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骨胶囊联合康复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

秦海云

关键词:强骨胶囊,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强骨胶囊联合康复护理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结合强骨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60例、59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5%(χ2=7.84,P<0.01);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1.67%)出现便秘,其余患者未观察到明显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强骨胶囊联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甲钴胺或α-硫酸锌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钴胺与α-硫酸锌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胱抑素C ( CysC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另选取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5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A组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B组患者采用α-硫酸锌治疗,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及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健康组对象、对照组及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8-ISO-PGF2α及CysC水平,并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患者的血清8-ISO-PGF2α和CysC水平差异显著( P<0.05);B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疗效明显优于A组( P<0.05)。结论α-硫酸锌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更佳,对血清8-ISO-PGF2α及CysC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

    作者:胡丽格;赵亚莉;王素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紫外光固化胶与有机溶剂用于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的风险评价

    通过对比有机溶剂与紫外光固化胶的黏合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论证紫外光固化胶替代有机溶剂用于无菌医疗器械粘接工艺的适用性。

    作者:蔡虎;李闻涛;许李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糖浆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半夏糖浆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采用Welch(月旭)Ultimate XB-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pH=3.0的0.02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0.4%的三乙胺)-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质量浓度分别在1.9344~92.85μg/mL和2.4813~119.1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0.8888 X-0.0672,r=1.0000( n=6)和 Y=0.6911 X-0.1396,r=1.0000( n=6),回收率均大于95.00%( n=6)。结论该方法分离度、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适合于半夏糖浆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付静;朱月月;聂诗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华法林与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比较

    目的:探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 W组)与利伐沙班组( R组),各80例。结果两组术后2,7,14 d与术前相比股浅静脉与腘静脉直径均缩小,且W组较R组缩小更显著( P<0.05);W组较R组 D-二聚体水平降低,D-二聚体下降时间缩短,DVT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 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合并DVT,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争艳;宋良;张艳艳;苑学;李艳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β-七叶皂苷钠联合牵引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神经根性颈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β-七叶皂苷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 ET )、血栓素B2( TXB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6-酮-前列腺素F1(6-K-PGF1)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对照组仅6-K-PGF1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 P<0.05);两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加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善微循环,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小兵;黄喆;董宇为;李国强;郭世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36例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72例行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A),背景剂量为2~3 mL/h,自控剂量为2 mL/30 min,锁定时间30 min。对照组予芬太尼镇痛,负荷量芬太尼为1μg/kg;治疗组予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镇痛,负荷量氟比洛芬酯为1.8μg/kg。均治疗7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8,12,24,48,72,168 h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 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升高( 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程度,增加膝关节活动度,镇痛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斌;吕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建立中药安全性科学评价方法的思考

    目的:建立科学评价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中药安全性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关于建立科学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的观点。结果通过建立中药不良反应( ADR )研究体系,收集、上报、分析ADR,应用一体化体系、用药监护评价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制订科学监测措施,开展中药质量控制、评价多元化模式,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结合现代药物安全性评价规范,以中医证候分类理论为基础进行中药安全性评价。结论合理、科学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可促进中药发展与进步。

    作者:唐冰;周娅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核糖核酸Ⅱ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简称核Ⅱ)对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的生存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9例ECOG评分超过2分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核Ⅱ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核Ⅱ组患者静脉滴注核Ⅱ200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佳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后核Ⅱ组患者CD3+,CD4+,CD56+,CD4+/CD8+表达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核Ⅱ组患者咳嗽、发热、乏力及恶液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核Ⅱ组KPS评分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重明显增加( P<0.05);核Ⅱ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延长( P<0.05),总生存期( OS )延长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Ⅱ可提高ECOG评分>2分的晚期NSCLC老年患者的免疫力,减轻其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增加体重,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对延长总生存期无临床意义。

    作者:张淼;张燕;高振林;金永丽;马骖;赵蔚然;刘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1 d、术后2周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周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FIB,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通过降低FIB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曲马多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马多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术前给予曲马多2 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手术前( T0)、给药10 min后( T1)、拔管时刻( T2)、拔管后10 min ( T3)以及拔管后30 min ( T4)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两组躁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T1,T2,T3,T4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重度、中度以及轻度躁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马多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可减轻患儿全身麻醉恢复期的躁动,且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作者:段宏;朱信强;杨沫;齐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郑市零售药店2012年版药品GSP实施状况实证分析

