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维楠;朱昶宇

关键词:医院药房, 从业人员, 管理, 现状
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医院药房及药事从业人员应该看清形势,找准发展方向,尽早在执业药师培训、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细节上多下功夫,着力发展临床药学学科,顺应时代要求,从管好药品到提供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有效地发挥药师的专业和管理作用,全面促进医院药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药师结合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效果

    目的:观察综合药学干预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探索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调查分析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制订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以综合药学干预为形式的临床药学服务措施,强化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显著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和疾病控制效果。结论延伸临床药学服务,强化综合药学干预,实施个体化用药指导,是提高慢性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

    作者:刘联合;吴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43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房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和肠系膜动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比16.28%,P﹥0.05);治疗后,两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评估(CHADS2)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5),纤维蛋白原(FIB)则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异常,但对照组不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利伐沙班防治房颤脑卒中疗效与华法林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明显减少不良出血和卒中发生率,且利伐沙班发挥作用快、服用方便、无需反复检测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哈斯高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利钠肽(BNP)的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为(3.12±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48±0.4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0.79)mmol/L和(2.39±0.94)mmol/L( 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治疗老年AMI均有调血脂、通畅血管的功效,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及致残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盐酸贝那普利效果较缬沙坦更佳。

    作者:徐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网络科学在中药多组分表征方面的应用

    目的:介绍网络科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介绍将网络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到中药多组分-复杂生物系统关系研究的成功案例,为研究“系统-系统”的复杂关系提供帮助。结果以网络科学发展而来的网络药理学、网络靶点学及系统生物学等学科,给中医药研究增添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活力。结论随着更多科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中药复杂化学成分系统与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将会越来越清晰。

    作者:姜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简称药敏)试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情况。结果132例患儿尿液共培养出141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高(85.11%),排前3位的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8.79%)、奇异变形杆菌(6.38%)及肺炎克雷伯菌(4.96%);革兰阳性菌共19株(13.48%),排前2位的菌株为粪肠球菌(7.09%)和屎肠球菌(4.26%);同时,在尿菌培养中还培养出真菌2株(1.42%)。革兰阴性菌感染时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病情较严重患儿应尽早采用美罗培南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时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仅对急危重症感染患儿应用。结论导致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同时,观察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

    作者:彭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茵陈蒿汤加减方防治母子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母子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妊娠24周后测定 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不低于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研究组患者口服茵陈蒿汤加减方汤剂,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孕妇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效价下降3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 P ﹤0.0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研究组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 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方对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预防新生儿ABO血型不合致病理性黄疸。

    作者:姜英凤;石祥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正交设计优选风芍六君子汤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风芍六君子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考察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风芍六君子汤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及出膏率,并依据试验数据设计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便、经济、提取效率高。

    作者:李柏群;刘骏;陈绍成;彭腾;黄道秋;薛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硝巴布剂中红花与大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黄硝巴布剂中红花与大黄水煎提取的佳工艺。方法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黄中总蒽醌在提取液中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煎煮溶剂的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红花、大黄分别加14倍量水,浸泡20 min,大黄单独煎煮提取40 min,药渣与红花混合,加14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40 min,能大限度地提取红花与大黄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曾明辉;何林;邱建平;余继英;居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对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治疗1个月两组血管通透性改变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 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 ﹤0.05);观察组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 P ﹤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观察组存在腹腔积液、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尤其针对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及门脉高压效果理想。

    作者:李虹庆;赵具也;罗刚;陈薪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医院处方不合格率实践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处方不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针对处方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并比较该活动的有形及无形成果。结果处方不合格率由原来的15.77%降至8.63%;药师对于品管圈方法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之后,处方不合格率大大降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作者:李蕾;黄富宏;蒋倩;尹文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医院外科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对该类患者经静脉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每次30 mg,每日2次(多7 d )。研究以出血停止为目标,记录相关实验室参数。结果对67例患者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安全可靠,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67例患者回顾性观察表明,对因应激性溃疡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每日2次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安全性满意。

    作者:丁阿亮;于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目的:保证和提高我国中药饮片的质量。方法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发展的现状,并从质量标准、药品基原、产地混淆、从业人员素质、加工炮制、残留超标、包装和存储等角度阐述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提出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并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保证和提高我国中药饮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全面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认证制度,制订统一的饮片质量标准,严格加工炮制规范,贯彻“3G认证”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等。该对策建议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明成;黄泰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

