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许春明
目的: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门诊处方注射用品种处方信息,通过Excel表格筛选、统计数据,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暂行管理规定(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药理学》及药品说明书等对注射用品种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注射用品种处方科室分布中儿科占30.23%,位居第1;药品种类分布抗菌药物品种处方占55.81%,位居第1;不合格处方817张,涉及例次1091例。结论医院处方质量尚存在较多问题,注射用品种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等情况。临床药师需加大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强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切实减少不合理用药。
作者:李玉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型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果胶铋、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 P<0.05);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 P<0.05);试验组治疗胃炎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型高血压老年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辉;刘艳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建立测定琥珀酸亚铁片中Fe2+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 KH2PO4(pH=2.40),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 Fe2+物质的量浓度在1.62~16.16 m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1.08%(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琥珀酸亚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窦金凤;邵吉;刘源;胡安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 W组)与利伐沙班组( R组),各80例。结果两组术后2,7,14 d与术前相比股浅静脉与腘静脉直径均缩小,且W组较R组缩小更显著( P<0.05);W组较R组 D-二聚体水平降低,D-二聚体下降时间缩短,DVT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 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合并DVT,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争艳;宋良;张艳艳;苑学;李艳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患者加用沙格列汀,每次5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患者继续予以二甲双胍,每次500 mg,每日3次,口服。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FB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空腹C肽、2 h 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体重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对照组FBG、空腹C肽、2 h C肽、BMI及eGFR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组FBG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空腹C肽、2 h 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他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均未发生低血糖等不良事件,两组仅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 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性好,未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体重也未见增加,且对肾功能和胰岛β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封杰;石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根据病变的不同节段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相应穴位注射,同时联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单用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评分为(32.5±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2.1)分( P<0.05);观察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穴位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或单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有疗效,前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后者。
作者:张文雄;李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所属监护室患者,有潜在感染危险因素存在的部位或感染部位标本所分离的122株肠球菌的相关资料。结果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肠球菌具有好的抗菌活性,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肠球菌也具有较强的作用,5种抗菌药物对肠球菌具有相同的低杀菌浓度( MBC)和低抑菌浓度( MIC),或 MBC比 MIC高1~2倍;屎肠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 P<0.05);5种抗菌药物对屎肠球菌 MBC50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 P<0.05)。结论临床应给予不同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体外抗菌的效果以充分的重视,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赵曲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全体药师应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方法设计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岗位练兵科目,包括计算机系统处方审核能力项(熟练度、速度、能力,30分)、处方摆药记账项(10分)、输液标签生成打印项(15分)、退医嘱处方等项(15分)、补打标签项(5分)、录入领药退药申请项(10分)、药品库存查询项(3分)等,岗位练兵比赛设置相应奖励。结果与结论36例药师均完成了培训及比赛。通过组织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岗位练兵及比赛,显著增强了全体药师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有助于为保障医院输液处方及时通过计算机系统审核、记账及打印标签(含标签PDA二维识别码),为以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段利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调查患者因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死亡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3年1月至12月死亡患者病历39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9份病历中,不合理用药21份,占53.84%;其中因药物导致死亡的病历15份,占38.46%。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死亡患者病历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临床药师应参与危重患者的用药,减少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的发生。
作者:姜蓉;徐德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并对比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内联合输注顺铂(DDP)、吉西他滨( GEM )、白细胞介素-2(IL-2)与置管引流并输注DDP+IL-2两种方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3例晚期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B超引导下实施胸腔穿刺并置管引流治疗方案,排净积液后,联合组胸腔内联合注入DDP+GEM+IL-2方案,对照组局部输注DDP+IL-2方案,两组均每周注药1次,连续3~4次,化学治疗结束后2个月判定胸腔积液疗效并对比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两组胸腔积液治疗总体疗效构成未见显著性差异( Z=-1.889,P=0.070);联合组总缓解率(84.91%)、临床获益率(96.23%)均高于对照组(68.00%,90.00%),两组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治疗过程中出联合组骨髓抑制(39.62%)、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2.08%)大幅高于对照组(22.00%,22.00%),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42),其余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基础上,局部输注DDP+GEM+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优于输注DDP+IL-2方案,但要警惕联合用药加重的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
作者:褚瑞明;邱福庭;张亚军;吴小辉;赵宏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肝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 mg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胆汁酸(TBA)在治疗2,4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5);治疗组妊娠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并接受整体护理用于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SAS评分,改善妊娠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缩宫素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宫底高度、恶露量及子宫大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术后3,4,5 d宫底高度均明显降低( t=2.34,2.55,2.71,P<0.05),恶露量均明显减少( t=2.59,3.54,3.98,P <0.05);联合组子宫长径、前后径、横径及3径之和均明显缩短( t=3.42,3.67,3.92,4.11,P <0.05)。结论缩宫素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显著促进子宫复旧,明显减少恶露量,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娟;乔爱玲;赵玉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联合中医辨证对患者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组与联合组,各40例。西医组患者术后给予FOLFOX4方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解方。结果联合组中医证候中腹胀、上腹部疼痛、纳差、乏力及便溏评分明显低于西医组( 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联合组提高幅度更显著( P <0.05);联合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西医组( P<0.05)。结论胃癌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解方临床效果显著,不增加毒副反应,生活质量较高,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靳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结果护理3个月后,综合干预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活动能力量表( ADL )评分及躯体功能、机体活动能力、生命力、心理情绪、社会交际能力、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中,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温换芳;苗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合并高血压病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的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患者分为治疗组283例和对照组317例,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结果治疗组的MPAR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但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不增加PCI术后患者的临床MACCE发生率。
作者:朱茜;宁忠平;武英彪;李新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西医治疗,并给予相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清热化痰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病症均减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 t=3.50,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 t=3.67,3.03,4.51,3.89,P<0.05)。结论清热化痰方治疗AECOPD痰热蕴肺证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中药成分抑制了体内的炎症因子的产生及作用。
作者:张圣浛;邓志刚;张素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黄体酮胶囊联合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益母草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胶囊。结果观察组宫腔残留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修复率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 P<0.05);观察组月经复潮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 P<0.05);观察组的宫内积血、月经量异常、周期性腹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黄体酮胶囊联合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术后患者阴道出血疗效佳,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利于术后月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静;刘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潘生丁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5.00%比80.00%,P<0.05),24 h尿蛋白(24 h Upro)、尿素氮(BUN)、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5.00%比20.00%, 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向闻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联合顺铂进行全身化学治疗(简称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每21天静脉滴注1次,连续治疗3个周期;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时给予曲马多等镇痛药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转移病灶缩小程度为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 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有一定积极作用,用于辅助治疗可缩小患者溶骨性病灶,缓解患者疼痛,并控制骨转移,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林;王迪;万轲;徐国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如何将鱼骨图分析法应用到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中。方法通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讲述鱼骨图的实施方法,评价其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出该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结论运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指导,可提高医院药学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作者:张亚松;张培;王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