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联合;吴建伟
目的:优选黄硝巴布剂中红花与大黄水煎提取的佳工艺。方法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中总蒽醌在提取液中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煎煮溶剂的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红花、大黄分别加14倍量水,浸泡20 min,大黄单独煎煮提取40 min,药渣与红花混合,加14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40 min,能大限度地提取红花与大黄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曾明辉;何林;邱建平;余继英;居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医院外科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对该类患者经静脉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每次30 mg,每日2次(多7 d )。研究以出血停止为目标,记录相关实验室参数。结果对67例患者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安全可靠,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67例患者回顾性观察表明,对因应激性溃疡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每日2次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安全性满意。
作者:丁阿亮;于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蒙药萨布如木病颗粒中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柱(75 mm ×4.6 mm,2.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甲醇(76∶19∶5,三乙胺调节pH至8.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苦参碱进样量在0.202~4.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64%,RSD=1.69%( 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蒙药萨布如木病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么世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优化风芍六君子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考察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风芍六君子汤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及出膏率,并依据试验数据设计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便、经济、提取效率高。
作者:李柏群;刘骏;陈绍成;彭腾;黄道秋;薛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优选肝炎康胶囊的醇提制备工艺。方法以浸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 L9(34)法,优选肝炎康胶囊的佳醇提制备工艺。结果影响醇提制备工艺的因素为乙醇浓度(因素A)﹥加醇倍量(因素D)﹥提取次数(因素C)﹥提取时间(因素B)。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2C2D2,即处方药材加15倍量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该醇提制备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可优先用于该制剂的实际配制。
作者:韦亚洁;王娟弟;秦龙;李平;李玉民;张岭漪;代东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产教融合是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使产教融合落到实处,该文从分析国家给予职业教育的政策入手,提出了构建政府、中医药职业院校、中医药企业利益共同体的设想,从政府应承担的主导责任、中医药职业院校提升话语权、中医药企业提前布局健康服务产业等角度,探讨了不断完善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等问题。
作者:季春元;黄振元;杨友谊;邹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并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停止时间为(2.13±1.76)d,与对照组患儿的(2.23±1.57)d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呼吸恢复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NBNA评分、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更佳,可促进患儿症状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文斌;王娜;王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缩短医院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方法2014年6月至10月,以缩短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提升效率和提高绩效为主题,在医院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某一时间段内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药品调配时间由改善前的41分16秒缩短至改善后的27分6秒,目标达标率为150.32%,进步率为34.30%。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缩短了药品调配时间,有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和提升医院药学服务品质。
作者:陈春玲;朱华;许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人员管理水平,规范输液成品报损制度,降低输液成品报损率。方法根据医院2013年PIVAS输液成品报损登记本,系统分析输液成品报损原因,2014年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及方法。结果通过对药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对工作流程的改进、加强对输液成品管理,输液成品报损现象逐渐改善,其报损率由2013年的1.42‰降至2014年的0.65‰。结论该PI-VAS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输液成品报损率,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输液成品质量。
作者:廖鸿;刘莉;陈红燕;杨金桃;史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金钱草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质量浓度在1.034~20.6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3),加样回收率为97.53%,RSD为0.89%( n=6);山柰素质量浓度在2.061~41.2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为0.76%( 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钱草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200例分为4组,各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麻醉维持给予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并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应用罗库溴铵,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监测1)前约10 min停泵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达唑仑,其余同A组;C组患者ECoG监测前不停泵丙泊酚,其余同A组;D组患者监测时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为0.5~1.0,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后行第2次ECoG监测(监测2),观察4组ECoG监测中暴发抑制( BS )发生情况。结果 A,B,C,D 4组BS发生率分别为22.00%,62.00%,38.00%,5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监测1中BS发生率为45.50%,明显高于监测2的0.50%( 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均可能引起BS,但丙泊酚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更小,且在MAC﹤0.5时效果更佳。
作者:万正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处方不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针对处方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并比较该活动的有形及无形成果。结果处方不合格率由原来的15.77%降至8.63%;药师对于品管圈方法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之后,处方不合格率大大降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作者:李蕾;黄富宏;蒋倩;尹文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为提高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医院药房及药事从业人员应该看清形势,找准发展方向,尽早在执业药师培训、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细节上多下功夫,着力发展临床药学学科,顺应时代要求,从管好药品到提供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有效地发挥药师的专业和管理作用,全面促进医院药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作者:罗维楠;朱昶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利钠肽(BNP)的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为(3.12±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48±0.4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0.79)mmol/L和(2.39±0.94)mmol/L( 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治疗老年AMI均有调血脂、通畅血管的功效,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及致残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盐酸贝那普利效果较缬沙坦更佳。
作者:徐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片剂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处方,结合口感,确定优工艺。通过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剂并测定其主药含量、体内外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选处方的体外崩解时限为34 s,口腔崩解时间为32 s,3 min各成分的体外平均溶出度均可达85%以上。结论该工艺可制备质量优良的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
作者:巫传玲;张仕雄;彭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理化鉴别与薄层色谱(TLC)法对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盐酸苯海拉明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理化鉴别结果现象显著,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集中。盐酸苯海拉明进样量在4.032~14.1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1.18%( n=9)。结论 TLC法和HPLC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植国繁;巫玲玲;蓝彬;蓝献丽;蒋敏捷;蒋伟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硝苯地平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为237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硝苯地平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4.83~43.55μg/mL(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 RSD分别为0.91%和1.46%( n=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为0.74%( 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壬通;陈惠文;潘雪刁;杨智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用β-环糊精对复方鱼腥草颗粒中的连翘挥发油进行包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包合工艺的佳条件,并对包合物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的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为10 mL∶80 g,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60℃,加水量为β-环糊精的8倍。结论该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可有效防止挥发油有效成分的散失。
作者:施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介绍网络科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介绍将网络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中药多组分-复杂生物系统关系研究的成功案例,为研究“系统-系统”的复杂关系提供帮助。结果以网络科学发展而来的网络药理学、网络靶点学及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给中医药研究增添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活力。结论随着更多科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中药复杂化学成分系统与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将会越来越清晰。
作者:姜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母子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妊娠24周后测定 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不低于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研究组患者口服茵陈蒿汤加减方汤剂,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孕妇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效价下降3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 P ﹤0.0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研究组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 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方对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预防新生儿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
作者:姜英凤;石祥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