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东;孙晓光
目的:建立测定蒙药毛浩日查干-5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采用 Eclipse Plus-C18柱(250 mm ×4.6 mm,5μm)、ODS预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320 nm,流速为1.0 mL /min。结果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05~0.7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9,n=6),加样回收率为98.34%,RSD为1.56%( n=6)。结论该法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毛浩日查干-5中二苯乙烯苷含量。
作者:银金兰;郑敏;李佳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药品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作为评估指标,对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规数达55种。其中生脉注射液使用频率高,其次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占绝对的主体地位。醒脑静注射液排序比为1,该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对趋于同步。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少数药品存在用量过大、费用较高等问题,对此临床应加强辨证施治,重视合理用药。
作者:蔡黎;朱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将酮洛芬制成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以聚乙二醇( PEG )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用正交试验筛选优处方和制备工艺,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固体分散体优处方和工艺为, PEG 6000为载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5,制备温度为100℃,制备时间为30 min。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在pH=7.6的介质中释放速率快,45 min时溶出百分率为94.5%。结论酮洛芬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酮洛芬的体外溶出速率。
作者:王小宁;张存劳;马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中期引产后乳胀缓解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引产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引产后乳房的疼痛程度及硬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引产后第4天、第7天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乳房胀痛消失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引产后乳房硬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中期引产后的乳房疼痛以及改善乳房的硬度,从而加快乳胀缓解。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介入及化学治疗对肝癌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介入灌注化学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总有效率,肿瘤血清学指标糖原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及甲胎蛋白(AFP),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9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血清学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效/费用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两组患者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辅助治疗肝癌疗效较满意,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方秀华;徐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镁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39±1.18)d,湿罗音消失时间为(6.71±1.09)d,发绀消失时间为(1.19±0.50)d,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为(1.08±0.82)d,吸痰次数为(3.17±1.06)次,住院时间为(8.09±2.2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3±1.52)d,(8.42±1.68)d,(2.43±0.57)d,(1.82±0.88)d,(4.61±1.49)次和(9.84±2.51)d(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当归药材霉变前后的质量变化,为药材的霉变危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霉变前后的当归药材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与藁本内酯的含量变化。结果薄层色谱中,霉变当归药材主斑点的直径大小与荧光强度都比未霉变的药材要小。阿魏酸与藁本内酯含量分别比霉变前降低了60.71%和53.16%。结论霉变会严重影响当归药材的质量。
作者:孙欢;刘胜兰;胡纲;唐建川;秦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Ovid,Em-base,Cochrance Library,Clinicaltrails. gov和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14年2月的所有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40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28 d全因死亡率[ RR=0.94,95% CI=0.81,1.10]和临床有效率[ RR=1.05,95% CI=0.92,1.19],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微生物清除率[ RR=1.11,95% CI=0.95,1.29]和MRSA清除率[ RR=1.11,95% CI=0.95,1.29],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安全性方面,利奈唑胺组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RR=1.95,95% CI=1.45,2.62]和血小板减少症[ RR=1.54,95% CI=1.21,1.96]的比例高于万古霉素组;但发生肾衰竭[ RR=0.5,95% CI=0.33,0.77]的比例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 RR=0.98,95% CI=0.74,1.29]的比例相似,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HAP的疗效相似,但利奈唑胺比万古霉素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而万古霉素导致肾衰竭的几率高于利奈唑胺,建议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权衡考虑。
作者:程聪;苗新建;顾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抗感染思维的培养及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管饲患者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患者感染控制情况、抗感染方案的调整、管饲给药方案及营养支持等方面提出用药建议及实施药学监护,发挥药师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需积累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准切入点,不断细化药学服务,才能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真正带入到临床医疗服务中。
作者:甘美婵;甄乐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黏膜保护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予胃黏膜保护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单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溃疡愈合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胃黏膜保护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提升胃溃疡患者的愈合质量。
作者:古丽那扎尔;李倩;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11年至2014年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经济、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4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以及限定日费用(DDC)。结果与结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呈逐年增加趋势,用药的总体趋势倾于疗效稳定,价格合理。
作者:李会平;刘婧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微乳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在实现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该文中介绍几种新型微乳的研究进展和其在药学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作者:王传邦;刘亭亭;牟丽秋;胡旖耘;向大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医师制订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医院2013年至2014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9-CLSI2012( M100-S19)年标准判定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在分离出的47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4.41%和34.0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耐药率小于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于80%,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大多低于70%,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大多低于70%。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医院肠杆菌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应加强监测细菌耐药性,为制订合理、有效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石艳红;黄民;石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序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P)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中观察组怀孕率为6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不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方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IP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的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泼尼松+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试验组的改善率为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χ2=60.83,P<0.05);试验组在症状改善率、活动量增加率、HRCT异常影像改善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肺功能方面,试验组除了肺活量以外的其他指标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的疗效优于联合环磷酰胺。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调血脂等治疗措施,干预组患者加用阿卡波糖,两组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用药1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干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hs-CR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33%( 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可缓解微炎症状态,延缓颈动脉IMT增加,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为(6.35±3.2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72.98±11.74)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且血浆黏度等4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较单用依达拉奉更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对孕妇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MGB1,HCY和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感染发生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MGB1,HCY,Cys C水平,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评价心排出量,同时观察血肌酐(Cr)、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以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观察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LVF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Cr及Csy C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 P<0.05),且观察组Csy C上升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G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 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疗效确切、安全,能显著改善冠脉搭桥术后心排出量,同时能显著降低低心排综合征对肾功能的急性损害。
作者:施乾坤;章淬;肖继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糖尿病(DM)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分别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CSII组)与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短期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 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C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显著缩短( P<0.05),血糖达标时间及治疗2周时的胰岛素日用量均显著低于MSII组( P<0.05);CSII组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均较MSII组显著改善( P<0.05)。结论 CSII用于治疗初诊DM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相比于MSII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存杰;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