    目的:探讨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200例分为4组,各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麻醉维持给予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并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应用罗库溴铵,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监测1)前约10 min停泵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达唑仑,其余同A组;C组患者ECoG监测前不停泵丙泊酚,其余同A组;D组患者监测时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为0.5~1.0,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后行第2次ECoG监测(监测2),观察4组ECoG监测中暴发抑制( BS )发生情况。结果 A,B,C,D 4组BS发生率分别为22.00%,62.00%,38.00%,5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监测1中BS发生率为45.50%,明显高于监测2的0.50%( 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均可能引起BS,但丙泊酚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更小,且在MAC﹤0.5时效果更佳。

    作者:万正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现状与发展前景

    目的:为提高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我国医院药房及从业人员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医院药房及药事从业人员应该看清形势,找准发展方向,尽早在执业药师培训、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细节上多下功夫,着力发展临床药学学科,顺应时代要求,从管好药品到提供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有效地发挥药师的专业和管理作用,全面促进医院药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作者:罗维楠;朱昶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研制

    目的:优选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片剂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的处方,结合口感,确定优工艺。通过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剂并测定其主药含量、体内外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选处方的体外崩解时限为34 s,口腔崩解时间为32 s,3 min各成分的体外平均溶出度均可达85%以上。结论该工艺可制备质量优良的复方一把针口腔崩解片。

    作者:巫传玲;张仕雄;彭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理化鉴别与薄层色谱(TLC)法对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盐酸苯海拉明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理化鉴别结果现象显著,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集中。盐酸苯海拉明进样量在4.032~14.1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1.18%( n=9)。结论 TLC法和HPLC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盐酸苯海拉明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植国繁;巫玲玲;蓝彬;蓝献丽;蒋敏捷;蒋伟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肝炎康胶囊的醇提制备工艺

    目的:优选肝炎康胶囊的醇提制备工艺。方法以浸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 L9(34)法,优选肝炎康胶囊的佳醇提制备工艺。结果影响醇提制备工艺的因素为乙醇浓度(因素A)﹥加醇倍量(因素D)﹥提取次数(因素C)﹥提取时间(因素B)。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2C2D2,即处方药材加15倍量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该醇提制备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可优先用于该制剂的实际配制。

    作者:韦亚洁;王娟弟;秦龙;李平;李玉民;张岭漪;代东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紫外灯使用及管理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各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人员对紫外灯使用及管理知识掌握情况,为规范紫外灯的使用及管理提出建议。方法结合工作实践,设计调查问卷,向全国各医疗机构PIVAS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问卷结果。结果有部分单位对紫外灯工作原理及操作知识仍知之甚少,紫外灯的使用存在盲目性;51.11%单位不再使用悬挂式紫外灯,53.33%单位在调配间的屋顶安装了紫外灯,但其中超过半数未安装在正确的悬挂高度上;82.22%紫外灯开启时间选择在清场结束后,60.00%的开启时间选择在调配操作开始前,此2个时间点均开启紫外灯的占48.89%;48.89%单位对新紫外灯照度未做检测,仍有33.33%单位无紫外灯报废标准;紫外灯使用管理记录完整正确的仅占11.11%。结论 PIVAS工作人员紫外灯工作原理及操作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仍需加强,在洁净环境中是否需要使用紫外灯,其安装位置、使用时间及流程对洁净环境的影响仍需验证;对紫外灯的检测标准及管理要求仍需全面掌握,避免紫外灯管理的漏洞,维持PIVAS洁净操作间的洁净级别。

    作者:黄健;曾海萍;李珂佳;程曦;杨文丽;康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荧光素钠/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FFA/ICGA)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寻找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荧光素钠”“吲哚菁绿”“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7篇文献,得到符合标准的不良反应病例247例,进行资料的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 FFA/ICGA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其中男84例(56.00%),女66例(44.00%);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低;97.17%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 min内;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45.08%)、呼吸系统损害(32.0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75%),临床表现以恶心(79例次)、呕吐(63例次)及鼻咽部不适(74例次)常见;轻度不良反应占93.93%,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分别占4.05%和2.02%;过敏试验无法预测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FFA/ICGA是较安全的临床造影技术。FFA/ICGA不良反应发生速度快,必须重视造影开始后1 h内的监测,制订不良反应应对预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郭义明;于倩;郭鑫;白凤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机理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硝苯地平缓释片中硝苯地平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为237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硝苯地平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4.83~43.55μg/mL(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 RSD分别为0.91%和1.46%( n=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为0.74%( 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壬通;陈惠文;潘雪刁;杨智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