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李德;高小亚;陈丽叶;高剑波

关键词:甲钴胺, 硫辛酸,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甲钴胺)和观察组(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各4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0.00%比72.50%,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快( P<0.05);观察组症状总评分(TSS)[(4.2±0.9)分比(6.3±1.2)]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3±0.5)分比(5.4±0.7)分]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硫辛酸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阿卡波糖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调血脂等治疗措施,干预组患者加用阿卡波糖,两组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用药1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干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hs-CR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33%( 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可缓解微炎症状态,延缓颈动脉IMT增加,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鸦胆子油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76例

    目的:探讨对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患者采用紫三醇联合鸦胆子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6例。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近期疗效分布显著优于紫杉醇组( P<0.05),总有效率93.42%,显著高于紫杉醇组的82.89%( P <0.05);体能状态(158.7±23.8)分、精神状态(155.7±22.6)分、总体生活质量(314.4±49.8)分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 P <0.05)。联合用药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58%,57.89%,48.68%,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 P <0.05),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显著高于紫杉醇组的22个月( 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22.37%显著低于紫杉醇组的57.89%( 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36.84%高于紫杉醇组的31.58%,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采用紫三醇联合鸦胆子油治疗NSCLC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张浩中;熊启香;芦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佳乐联合全面护理干预用于中期引产后乳胀50例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中期引产后乳胀缓解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引产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引产后乳房的疼痛程度及硬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引产后第4天、第7天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乳房胀痛消失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引产后乳房硬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中期引产后的乳房疼痛以及改善乳房的硬度,从而加快乳胀缓解。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水飞蓟宾脂质体制备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水飞蓟宾脂质体的佳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复乳法、逆向蒸发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体;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采用滤膜法分离水飞蓟宾脂质体中游离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并以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佳制备方法。结果3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形态圆整,基本无区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复乳法、逆向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在高速剪切前包封率分别为(88.67±16)%,(68.88±1.5)%和(59.96±1.2)%,高速剪切后包封率分别为(72.32±7.6)%,(31.68±3.1)%和(37.66±1.4)%,剪切后平均粒径分别为(134.8±2.5)nm,(138.5±2.5)nm和(165.0±1.1)nm,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0.235,0.182和0.233。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减小粒径后对包封率的影响也较小,为后续制备肝靶向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作者:何文;胡翠萍;郭咸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北京市某县19家一级医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该县一级医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该县19家一级医院2013年至2014年门诊7600张处方进行抽样统计和对比分析,以相关文件及药品说明书相关要求为依据,判断不合理用药处方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点评门急诊处方3800张,其中不合格处方数分别为804张(21.16%)和473张(12.45%),不合理项目主要涉及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等含糊不清字句、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给药等。结论处方点评可大大提高医院的处方书写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掌握不严格,有待加强规范化管理。应进一步重视处方规范化书写,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尚丛笑;吴显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院2011年至2013年免疫增强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统计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3年临床使用的免疫增强药物。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免疫增强药物的销售金额和限定日剂量逐年上升。核糖核酸Ⅱ的销售金额始终居首位,乌苯美司排在后,脾氨肽的销售金额增长幅度大,甘露聚糖肽则出现了下滑;DDDs稳居首位的是胸腺五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排在后;各药限定日费用均有所变化,胸腺五肽逐年下降,胸腺肽α1逐年上升,其余各药变化较小,总体稳定;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 B/A )高的为胸腺五肽,低的为核糖核酸Ⅱ,2012年至2013年甘露聚糖肽与胸腺肽α1均为1.00。结论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用量逐年增加,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陈尚瑜;杨建锋;费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服大剂量(8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 HRV )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的剂量为40 mg/d,试验组为80 mg/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改善至正常水平且无明显差异( P>0.05)。试验组患者HRV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MVA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更能改善急诊PCI术后HRV,降低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赵丽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1年至2014年北京郊区某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2011年至2014年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经济、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4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以及限定日费用(DDC)。结果与结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呈逐年增加趋势,用药的总体趋势倾于疗效稳定,价格合理。

    作者:李会平;刘婧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炎性因子、肾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对孕妇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MGB1,HCY和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感染发生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MGB1,HCY,Cys C水平,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赵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例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管饲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抗感染思维的培养及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管饲患者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患者感染控制情况、抗感染方案的调整、管饲给药方案及营养支持等方面提出用药建议及实施药学监护,发挥药师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需积累正确的思维方式,找准切入点,不断细化药学服务,才能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真正带入到临床医疗服务中。

