82±0.88)d,(4.61±1.49)次和(9.84±2.51)d(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伤科消肿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干膏量、芍药苷和绿原酸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条件。结果先取薄荷用水提取,挥发油提取率为75.3%;再取薄荷药渣及药液与其他14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芍药苷和绿原酸提取率为79.8%和83.3%;干膏量为每张处方16.49 g;浓缩水提液至相对密度1.15,加乙醇至60%(g/g),冷藏静置12 h,减压浓缩上清液,芍药苷和绿原酸的转移保留率为80%和74%,干膏量为每张处方10.01 g。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伤科消肿颗粒处方提取工艺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海英;刘武;刘吉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调血脂等治疗措施,干预组患者加用阿卡波糖,两组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用药1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干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hs-CR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33%( 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可缓解微炎症状态,延缓颈动脉IMT增加,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Ovid,Em-base,Cochrance Library,Clinicaltrails. gov和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14年2月的所有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40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28 d全因死亡率[ RR=0.94,95% CI=0.81,1.10]和临床有效率[ RR=1.05,95% CI=0.92,1.19],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微生物清除率[ RR=1.11,95% CI=0.95,1.29]和MRSA清除率[ RR=1.11,95% CI=0.95,1.29],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安全性方面,利奈唑胺组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RR=1.95,95% CI=1.45,2.62]和血小板减少症[ RR=1.54,95% CI=1.21,1.96]的比例高于万古霉素组;但发生肾衰竭[ RR=0.5,95% CI=0.33,0.77]的比例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 RR=0.98,95% CI=0.74,1.29]的比例相似,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HAP的疗效相似,但利奈唑胺比万古霉素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而万古霉素导致肾衰竭的几率高于利奈唑胺,建议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权衡考虑。
作者:程聪;苗新建;顾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学治疗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卵巢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64例,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学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的17例,生活质量一般的10例,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高的10例,生活质量一般的11例,总有效率为65.5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改善卵巢癌不良反应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依从性。
作者:谢晓琴;吴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糖尿病(DM)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分别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CSII组)与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短期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 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C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显著缩短( P<0.05),血糖达标时间及治疗2周时的胰岛素日用量均显著低于MSII组( P<0.05);CSII组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均较MSII组显著改善( P<0.05)。结论 CSII用于治疗初诊DM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相比于MSII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存杰;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为(6.35±3.2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72.98±11.74)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且血浆黏度等4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较单用依达拉奉更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