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炎热清片中栀子苷、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含量

宁科贤;黄燕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栀子苷, 黄芩苷, 汉黄芩素, 炎热清片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炎热清片中栀子苷、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0 mL/min,检测波长0~10 min为238 nm、10.01~45 min为275 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30~86.10μg/mL( r=0.9998),4.36~175.00μg/mL( r=1.0000),1.15~46.10μg/mL( r=0.9999)。方法回收率均不低于98%。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炎热清片的质量控制的评价。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酸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溶液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大黄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一定质量浓度的大黄酸置不同pH缓冲溶液中、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大黄酸降解速率方程。结果随着溶液pH、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的增加,大黄酸降解速率加快。结论大黄酸的稳定性与pH、温度、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大黄酸应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贮存,低pH条件下使用。

    作者:王文永;田玉先;王雅红;佟胜河;朱新艳;王琨;韩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法舒地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碘解磷定联合阿托品,同时保持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F波潜伏期和F波引出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F波潜伏期、F波引出数,中毒症状、缩短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朱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神经科醒脑静注射液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科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应用合理性。方法选取医院神经科2014年1月至6月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出院病历505份,回顾性分析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505份出院患者病历中,70.70%的用药具有用药适应证,6.14%的给药剂量不符合说明书要求,平均用药时间为8.70 d,与其他中成药的联合使用率为65.74%。结论该院神经科醒脑静注射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用药、用药剂量大、用药疗程长等方面。

    作者:顾平;李钟勇;邹小蓉;陈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枇芩口服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枇芩口服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枇芩口服液中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达到了完全分离,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34.20~171.00μg/mL( r=0.9998),1.44~7.20μg/mL( r =0.9996),1.36~6.80μg/mL( r=0.9977);高、中、低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黄芩苷分别为99.09%、99.56%和99.61%,黄芩素为98.46%、97.95%、98.31%,汉黄芩素为98.44%、98.51%和98.10%( n=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枇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庆芬;倪晓霞;李杰;张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莫西沙星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服莫西沙星与阿莫西林。结果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观察组的病灶愈合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90.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较阿莫西林更佳,且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雪香;徐玉红;何剑琴;何英;冯风明;郭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乌拉地尔治疗非瓣膜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非瓣膜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均采用小剂量静脉注射泵的给药方式,治疗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 P<0.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F)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且治疗组的LVEDV提高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的脑尿钠肽(BNP)、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 P<0.05);治疗组头晕、恶心、心悸、出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36%( 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可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肌功能,对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异常改变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圣云;马小林;方存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10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水平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传导时间及神经病变情况显著下降(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双环醇片防治抗癌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防治抗癌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恶性肿瘤拟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组加服双环醇片25 mg,3次/天,治疗3个周期。出现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暂停化疗,给予双环醇片25 mg口服,3次/天,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后再按照原方案和剂量继续完成2个周期化疗,共5个周期。结果治疗3个周期内,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2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各分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3个周期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明显较治疗前升高( P<0.05),而治疗组较治疗前升高不明显( P>0.05),且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肝功能损害患者接受双环醇片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双环醇片预防性保肝治疗,可降低抗癌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减轻肝功能损害程度,且对药物性肝损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66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3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白蛋白( UAER )与血管内皮素-1( ET-1)均显著降低( P<0.01),一氧化氮( NO )明显升高( 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艳;丁智;张田;王春艳;苏波;郑志荣;王志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患者出院病历共1500份,从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联合用药、使用强度、费用、围手术期用药疗程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疗程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给药剂量或用法不合理、更换品种无依据、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当和重复用药等。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需进一步完善合理应用管理计划,以有效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刘小芹;黄荣海;周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本刊郑重申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6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3例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均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辅以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鸣、体温缓解或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研究组降低更明显( 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 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72 b后的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为6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为(3.7±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0±1.7)d( P<0.05)。结论常规疗法辅以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世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药师实施人文关怀探讨

    目的:从临床药师的角度进行人文关怀探讨,以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的临床药学服务流程,了解临床药师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运用职业技能和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医疗知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临床药师要不断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将人文关怀贯彻于具体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实现用药优化、个体化、人性化、专科化和持久化,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夏应勇;赵玉美;王立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一线药师合理用药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一线药师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度,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无记名填表方式,对82名一线药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初级职称药师对合理用药的政策法律不熟悉,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理解不到位,发现问题不能与处方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导致药师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结论一线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均能较好地掌握,但对药学知识进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制订的相关合理用药制度未能完全掌握。医院应加强对药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药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合理。

    作者:李连新;王秋良;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丙泊酚与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分析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50例。A1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4 mg/(kg·b)维持麻醉, A2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B1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kg·b)维持麻醉,B2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结果4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差异不明显( P>0.05);4组患者T1及T2时间点中的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血酮体比率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丙泊酚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的不同应用剂量对其肝脏能量代谢无影响。

    作者:苏君;刘艳;陈燕;丁锦屏;宗银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抗真菌治疗药学监护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肺隐球菌病患者抗真菌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实践。方法分析1例肺部隐球菌感染患者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药学监护,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并进行合理用药宣教。结果与结论药师与临床医师协作,制订用药方案,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姚立军;高杰;翁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激性溃疡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2种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41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22例和兰索拉唑组19例。结果奥美拉唑组无失血性休克、呕血、血红蛋白下降20 g/L、术后急腹症出现,黑便与大便隐血阳性率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为4.55%(1/22);兰索拉唑组无失血性休克、呕血、黑便出现,大便隐血发生率为21.05%,血红蛋白下降20 g/L比率为5.26%,急腹症发生率为5.26%,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6.32%。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具有诱发应激性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优于兰索拉唑,在血红蛋白含量、大便隐血试验、黑便、呕血、失血性休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鹏;季平;俞瑜;袁浩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大叶井口边草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从大叶井口边草中提取出一些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法分离大叶井口边草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结果提取分离得倍半萜8个、二萜7个、黄酮4个、三萜3个和生物碱1个,化合物共23个。结论该试验中提取的化合物10是首次从大叶井口边草分离得到的。后期将从该试验中分离提取的二萜和倍半萜做了抗艾滋病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无抗艾滋病毒活性。

    作者:朱艳玲;杨雁;宋流东;赵勤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比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比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国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12月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并用Rev Man 5.1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包括13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硫酸吗啡控释片组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组有效率相似[ OR=1.05,95% CI(0.72,1.54),P=0.81];呕吐、便秘、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 OR=0.28,95% CI(0.18,0.43),P<0.00001;OR=0.18,95% CI(0.13,0.24),P<0.00001;OR=0.42,95% CI(0.27,0.64),P<0.0001;OR=0.24,95% CI(0.15,0.39),P<0.00001;OR=0.34,95% CI (0.14,0.87),P=0.02];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OR=5.22,95% CI(1.98,13.76),P=0.0008]。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国人中重度癌痛时,疗效等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芬太尼透皮贴剂较低。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量较小,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证实。

    作者:唐榕;陈路佳;胡文利;向帆;卢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腰痹通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椎牵引和推拿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洛索洛芬钠胶囊(1粒/次,3次/日),治疗组患者给予腰痹通胶囊(3粒/次,3次/日),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6及IL-8表达均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荨麻疹、嗜睡、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腰椎机械牵引、推拿的基础上口服腰痹通胶囊,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镇痛效果佳,抗炎作用明确,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明;汤池;谢康宁;郭伟;刘娟;闫一力;罗二平;申广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