    目的:对新郑市零售药店2012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为推动药品GSP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从药店的营业环境与条件、执业药师的配备与执业状况、处方药管理与销售状况、电子监管实施状况等方面,调查新郑市50家样本药店2012年版药品GSP的实施状况。结果50家样本药店在药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等基础建设和药品管理分类、分区,计算机管理等方面较规范,已初步开展药品电子监管业务;但执业药师配备率仅为78.00%,执业药师中正常在岗执业的仅为41.00%;无处方任意购买处方药的高达68.00%。结论通过提升零售药店内生动力、有效解决实施药品GSP的难点问题、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可推动零售药店2012年版药品GSP的有效实施。

    作者:宋丽丽;李阳杰;周亚飞;孔亚丽;常攀攀;吕世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府逐瘀汤用于急性脑梗死溶栓缺血-再灌注损伤50例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机制。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且行溶栓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开始后,每晚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血府逐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总得分均集中在60分以上,处于高等水平;治疗组患者中42例集中在此范围,占84.00%,对照组患者中24例集中在此范围,占48.00%,治疗组60分以上提高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好,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值得推广。

    作者:贾世杰;王辉;张新广;张秀彬;徐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4例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伤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赵美刚;李钊;郭德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和qnr基因检测及耐药分析

    目的:检测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痰标本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114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耐药性,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法检测ESBLs酶、AmpC酶及qnr基因存在情况。结果11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58株(50.88%),产AmpC酶14株(12.28%),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0株(8.77%),qnr阳性2株;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酶株。结论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检测率较高,多重耐药明显;碳青霉烯类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张欣欣;王勇;杨庆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方酮康唑软膏联合黄柏洗剂治疗小儿头癣40例

    目的:观察复方酮康唑软膏联合黄柏洗剂治疗小儿头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头癣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柏洗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中脱发、红斑、脓疱、白麟屑或黄痂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近3个月复发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75.00%( P<0.05)。结论复方酮康唑软膏联合黄柏洗剂治疗小儿头癣的疗效显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近3个月复发率明显降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欣;边莉;张金芳;师小萌;王月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院门诊注射用品种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

    目的: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门诊处方注射用品种处方信息,通过Excel表格筛选、统计数据,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暂行管理规定(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药理学》及药品说明书等对注射用品种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注射用品种处方科室分布中儿科占30.23%,位居第1;药品种类分布抗菌药物品种处方占55.81%,位居第1;不合格处方817张,涉及例次1091例。结论医院处方质量尚存在较多问题,注射用品种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等情况。临床药师需加大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强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

    作者:李玉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鱼骨图分析法用于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目的:探讨如何将鱼骨图分析法应用到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中。方法通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讲述鱼骨图的实施方法,评价其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出该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结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指导,可提高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作者:张亚松;张培;王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68例

    目的:观察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5~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2%( 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5)。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平;刘金和;张文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利培酮与喹硫平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6例和喹硫平组45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疗程均为4周。利用多导睡眠图检测秒回患者整晚睡眠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睡眠情况的差异,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量表(PSQI)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患者多导睡眠图( PSG )指标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时间( REMT )[(91.5±17.2)min 比(83.1±16.3)min ]、慢相睡眠( SWS )[(11.3±3.7)min 比(14.9±4.6)min ]、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 REML )[(88.3±15.6)min比(80.1±18.5)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祝患者 PSQI总分[(2.96±0.97)分比(1.50±0.92)分]及睡眠质量[(0.54±0.11)分比(0.18±0.09)分]、睡眠效率[(0.29±0.09)分比(0.24±0.07)分]、睡眠时间[(0.30±0.06)分比(0.18±0.03)分]、睡眠障碍[(0.41±0.10)分比(0.14±0.04)分]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患者PANSS总评分[(61.06±12.07)分比(67.48±11.39)分]、阴性症状评分[(16.27±4.12)分比(18.29±4.62)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29.86±5.32)分比(32.53±6.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比9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培酮增加REMT和REML的作用优于喹硫平,增加慢波睡眠时间的作用弱于喹硫平;喹硫平对患者主观睡眠感受的改善效果优于利培酮。

    作者:墨亚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自拟理气逐瘀方内服联合熏蒸治疗痛经45例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逐瘀方内服联合熏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科诊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内服中药自拟理气逐瘀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行经前7 d开始治疗至经期开始,7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 P<0.05);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的小腹疼痛拒按、经行不畅量少、紫暗有块、经前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均为8.88%。结论自拟理气逐瘀方内服联合熏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行不畅等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翠娥;胡秀学;黄波;张小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