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来;卢振;张剑;於军兰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配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骨科创伤及其术后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联合甘露醇脱水治疗,同时均予以早期综合干预,观察组患者加用七叶皂苷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处冠状面周长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同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部位周长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七叶皂苷配合早期综合干预对骨科创伤及其术后肿胀的疗效确切。
作者:顾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得出我国中型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R&D)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的数量关系表达式,并为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协整理论,借助Eviews 7.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我国中型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修正关系;在滞后1,2期时,研发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3,4期时,研发资金投入是经济产出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5期时,研发资金投入与经济产出互为格兰杰原因。结论应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体系,提高中型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意识,加速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进程。
作者:刘强;别春晓;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P组)和七氟醚全程吸入组(S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T1)、OLV结束后30 min(T2)和24 b(T3)采集桡动脉血,在T1和T2时间点同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HO-1的含量。结果在OLV结束后T2和T3时间点,P组患者血清MDA、SOD、HO-1水平均较T0和T1高( P<0.05),而S组的MDA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SOD和HO-1水平则明显增高( P<0.05)。在T2时间点,P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SOD,HO-1水平均较T1时间点高( P<0.05),而S组的MDA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 SOD和HO-1水平则明显增高( P<0.05)。结论七氟醚能降低单肺通气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的含量,增强SOD活性,提高HO-1水平,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影响HO-1表达而实现。
作者:张红芹;郑静;江春秀;张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茚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每次50μg,每日2次;治疗组患者使用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每次300μ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60 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新多维分级系统(BODE指数)及其各变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茚达特罗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仕国;王荣丽;蔡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3例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均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辅以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鸣、体温缓解或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研究组降低更明显( 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 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72 b后的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为6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为(3.7±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0±1.7)d( P<0.05)。结论常规疗法辅以山莨菪碱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世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7月至12月门诊中药处方9538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重点对患者、医生、药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门诊中药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毒性中药超剂量使用、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差异大等问题。结论继续加强对中药处方的管理,开展院内培训,提高药师与医生的技术水平,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黎进平;钟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脉康颗粒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岛素(GLP-1)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者31例,均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并给予糖脉康颗粒(口服,每次5 g,每日3次),每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混合餐耐量试验(MMTT)情况,对各类症状进行分析评分;收集患者MMTT中0,15,30,60,90,120 min血标本,检验并记录血糖、GLP-1、胰岛素和C-肽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GLP-1在60 min时增加( 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差异( P>0.05),胰岛素、C-肽无明显变化( P>0.05);血糖在30,60,90,120 min明显降低( P<0.05),且未出现低血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糖脉康颗粒可有效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效率,对GLP-1无明显促进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忠文;陈重;裴剑浩;李泽;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按照YBB00042005《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相应的胶塞样品。方法应用JJF 1059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建立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丁基胶塞pH变化值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结果得出不确定度报告 U=0.20±0.04,k=2。结论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实用价值。
作者:聂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ICS)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行ICS术患者149例,调查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疗程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结果149例患者中,未使用抗菌药物3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18例,均只使用1种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2.50 d,均为术前0.5~2.0 b给药;应用频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90.66%)。结论149例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种类选择欠妥、初次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稍长等问题,医院相关部门需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临床药师需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孙莹;高山;孙增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开始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1.0,1.5 mg/kg和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入室用药前(T0)、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T3)、切皮前(T4)、切皮手术30 min后(T5)、术毕(T6)、拔管后(T7)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同时间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变化。结果 T0时刻4组患者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的HR及MAP在各时点较T0均存在一定波动,但D组波动明显( P<0.05);4组患者的SpO2在各时刻的变化不显著( P>0.05)。4组患者在T2~T7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D组>A组>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能够降低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作者:刘芝慧;范婷;田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为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探讨利用互动式社交网络为医药电商提供精准的流量来源的可能性,并尝试利用QQ群矩阵作为引流渠道,探讨矩阵的建立、维护和转化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QQ群矩阵作为一个引流渠道,可廉价地获取精准客户,提升医药电商访问量。
作者:陈玉文;靳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患者出院病历共1500份,从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联合用药、使用强度、费用、围手术期用药疗程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疗程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给药剂量或用法不合理、更换品种无依据、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当和重复用药等。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需进一步完善合理应用管理计划,以有效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刘小芹;黄荣海;周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联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均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在联合用药期间,观察1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2组的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观察1组( 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用抗生素疗效显著,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患者对医院药学服务的认知状况,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并统计分析调研结果,评价药学服务的现状。结果患者对药师的认知较模糊,对药学服务不够了解,希望医疗机构能提供用药指导与咨询,迫切需要以医院药学工作者为主体的药学服务。结论药师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作者:黄肖梅;黄卫娟;王志威;陈建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从大叶井口边草中提取出一些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及高效液相法分离大叶井口边草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结果提取分离得倍半萜8个、二萜7个、黄酮4个、三萜3个和生物碱1个,化合物共23个。结论该试验中提取的化合物10是首次从大叶井口边草分离得到的。后期将从该试验中分离提取的二萜和倍半萜做了抗艾滋病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无抗艾滋病毒活性。
作者:朱艳玲;杨雁;宋流东;赵勤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包括药物方案的制订、不良反应监测等,并提出药学监护中需关注的问题。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全程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能及时协助医师发现和解决患者药物治疗问题,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学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作者:曹明雪;罗晓;吴荣荣;秦立;朱红;任秋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国家对医药安全问题的日渐重视,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对医药冷链物流的研究日益深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医院智能物流建设的实践,总结出冷藏药品监测报警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及展望,以确保医药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雨来;卢振;张剑;於军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预防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医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桃红四物汤组)和观察组(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VT阳性率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PT明显增高, D-D水平显著降低( 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康复指导能改善骨折早期患者的血流高凝、高黏状态,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寻找影响“重磅炸弹”药品市场规模的可能要素并明确其对“重磅炸弹”药品的影响程度,为我国新药研发和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理2008年至2012年全球药品年平均销售额排名,对排名前3位的药品进行成因分析,结合文献,提出16个可能要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这16个要素对“重磅炸弹”药品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药品疗效好对“重磅炸弹”药品形成的影响大,是核心影响要素;重要影响要素有有知识产权保护、市场需求大、安全性高、研发能力强、市场营销策略好、新对手进入难、能把握市场机会、企业品牌影响力高和市场范围大9个;一般影响要素有使用便利、能进行持续开发、危机处理能力强、替代品少和价格合理5个;是否为处方药对“重磅炸弹”药品的形成无影响。
作者:杨巧;陈玉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乌蔹莓联合利巴韦林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口腔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口腔疱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蔹莓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退烧时间、疱疹痊愈时间和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蔹莓联合利巴韦林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口腔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彩琴;王兰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