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30例

张丽丽

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征,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硫酸镁,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镁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39±1.18)d,湿罗音消失时间为(6.71±1.09)d,发绀消失时间为(1.19±0.50)d,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为(1.08±0.82)d,吸痰次数为(3.17±1.06)次,住院时间为(8.09±2.2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3±1.52)d,(8.42±1.68)d,(2.43±0.57)d,(1.82±0.88)d,(4.61±1.49)次和(9.84±2.51)d(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当归药材霉变前后质量变化研究

    目的:考察当归药材霉变前后的质量变化,为药材的霉变危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霉变前后的当归药材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与藁本内酯的含量变化。结果薄层色谱中,霉变当归药材主斑点的直径大小与荧光强度都比未霉变的药材要小。阿魏酸与藁本内酯含量分别比霉变前降低了60.71%和53.16%。结论霉变会严重影响当归药材的质量。

    作者:孙欢;刘胜兰;胡纲;唐建川;秦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伤科消肿颗粒处方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伤科消肿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干膏量、芍药苷和绿原酸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条件。结果先取薄荷用水提取,挥发油提取率为75.3%;再取薄荷药渣及药液与其他14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芍药苷和绿原酸提取率为79.8%和83.3%;干膏量为每张处方16.49 g;浓缩水提液至相对密度1.15,加乙醇至60%(g/g),冷藏静置12 h,减压浓缩上清液,芍药苷和绿原酸的转移保留率为80%和74%,干膏量为每张处方10.01 g。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伤科消肿颗粒处方提取工艺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海英;刘武;刘吉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3年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药品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作为评估指标,对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规数达55种。其中生脉注射液使用频率高,其次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占绝对的主体地位。醒脑静注射液排序比为1,该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对趋于同步。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少数药品存在用量过大、费用较高等问题,对此临床应加强辨证施治,重视合理用药。

    作者:蔡黎;朱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鸦胆子油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76例

    目的:探讨对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患者采用紫三醇联合鸦胆子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6例。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近期疗效分布显著优于紫杉醇组( P<0.05),总有效率93.42%,显著高于紫杉醇组的82.89%( P <0.05);体能状态(158.7±23.8)分、精神状态(155.7±22.6)分、总体生活质量(314.4±49.8)分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 P <0.05)。联合用药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58%,57.89%,48.68%,均显著高于紫杉醇组( P <0.05),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显著高于紫杉醇组的22个月( 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22.37%显著低于紫杉醇组的57.89%( 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36.84%高于紫杉醇组的31.58%,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采用紫三醇联合鸦胆子油治疗NSCLC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张浩中;熊启香;芦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1年至2014年北京郊区某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2011年至2014年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经济、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4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以及限定日费用(DDC)。结果与结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呈逐年增加趋势,用药的总体趋势倾于疗效稳定,价格合理。

    作者:李会平;刘婧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预处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炎的预防作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的预防作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30例。置管前均进行地塞米松预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静脉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P<0.05)。结论置管期间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地塞米松预处理期间的PICC静脉炎,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陈陶;尹长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泰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胃泰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 )对制剂中的黄芪、灵芝、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对制剂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灵芝、白芍的TLC鉴别效果良好、专属性强、分离度高,且阴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0.202~2.0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1.07%( n=6)。结论该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爱文;陈旭;张敏新;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糖尿病62例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糖尿病(DM)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分别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CSII组)与多次皮下注射(MSII组)短期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 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C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显著缩短( P<0.05),血糖达标时间及治疗2周时的胰岛素日用量均显著低于MSII组( P<0.05);CSII组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均较MSII组显著改善( P<0.05)。结论 CSII用于治疗初诊DM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相比于MSII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存杰;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3年至2014年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医师制订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医院2013年至2014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9-CLSI2012( M100-S19)年标准判定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在分离出的47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4.41%和34.0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耐药率小于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于80%,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大多低于70%,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大多低于70%。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医院肠杆菌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应加强监测细菌耐药性,为制订合理、有效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石艳红;黄民;石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卡波糖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调血脂等治疗措施,干预组患者加用阿卡波糖,两组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用药12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干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hs-CR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8.33%( 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可缓解微炎症状态,延缓颈动脉IMT增加,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左西孟旦治疗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并急性肾损伤2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评价心排出量,同时观察血肌酐(Cr)、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以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观察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LVF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Cr及Csy C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 P<0.05),且观察组Csy C上升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G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 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疗效确切、安全,能显著改善冠脉搭桥术后心排出量,同时能显著降低低心排综合征对肾功能的急性损害。