    作者:甘美婵;甄乐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3年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药品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作为评估指标,对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规数达55种。其中生脉注射液使用频率高,其次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占绝对的主体地位。醒脑静注射液排序比为1,该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对趋于同步。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少数药品存在用量过大、费用较高等问题,对此临床应加强辨证施治,重视合理用药。

    作者:蔡黎;朱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伤科消肿颗粒处方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伤科消肿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干膏量、芍药苷和绿原酸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条件。结果先取薄荷用水提取,挥发油提取率为75.3%;再取薄荷药渣及药液与其他14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芍药苷和绿原酸提取率为79.8%和83.3%;干膏量为每张处方16.49 g;浓缩水提液至相对密度1.15,加乙醇至60%(g/g),冷藏静置12 h,减压浓缩上清液,芍药苷和绿原酸的转移保留率为80%和74%,干膏量为每张处方10.01 g。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伤科消肿颗粒处方提取工艺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海英;刘武;刘吉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骨营养剂治疗,两组均同时配合康复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风险指数为(1.24±0.45)分,骨密度为(-1.99±0.67)mg/cm3,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3±0.64)分、(-2.15±0.58)mg/cm3、53.75%( P<0.05);同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及性激素替代疗法+骨营养剂同时配合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后,患者骨密度均明显增高,跌倒风险均降低,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军;闫晓光;孙哲;朱春萍;王慧慧;卜宁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与测定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建立盐酸多塞平乳膏中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分离与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Kromasil 100A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含0.1%三乙胺的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65:3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50℃。结果盐酸多塞平质量浓度在7.90~12.6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1.32%( n=9)。结论该方法能良好地分离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可作为盐酸多塞平乳膏中盐酸多塞平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韩春晖;张春泓;栾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58例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方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IP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的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泼尼松+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试验组的改善率为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χ2=60.83,P<0.05);试验组在症状改善率、活动量增加率、HRCT异常影像改善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肺功能方面,试验组除了肺活量以外的其他指标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的疗效优于联合环磷酰胺。

    作者:刘雪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癌37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介入及化学治疗对肝癌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介入灌注化学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总有效率,肿瘤血清学指标糖原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及甲胎蛋白(AFP),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95%(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血清学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效/费用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两组患者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辅助治疗肝癌疗效较满意,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方秀华;徐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Ovid,Em-base,Cochrance Library,Clinicaltrails. gov和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14年2月的所有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40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28 d全因死亡率[ RR=0.94,95% CI=0.81,1.10]和临床有效率[ RR=1.05,95% CI=0.92,1.19],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微生物清除率[ RR=1.11,95% CI=0.95,1.29]和MRSA清除率[ RR=1.11,95% CI=0.95,1.29],无统计学差异( P>0.05)。安全性方面,利奈唑胺组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RR=1.95,95% CI=1.45,2.62]和血小板减少症[ RR=1.54,95% CI=1.21,1.96]的比例高于万古霉素组;但发生肾衰竭[ RR=0.5,95% CI=0.33,0.77]的比例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 RR=0.98,95% CI=0.74,1.29]的比例相似,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HAP的疗效相似,但利奈唑胺比万古霉素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而万古霉素导致肾衰竭的几率高于利奈唑胺,建议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权衡考虑。

    作者:程聪;苗新建;顾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肿瘤放射及化学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目的:分析肿瘤放射及化学治疗后引起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各类止吐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和文献,对各类止吐药物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和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呕吐均有较好疗效,第2代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和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对延迟性呕吐的效果更佳,且与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联用可提高疗效。结论5-HT3受体拮抗剂为临床主要使用的止吐药,对急性呕吐的疗效优于延迟性呕吐,联用NK-1受体拮抗剂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加强其对延迟性呕吐的疗效。

    作者:胡钰;罗洁丽;黄艳芳;李璐;吴柳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34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序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P)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中观察组怀孕率为6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不仅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甲钴胺)和观察组(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各4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0.00%比72.50%,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快( P<0.05);观察组症状总评分(TSS)[(4.2±0.9)分比(6.3±1.2)]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3±0.5)分比(5.4±0.7)分]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硫辛酸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推广。

    作者:李德;高小亚;陈丽叶;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