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那扎尔;李倩;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评价心排出量,同时观察血肌酐(Cr)、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以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观察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LVF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Cr及Csy C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 P<0.05),且观察组Csy C上升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G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 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疗效确切、安全,能显著改善冠脉搭桥术后心排出量,同时能显著降低低心排综合征对肾功能的急性损害。
作者:施乾坤;章淬;肖继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骨营养剂治疗,两组均同时配合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风险指数为(1.24±0.45)分,骨密度为(-1.99±0.67)mg/cm3,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3±0.64)分、(-2.15±0.58)mg/cm3、53.75%( P<0.05);同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及性激素替代疗法+骨营养剂同时配合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后,患者骨密度均明显增高,跌倒风险均降低,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军;闫晓光;孙哲;朱春萍;王慧慧;卜宁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性质稳定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方法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对湿热条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能明显提高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成品的稳定性。
作者:肖俊峰;李冬;陈强;吴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统计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3年临床使用的免疫增强药物。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免疫增强药物的销售金额和限定日剂量逐年上升。核糖核酸Ⅱ的销售金额始终居首位,乌苯美司排在后,脾氨肽的销售金额增长幅度大,甘露聚糖肽则出现了下滑;DDDs稳居首位的是胸腺五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排在后;各药限定日费用均有所变化,胸腺五肽逐年下降,胸腺肽α1逐年上升,其余各药变化较小,总体稳定;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 B/A )高的为胸腺五肽,低的为核糖核酸Ⅱ,2012年至2013年甘露聚糖肽与胸腺肽α1均为1.00。结论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用量逐年增加,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陈尚瑜;杨建锋;费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抗感染思维的培养及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管饲患者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患者感染控制情况、抗感染方案的调整、管饲给药方案及营养支持等方面提出用药建议及实施药学监护,发挥药师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需积累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准切入点,不断细化药学服务,才能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真正带入到临床医疗服务中。
作者:甘美婵;甄乐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Ⅰ组予乌司他丁40万U,Ⅱ组予乌司他丁20万U,C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当天麻醉诱导前(T0)和手术后的第1天(T1)、第3天(T2)、第5天(T3)、第7天(T4)早晨7:00采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测定。结果 T0时3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和CD4+/CD8+比值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与T0时比较,3组患者T1时CD3+,CD4+,CD4+/CD8+均有明显降低( P<0.05)。C组T2时CD3+,CD4+和CD4+/CD8+较T0时明显下降( P<0.05)。Ⅰ,Ⅱ组T2时CD3+,CD4+和CD4+/CD8+较T1均有升高,达到或接近T0时间的水平。T2和T3时,Ⅰ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C组( P<0.05)。T2时Ⅱ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同时间点C组( P<0.05),T3时仅CD3+高于同时间点C组( P<0.05)。Ⅰ,Ⅱ组同一时点CD3+,CD4+,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2种剂量乌司他丁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可加快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的恢复,降低了手术麻醉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免疫功能损伤和破坏,缩短了术后免疫抑制期,有利于围术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加速恢复,且以40万U剂量对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吴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单剂量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用于成人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术后苏醒期躁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观察组应用单剂量右美托咪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Riker 镇静躁动评分( SAS )分别为(3.62±0.79)分和(4.65±0.94)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平息躁动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3.94±1.44)min和(68.73±4.09)mg,与对照组的(25.34±1.78)min和(220.73±11.49)mg比较均明显减少( P<0.05);治疗后观察组T1,T2,T3时收缩压( SBP )和心率( HR )均较T0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成人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吉卫;别世杰;朱琼;亢留玉;任利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前(2011年)、干预当年(2012年)、干预后2年(2014年)的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归纳日常工作模式及其持续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当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3.68%)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2.82)低于干预前的70.64%和48.04( P<0.05),金额占比、联合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干预前( P<0.05),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35.67%)和限制级使用前送检率(63.41%)均高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各指标达到卫计委的要求,并能长期持续改进。结论妇幼保健院配备临床药师,通过日常有效的工作模式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有助于临床积极、长效地合理用药。