    作者:施乾坤;章淬;肖继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与测定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建立盐酸多塞平乳膏中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分离与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Kromasil 100A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含0.1%三乙胺的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65:3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50℃。结果盐酸多塞平质量浓度在7.90~12.6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1.32%( n=9)。结论该方法能良好地分离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可作为盐酸多塞平乳膏中盐酸多塞平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韩春晖;张春泓;栾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35例

    目的:观察比较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剖宫产术产妇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丁丙诺啡组,各35例。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PCIA ),于4,8,24,48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回访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间VAS评分无显著差异, Ramsay评分和有效按压次数有显著差异,舒芬太尼组的主观满意度高于丁丙诺啡组( P<0.05),丁丙诺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具有与丁丙诺啡相当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永春;张健;成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水飞蓟宾脂质体制备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水飞蓟宾脂质体的佳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复乳法、逆向蒸发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体;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采用滤膜法分离水飞蓟宾脂质体中游离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并以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佳制备方法。结果3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形态圆整,基本无区别;采用薄膜分散法、复乳法、逆向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在高速剪切前包封率分别为(88.67±16)%,(68.88±1.5)%和(59.96±1.2)%,高速剪切后包封率分别为(72.32±7.6)%,(31.68±3.1)%和(37.66±1.4)%,剪切后平均粒径分别为(134.8±2.5)nm,(138.5±2.5)nm和(165.0±1.1)nm,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0.235,0.182和0.233。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减小粒径后对包封率的影响也较小,为后续制备肝靶向制剂奠定了试验基础。

    作者:何文;胡翠萍;郭咸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用于胃癌术后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并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在胃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晚期胃癌初治患者70例,随机分为SOX组(奥沙利铂+替吉奥)和XELOX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各35例。结果70例患者共治疗327个周期。SOX组治疗167个周期,XELOX组治疗160个周期。SOX组的有效率为62.86%,XELOX组的有效率为51.43%。SOX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5.71%,XELOX组的改善率为65.71%。SOX组较XELOX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结论 SOX方案比XELOX方案更适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作者:胥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前(2011年)、干预当年(2012年)、干预后2年(2014年)的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归纳日常工作模式及其持续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当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3.68%)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2.82)低于干预前的70.64%和48.04( P<0.05),金额占比、联合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干预前( P<0.05),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35.67%)和限制级使用前送检率(63.41%)均高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各指标达到卫计委的要求,并能长期持续改进。结论妇幼保健院配备临床药师,通过日常有效的工作模式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有助于临床积极、长效地合理用药。

    作者:郑新;刘福;朱玉清;王缉义;严健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镁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39±1.18)d,湿罗音消失时间为(6.71±1.09)d,发绀消失时间为(1.19±0.50)d,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为(1.08±0.82)d,吸痰次数为(3.17±1.06)次,住院时间为(8.09±2.2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3±1.52)d,(8.42±1.68)d,(2.43±0.57)d,(1.82±0.88)d,(4.61±1.49)次和(9.84±2.51)d(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P<0.05)。结论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镁辅助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甲钴胺)和观察组(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各4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0.00%比72.50%,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快( P<0.05);观察组症状总评分(TSS)[(4.2±0.9)分比(6.3±1.2)]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3±0.5)分比(5.4±0.7)分]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硫辛酸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推广。

    作者:李德;高小亚;陈丽叶;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10例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治疗依从性判断,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依从性好60例(54.55%),依从性差50例(45.45%);单因素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11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认知偏差、不良心理反应、医疗质量一般、经济收入低( OR=4.70,3.88,3.56,3.02,2.79)。结论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刘建东;孙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院2011年至2013年免疫增强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统计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3年临床使用的免疫增强药物。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免疫增强药物的销售金额和限定日剂量逐年上升。核糖核酸Ⅱ的销售金额始终居首位,乌苯美司排在后,脾氨肽的销售金额增长幅度大,甘露聚糖肽则出现了下滑;DDDs稳居首位的是胸腺五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排在后;各药限定日费用均有所变化,胸腺五肽逐年下降,胸腺肽α1逐年上升,其余各药变化较小,总体稳定;药品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 B/A )高的为胸腺五肽,低的为核糖核酸Ⅱ,2012年至2013年甘露聚糖肽与胸腺肽α1均为1.00。结论医院免疫增强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用量逐年增加,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陈尚瑜;杨建锋;费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