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43例临床评价

哈斯高娃

关键词:利伐沙班, 房颤, 脑卒中, 凝血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房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和肠系膜动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比16.28%,P﹥0.05);治疗后,两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评估(CHADS2)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纤维蛋白原(FIB)则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异常,但对照组不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利伐沙班防治房颤脑卒中疗效与华法林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明显减少不良出血和卒中发生率,且利伐沙班发挥作用快、服用方便、无需反复检测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75例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 P﹤0.05);研究组有65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恢复率为86.67%(6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平均恢复至(5.65±0.54)mm,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54±0.44)mm( 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修复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变厚,更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作者:解春燕;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利钠肽(BNP)的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为(3.12±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48±0.4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0.79)mmol/L和(2.39±0.94)mmol/L( 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治疗老年AMI均有调血脂、通畅血管的功效,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及致残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盐酸贝那普利效果较缬沙坦更佳。

    作者:徐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院门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分析门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门诊诊断为HP感染的患者400例,对入选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HP感染程度、药物治疗种类、疗程、就诊不方便、HP疾病知识缺乏、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行为习惯差、自费医疗、生活和工作压力大、无用药交代、无病情解释、药物味道可接受、药物大小及剂型适合等15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成功回访病例221例,依从性好110例(49.77%),依从性差111例(50.23%),经单因素检验分析,其中10个变量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5个变量与服药依从性无关。结论影响门诊HP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复杂,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郭茵;李泳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各15例。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均维持在3~4分,记录两组患者镇静满意度、达到目标镇静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芬太尼用量,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 h(T1)、用药后4 h(T4)、用药后8 h(T8)、用药后12 h(T12)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等。结果治疗组镇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达到目标镇静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 P﹤0.05),但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P﹥0.05);用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两组间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满意度高,起效快,易唤醒,有协同镇痛作用,从而减少镇痛药用量;镇静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持续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桂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对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治疗1个月两组血管通透性改变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 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 ﹤0.05);观察组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 P ﹤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观察组存在腹腔积液、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尤其针对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及门脉高压效果理想。

    作者:李虹庆;赵具也;罗刚;陈薪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名贵道地药材桑寄生的产业化开发前景

    桑寄生 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的道地药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传统种植经验与现代规范的种植技术和炮制工艺造就了桑寄生为道地药材的优良品种。该文介绍了桑寄生的生物学特性、种植及采收加工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随着桑寄生《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以及当地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化平台建设,道地药材桑寄生被国内外市场普遍看好,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裴河欢;黄健军;朱开昕;苏本伟;赵明惠;张美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缩短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的品管圈活动实践

    目的:缩短医院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方法2014年6月至10月,以缩短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提升效率和提高绩效为主题,在医院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某一时间段内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药品调配时间由改善前的41分16秒缩短至改善后的27分6秒,目标达标率为150.32%,进步率为34.30%。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缩短了药品调配时间,有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和提升医院药学服务品质。

    作者:陈春玲;朱华;许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成品报损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人员管理水平,规范输液成品报损制度,降低输液成品报损率。方法根据医院2013年PIVAS输液成品报损登记本,系统分析输液成品报损原因,2014年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及方法。结果通过对药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对工作流程的改进、加强对输液成品管理,输液成品报损现象逐渐改善,其报损率由2013年的1.42‰降至2014年的0.65‰。结论该PI-VAS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输液成品报损率,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输液成品质量。

    作者:廖鸿;刘莉;陈红燕;杨金桃;史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43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房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和肠系膜动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比16.28%,P﹥0.05);治疗后,两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评估(CHADS2)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纤维蛋白原(FIB)则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异常,但对照组不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利伐沙班防治房颤脑卒中疗效与华法林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明显减少不良出血和卒中发生率,且利伐沙班发挥作用快、服用方便、无需反复检测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哈斯高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茵陈蒿汤加减方防治母子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母子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妊娠24周后测定 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不低于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研究组患者口服茵陈蒿汤加减方汤剂,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孕妇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效价下降3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 P ﹤0.0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研究组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 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方对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预防新生儿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

    作者:姜英凤;石祥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网络科学在中药多组分表征方面的应用

    目的:介绍网络科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介绍将网络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中药多组分-复杂生物系统关系研究的成功案例,为研究“系统-系统”的复杂关系提供帮助。结果以网络科学发展而来的网络药理学、网络靶点学及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给中医药研究增添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活力。结论随着更多科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中药复杂化学成分系统与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将会越来越清晰。

