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与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苏君;刘艳;陈燕;丁锦屏;宗银东

关键词:丙泊酚,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 持续输注, 肝脏能量代谢
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手术患者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50例。A1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4 mg/(kg·b)维持麻醉, A2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B1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kg·b)维持麻醉,B2组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 mg/(kg·b)维持麻醉。结果4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差异不明显( P>0.05);4组患者T1及T2时间点中的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血酮体比率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及丙泊酚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的不同应用剂量对其肝脏能量代谢无影响。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32例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氟麻滴鼻液3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氟麻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磷酸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bim-pack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0 g/L乙酸铵溶液(磷酸调节pH至6.0,52:4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该方法不受处方中辅料的干扰;盐酸麻黄碱、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磷酸酯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3632~10.8960μg( r=0.9996,n=9),0.2690~8.0708μg( r=0.9995,n=9),0.0465~1.3956μg( r=0.9999, n=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0%,99.28%,99.36%,RSD分别为1.82%,2.14%,1.18%( 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氟麻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磷酸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跃龙;王宁;粟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加用甲钴胺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后,两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可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DPN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晓玲;于红霞;王淑珍;孔婧;孙丽燕;番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法舒地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碘解磷定联合阿托品,同时保持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F波潜伏期和F波引出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F波潜伏期、F波引出数,中毒症状、缩短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朱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滋阴明目片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滋阴明目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马钱苷、丹酚酸B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10,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90 min。结论优选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李卫平;邹龙;王连平;刘红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1年至2013年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1年至2013年每季度第1个工作日处方中含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6张门诊处方中,含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有3272张(16.11%);钙通道拮抗剂(CCB)使用率高,多为联合用药。结论某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合理,多为联合用药,复方制剂前景良好。

    作者:宋海宁;赖海燕;李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对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每次500 mg,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西格列汀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吡格列酮口服(每次15~3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餐后2 b血糖(2 b 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FPG及2 b PG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可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水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皮敏消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38例

    目的:观察皮敏消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玫瑰糖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口服皮敏消胶囊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窄谱UVB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红斑鳞屑消退时间及瘙痒消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皮敏消胶囊联合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乔丽;杨志勇;田蓉;任明媛;张国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大黄酸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溶液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大黄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一定质量浓度的大黄酸置不同pH缓冲溶液中、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大黄酸降解速率方程。结果随着溶液pH、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的增加,大黄酸降解速率加快。结论大黄酸的稳定性与pH、温度、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大黄酸应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贮存,低pH条件下使用。

    作者:王文永;田玉先;王雅红;佟胜河;朱新艳;王琨;韩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腰痹通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椎牵引和推拿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洛索洛芬钠胶囊(1粒/次,3次/日),治疗组患者给予腰痹通胶囊(3粒/次,3次/日),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6及IL-8表达均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荨麻疹、嗜睡、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腰椎机械牵引、推拿的基础上口服腰痹通胶囊,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镇痛效果佳,抗炎作用明确,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明;汤池;谢康宁;郭伟;刘娟;闫一力;罗二平;申广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激性溃疡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2种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股骨头置换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41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22例和兰索拉唑组19例。结果奥美拉唑组无失血性休克、呕血、血红蛋白下降20 g/L、术后急腹症出现,黑便与大便隐血阳性率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为4.55%(1/22);兰索拉唑组无失血性休克、呕血、黑便出现,大便隐血发生率为21.05%,血红蛋白下降20 g/L比率为5.26%,急腹症发生率为5.26%,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6.32%。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具有诱发应激性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优于兰索拉唑,在血红蛋白含量、大便隐血试验、黑便、呕血、失血性休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鹏;季平;俞瑜;袁浩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一线药师合理用药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一线药师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度,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无记名填表方式,对82名一线药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初级职称药师对合理用药的政策法律不熟悉,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理解不到位,发现问题不能与处方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导致药师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结论一线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均能较好地掌握,但对药学知识进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制订的相关合理用药制度未能完全掌握。医院应加强对药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药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合理。

    作者:李连新;王秋良;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研究糖脉康颗粒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岛素(GLP-1)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者31例,均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并给予糖脉康颗粒(口服,每次5 g,每日3次),每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混合餐耐量试验(MMTT)情况,对各类症状进行分析评分;收集患者MMTT中0,15,30,60,90,120 min血标本,检验并记录血糖、GLP-1、胰岛素和C-肽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GLP-1在60 min时增加( 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差异( P>0.05),胰岛素、C-肽无明显变化( P>0.05);血糖在30,60,90,120 min明显降低( P<0.05),且未出现低血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糖脉康颗粒可有效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效率,对GLP-1无明显促进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忠文;陈重;裴剑浩;李泽;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患者出院病历共1500份,从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联合用药、使用强度、费用、围手术期用药疗程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疗程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给药剂量或用法不合理、更换品种无依据、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当和重复用药等。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需进一步完善合理应用管理计划,以有效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刘小芹;黄荣海;周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康复新液用于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恢复67例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9例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低位肛瘘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观察组创面面积显著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新液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良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痰热清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9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bs-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C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b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5)。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且b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CAP疗效可靠,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秋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药冷链物流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随着国家对医药安全问题的日渐重视,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对医药冷链物流的研究日益深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医院智能物流建设的实践,总结出冷藏药品监测报警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及展望,以确保医药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雨来;卢振;张剑;於军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盐酸氨溴索防治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防治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术前3 d对照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日,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255 mg静脉滴注、2次/日。术后在常规消炎镇痛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日,出现并发症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8 mL+庆大霉素8万U雾化吸入治疗,1次/日。治疗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55 mg静脉滴注、2次/日,出现并发症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8 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庆大霉素8万U雾化吸入治疗,1次/日。两组均治疗9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并发症患者咳痰的难易程度及痰液性状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不影响治疗。结论盐酸氨溴索能防治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并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仁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及护理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联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均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在联合用药期间,观察1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2组的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观察1组( 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用抗生素疗效显著,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预防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40例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预防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医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桃红四物汤组)和观察组(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VT阳性率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PT明显增高, D-D水平显著降低( 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能改善骨折早期患者的血流高凝、高黏状态,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