作者:郑新;刘福;朱玉清;王缉义;严健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方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IP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的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泼尼松+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试验组的改善率为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χ2=60.83,P<0.05);试验组在症状改善率、活动量增加率、HRCT异常影像改善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肺功能方面,试验组除了肺活量以外的其他指标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的疗效优于联合环磷酰胺。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10例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治疗依从性判断,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依从性好60例(54.55%),依从性差50例(45.45%);单因素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11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认知偏差、不良心理反应、医疗质量一般、经济收入低( OR=4.70,3.88,3.56,3.02,2.79)。结论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刘建东;孙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当归药材霉变前后的质量变化,为药材的霉变危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霉变前后的当归药材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与藁本内酯的含量变化。结果薄层色谱中,霉变当归药材主斑点的直径大小与荧光强度都比未霉变的药材要小。阿魏酸与藁本内酯含量分别比霉变前降低了60.71%和53.16%。结论霉变会严重影响当归药材的质量。
作者:孙欢;刘胜兰;胡纲;唐建川;秦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序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P)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中观察组怀孕率为6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不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的文献(检索时间1994年至2014年),筛选收集其致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原患疾病、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治疗措施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发ADR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共有12种,以第3代、4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主;居前3位的是左氧氟沙星(27.07%)、环丙沙星(14.36%)、莫西沙星(12.71%)。其中60岁以上老人发生占34.81%;0.5 h以内发生占32.04%;累及器官/系统涉及全身各大系统,常见的ADR为中枢及神经系统损害(27.07%)、全身性损害(21.5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4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ADR涉及广泛,有些甚至较严重,如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引起重视,积极推进该类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李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镁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39±1.18)d,湿罗音消失时间为(6.71±1.09)d,发绀消失时间为(1.19±0.50)d,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为(1.08±0.82)d,吸痰次数为(3.17±1.06)次,住院时间为(8.09±2.2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3±1.52)d,(8.42±1.68)d,(2.43±0.57)d,(1.82±0.88)d,(4.61±1.49)次和(9.84±2.51)d(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药品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作为评估指标,对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规数达55种。其中生脉注射液使用频率高,其次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占绝对的主体地位。醒脑静注射液排序比为1,该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对趋于同步。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少数药品存在用量过大、费用较高等问题,对此临床应加强辨证施治,重视合理用药。
作者:蔡黎;朱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中期引产后乳胀缓解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引产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引产后乳房的疼痛程度及硬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引产后第4天、第7天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乳房胀痛消失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引产后乳房硬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中期引产后的乳房疼痛以及改善乳房的硬度,从而加快乳胀缓解。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该县一级医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该县19家一级医院2013年至2014年门诊7600张处方进行抽样统计和对比分析,以相关文件及药品说明书相关要求为依据,判断不合理用药处方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点评门急诊处方38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数分别为804张(21.16%)和473张(12.45%),不合理项目主要涉及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等含糊不清字句、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给药等。结论处方点评可大大提高医院的处方书写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掌握不严格,有待加强规范化管理。应进一步重视处方规范化书写,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尚丛笑;吴显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胃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 )对制剂中的黄芪、灵芝、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对制剂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灵芝、白芍的TLC鉴别效果良好、专属性强、分离度高,且阴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0.202~2.0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1.07%( n=6)。结论该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爱文;陈旭;张敏新;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比阿培南为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对人肾脱氢肽酶Ⅰ(DHP-Ⅰ)稳定;对β-内酰胺酶稳定,药代动力学性质优良,毒性低;对多种严重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低。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比阿培南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已成为新的治疗重症感染一线药物。
作者:韦凤华;梁河;钟丽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患者采用紫三醇联合鸦胆子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6例。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近期疗效分布显著优于紫杉醇组( P<0.05),总有效率93.42%,显著高于紫杉醇组的82.89%( P <0.05);体能状态(158.7±23.8)分、精神状态(155.7±22.6)分、总体生活质量(314.4±49.8)分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 P <0.05)。联合用药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58%,57.89%,48.68%,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 P <0.05),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显著高于紫杉醇组的22个月( 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22.37%显著低于紫杉醇组的57.89%( 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36.84%高于紫杉醇组的31.58%,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采用紫三醇联合鸦胆子油治疗NSCLC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张浩中;熊启香;芦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