    作者:姜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紫外灯使用及管理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各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人员对紫外灯使用及管理知识掌握情况,为规范紫外灯的使用及管理提出建议。方法结合工作实践,设计调查问卷,向全国各医疗机构PIVAS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结果。结果有部分单位对紫外灯工作原理及操作知识仍知之甚少,紫外灯的使用存在盲目性;51.11%单位不再使用悬挂式紫外灯,53.33%单位在调配间的屋顶安装了紫外灯,但其中超过半数未安装在正确的悬挂高度上;82.22%紫外灯开启时间选择在清场结束后,60.00%的开启时间选择在调配操作开始前,此2个时间点均开启紫外灯的占48.89%;48.89%单位对新紫外灯照度未做检测,仍有33.33%单位无紫外灯报废标准;紫外灯使用管理记录完整正确的仅占11.11%。结论 PIVAS工作人员紫外灯工作原理及操作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仍需加强,在洁净环境中是否需要使用紫外灯,其安装位置、使用时间及流程对洁净环境的影响仍需验证;对紫外灯的检测标准及管理要求仍需全面掌握,避免紫外灯管理的漏洞,维持PIVAS洁净操作间的洁净级别。

    作者:黄健;曾海萍;李珂佳;程曦;杨文丽;康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深化中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是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使产教融合落到实处,该文从分析国家给予职业教育的政策入手,提出了构建政府、中医药职业院校、中医药企业利益共同体的设想,从政府应承担的主导责任、中医药职业院校提升话语权、中医药企业提前布局健康服务产业等角度,探讨了不断完善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等问题。

    作者:季春元;黄振元;杨友谊;邹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鱼腥草颗粒中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用β-环糊精对复方鱼腥草颗粒中的连翘挥发油进行包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包合工艺的佳条件,并对包合物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的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为10 mL∶80 g,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60℃,加水量为β-环糊精的8倍。结论该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可有效防止挥发油有效成分的散失。

    作者:施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研制

    目的:优选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片剂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处方,结合口感,确定优工艺。通过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剂并测定其主药含量、体内外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选处方的体外崩解时限为34 s,口腔崩解时间为32 s,3 min各成分的体外平均溶出度均可达85%以上。结论该工艺可制备质量优良的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

    作者:巫传玲;张仕雄;彭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医院外科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对该类患者经静脉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每次30 mg,每日2次(多7 d )。研究以出血停止为目标,记录相关实验室参数。结果对67例患者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安全可靠,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67例患者回顾性观察表明,对因应激性溃疡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每日2次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安全性满意。

    作者:丁阿亮;于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

    目的:探讨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200例分为4组,各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麻醉维持给予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并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应用罗库溴铵,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监测1)前约10 min停泵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达唑仑,其余同A组;C组患者ECoG监测前不停泵丙泊酚,其余同A组;D组患者监测时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为0.5~1.0,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后行第2次ECoG监测(监测2),观察4组ECoG监测中暴发抑制( BS )发生情况。结果 A,B,C,D 4组BS发生率分别为22.00%,62.00%,38.00%,5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监测1中BS发生率为45.50%,明显高于监测2的0.50%( 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均可能引起BS,但丙泊酚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更小,且在MAC﹤0.5时效果更佳。

    作者:万正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药萨布如木病颗粒中苦参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蒙药萨布如木病颗粒中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柱(75 mm ×4.6 mm,2.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甲醇(76∶19∶5,三乙胺调节pH至8.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苦参碱进样量在0.202~4.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64%,RSD=1.69%( 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蒙药萨布如木病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么世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硝巴布剂中红花与大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黄硝巴布剂中红花与大黄水煎提取的佳工艺。方法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中总蒽醌在提取液中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煎煮溶剂的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红花、大黄分别加14倍量水,浸泡20 min,大黄单独煎煮提取40 min,药渣与红花混合,加14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40 min,能大限度地提取红花与大黄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曾明辉;何林;邱建平;余继英;居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钱草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金钱草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质量浓度在1.034~20.6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3),加样回收率为97.53%,RSD为0.89%( n=6);山柰素质量浓度在2.061~41.2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为0.76%( 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钱草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