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目的:观察黄体酮胶囊联合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益母草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胶囊。结果观察组宫腔残留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修复率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 P<0.05);观察组月经复潮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 P<0.05);观察组的宫内积血、月经量异常、周期性腹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黄体酮胶囊联合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术后患者阴道出血疗效佳,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利于术后月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静;刘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慢性缺血或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140例。其中39例行经皮球囊成形术( A组),101例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 B组)。结果治疗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的再狭窄及所有病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相比,A组的6 min大步行距离及踝肱收缩压比均明显较小( P<0.01)。结论经皮介入在下肢动脉阻塞的治疗中的安全性较强。但中期疗效表明,两组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B组的6 min大步行距离以及踝肱收缩压比明显优于A组。
作者:文飞;成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6例和喹硫平组45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疗程均为4周。利用多导睡眠图检测秒回患者整晚睡眠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睡眠情况的差异,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量表(PSQI)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患者多导睡眠图( PSG )指标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时间( REMT )[(91.5±17.2)min 比(83.1±16.3)min ]、慢相睡眠( SWS )[(11.3±3.7)min 比(14.9±4.6)min ]、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 REML )[(88.3±15.6)min比(80.1±18.5)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祝患者 PSQI总分[(2.96±0.97)分比(1.50±0.92)分]及睡眠质量[(0.54±0.11)分比(0.18±0.09)分]、睡眠效率[(0.29±0.09)分比(0.24±0.07)分]、睡眠时间[(0.30±0.06)分比(0.18±0.03)分]、睡眠障碍[(0.41±0.10)分比(0.14±0.04)分]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患者PANSS总评分[(61.06±12.07)分比(67.48±11.39)分]、阴性症状评分[(16.27±4.12)分比(18.29±4.62)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29.86±5.32)分比(32.53±6.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利培酮组与喹硫平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比9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培酮增加REMT和REML的作用优于喹硫平,增加慢波睡眠时间的作用弱于喹硫平;喹硫平对患者主观睡眠感受的改善效果优于利培酮。
作者:墨亚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复方益肝灵胶囊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加用复方益肝灵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但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血清总蛋白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0.05);治疗组的肝损伤率为6.00%,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益肝灵胶囊联用抗结核药物,可有效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赵雪;许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大黄蜇虫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7例,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相同护肝药物护肝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大黄蛰虫胶囊口服24周。结果治疗24周后随访,治疗组肝纤维化、B超声像情况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病毒应答、生化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蜇虫胶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炜炜;姚建华;吴霞;李慧;田芝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如何将鱼骨图分析法应用到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中。方法通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讲述鱼骨图的实施方法,评价其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出该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结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指导,可提高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作者:张亚松;张培;王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中添加的10种降糖类西药。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01 mol/L的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μL,DAD扫描范围为190~400 nm,检测波长为235 nm,流速为1.0 mL/min。通过比较样品峰与对照品峰的保留时间,DAD光谱、一级质谱、二级质谱图确定样品中是否添加了降糖类药物,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添加药物的准确含量。结果10种药物的分离度良好,回收率为95.50%~101.9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保健品及中成药非法添加降糖类药物的测定方法。
作者:隋海山;王立娟;谢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5种常用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为后期新方法新工艺的建立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薯蓣皂苷元得率、纯度为指标,经标准化处理,以综合评价值( W)对直接酸水解法、阶梯生物酶法、复合生物酶法、预发酵法、浸提分离法5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5种方法 W值由大到小顺序为:阶梯生物酶法>复合生物酶法>浸提分离法>预发酵法>直接酸水解法。结论阶梯生物酶法提取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效果较好。
作者:雷震;雷攀;杜士明;杨光义;魏晋宝;叶方;张晨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共80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78例;观察组患者手术率、死亡率、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者应用醒脑静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手术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同时,不良反应少、症状轻,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宫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伤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赵美刚;李钊;郭德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神经根性颈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β-七叶皂苷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 ET )、血栓素B2( TXB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6-酮-前列腺素F1(6-K-PGF1)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对照组仅6-K-PGF1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 P<0.05);两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加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善微循环,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小兵;黄喆;董宇为;李国强;郭世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甲真菌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仅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相比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及病甲消退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单独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0.00%和15.56%,均明显低于联合用药组的6.67%和4.44%( 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成本降低,效果提高,C/ E及ΔC/ΔE降低( 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医疗费用低,药物经济学意义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立欣;边莉;张金芳;师小萌;王月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2种常用输液配伍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稳定性。方法建立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中的5-HMF的方法,分析混合液在8 h中5-HMF的稳定性。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5-HMF质量浓度在0.5125~20.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为1.23%;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为1.5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2种常用输液配伍中5-HMF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高红;刘俊敏;王莉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脑安胶囊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溢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安胶囊。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5.0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0%(χ2=7.48,P<0.01);两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功能障碍遗留率为4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81%(χ2=6.66,P<0.01);观察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应用脑安胶囊联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同时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 W组)与利伐沙班组( R组),各80例。结果两组术后2,7,14 d与术前相比股浅静脉与腘静脉直径均缩小,且W组较R组缩小更显著( P<0.05);W组较R组 D-二聚体水平降低,D-二聚体下降时间缩短,DVT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 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合并DVT,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争艳;宋良;张艳艳;苑学;李艳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联合顺铂进行全身化学治疗(简称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每21天静脉滴注1次,连续治疗3个周期;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时给予曲马多等镇痛药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转移病灶缩小程度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 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有一定积极作用,用于辅助治疗可缩小患者溶骨性病灶,缓解患者疼痛,并控制骨转移,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林;王迪;万轲;徐国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门诊药房在药学服务实践中的突出特点。结果规范工作制度能提高药师调配药品的准确性,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能及时发现医生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处方,减少医疗差错;以患者为中心,利用多种途径指导合理用药,能提高药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抽取处方和科室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改进并提高药品治疗质量。结论规范处方调剂和审核流程、全面的用药指导、适当的处方点评在门诊药学服务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谢洪梅;钱青;张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动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均得到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Lee氏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更优( P<0.05),但Boston积分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联合恰当的护理对策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健脾消食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50例门诊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检查诊断后按就诊时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患者予健脾消食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曲美布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心、肝、肾功能,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评估,检测患者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心、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无药品不良反应;用药治疗后的临床症状、GAS及MTL水平、生活质量评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治疗组总体复发率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健脾消食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杨剑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医院近2年内针对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减少期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02例患者中,单部位感染72例(70.59%),多部位感染16例(15.69%),未明确感染部位14例(13.73%);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单纯革兰阴性菌(G-)感染40例(39.22%),单纯革兰阳性菌(G+)感染23例(22.55%),G-与G+混合感染15例(14.71%),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4例(13.73%),未检查出明确病原菌10例(9.80%);99例(97.06%)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34例(33.33%)为预防性使用,65例(63.73%)为治疗性应用,用药频度( DDDs )排序前3位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氟康唑注射液,药物利用指数( DUI )≤1有14种,DUI>1有6种。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确保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粒细胞减少期间获得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
作者:梁敏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