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张艳;钱程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人白血病细胞KG1a增殖及凋亡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KG1a细胞,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人参皂苷单体 Rb1 组分别加入20,40,80,160 μmol/L的Rb1.采用CCK-8法检测KG1a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去乙酰化酶3(HDAC3)及抗凋亡蛋白 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人参皂苷 Rb1在体外对KG1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20~160 μ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在48 h时抑制明显;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处理药物浓度的增加,ROS水平显著增加( P<0. 05),KG1a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其中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与0 μmol/L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HDAC3的表达显著降低( P<0. 05),而 Bcl-2,Caspase-3 表达增加.结论 人参皂苷 Rb1 可抑制 KGla 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 HDAC3 促进KG1a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王洪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眼底疾病患者100例(10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 50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片,给予研究组患者复方血栓通胶囊.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0. 1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 05),≥0. 5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 05),但治疗前后0. 1~0. 5比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 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0. 1,0. 1~0. 5,≥0. 5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力≤0. 1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0. 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但两组患者0. 1~0. 5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P>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 00%( P<0. 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庄京京;杨庆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院外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知觉压力量表( CP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疗效明显,大大降低了患者血压,缓解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会杰;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曲马多联合水合氯醛对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曲马多单一治疗,观察组给予曲马多联合水合氯醛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镇静满意率为91. 00%,优于对照组的78. 00%( P<0. 05);治疗后10 min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差异不明显( P>0. 05),治疗30 min后观察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采用曲马多联合水合氯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效果明显.
作者:朱信强;段宏;杨沫;齐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均持续治疗10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 92%,高于对照组的86. 15%( 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下降( P<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腹部不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 05);恶心、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 P>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轻.
作者:柳湘洁;陈佳;姚弘毅;丁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均采取卡马西平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试验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提高镇痛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李孟娟;线杰;郭小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腺苷蛋氨酸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护肝、支持及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腺苷蛋氨酸.结果 治疗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 33%,高于对照组的69. 44%( P<0. 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碱性磷酸酶( ALP )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m型前胶原(P-M-P)、层黏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头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同时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栾兴龙;王书英;苏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合并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合并高血脂症的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00%( P<0. 05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合并血脂冠心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晶;郑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结合综合护理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7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结合基础护理治疗47例(对照组),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结合综合护理治疗50例(治疗组).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 11%和82.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 02%和12.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结合综合护理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镜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脓毒症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C 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4+ /CD8+、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C)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 P<0. 05),而血清血红蛋白( Hb )和IgM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 P>0. 05);观察组患者腹泻和胃潴留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缩短( P<0. 05).结论 谷氨酰胺双肽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增强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院痛风数据库中常用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痛风数据库收集患者资料,选取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接受抗痛风药物治疗的340例痛风患者,统计并分析其抗痛风类药物的用药情况,用药频度(DDDs)、排序,以及其他分类药品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抗酸药在痛风各分期的使用分布情况;统计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HRQOL)评分情况.结果 抗痛风类药使用中,秋水仙素DDDs高,使用率达85. 29%,高于其他药物的使用率( P<0. 01);在治疗痛风其他分类药品中,抗酸药碳酸氢钠使用率69. 41%高,与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率45. 59%及激素类药物使用率22. 3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1),且碳酸氢钠在痛风各个分期均有使用,除在急性发作期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率差异不明显外( P>0. 05),在间隔期、慢性期、缓解期的使用率均高于其他分类药物( P<0. 05).通过治疗,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重度疼痛患者所占百分率降低37. 06%,生活质量评分达81~100分患者百分率上升27. 16%,与治疗前患者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1).结论 该院治疗痛风疾病,以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作为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一线药物,在慢性期及缓解期主要应用排酸剂及抑酸剂,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在各个分期用于对症治疗,用药基本合理,临床疗效佳,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红;肖纯;蒲佳;刘丹;杨静;邓代华;李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构建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体系,提高处方点评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指导,采取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软件与专业人员人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完善处方点评标准、院内用药教育及行政干预等手段,优化处方点评流程及组织架构,构建一套科学、完善、可操作的处方点评体系.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医院门急诊处方2012年67 566张,2013年76 833张,2014年86 579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文献为依据,对所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应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及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体系,可高效点评不合理处方,及时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落实行政管理手段,纠正不合理用药现状,提高处方合格率.实施该体系以来,处方合格率逐年上升,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89. 33%,96. 30%,98. 70%.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用药教育、行政干预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处方合格率,持续改进不合理用药现象,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唐志立;唐捷;王丽;郭林林;夏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联用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20 mg,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63%,高于对照组的84. 38%,且降血压幅度大于对照组( P<0. 05).两组降血压作用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1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非洛地平联用依那普利较单用非洛地平更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作者:盛伟华;李梅;戚宝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3年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专项护理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共100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98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NT-proBNP)为(2 876. 94 ± 2 328. 96)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8 835. 62 ± 3 520. 78)μg/L ( P=0. 94 ) ,也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4 738. 45 ± 2 739. 63)μg/L( P <0. 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 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16%(χ2=4. 32, P=0. 04).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专项护理治疗急性左心衰,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NT-proBNP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会芳;法宏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小儿扁桃体剥离术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行小儿扁桃体剥离手术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术前联合使用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结果 两组基础期、诱导期、维持期和拔管期,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评分恶心(0. 67 ± 0. 23)分,呕吐(0. 54 ± 0. 19)分,腹部不适(0. 82 ± 0. 35)分,头晕头痛(1. 12 ± 0. 58)分,腹泻(0. 96 ± 0. 53)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1. 87 ± 0. 66)分,(1. 79 ± 0. 58)分,(1. 88 ± 0. 78)分,(1. 88 ± 0. 89)分,(1. 74 ± 0. 92)分( P<0. 05).结论 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剥离术中可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海燕;张艳;钱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1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并行护理干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 36%( P<0. 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肌酐及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可较好地控制患者的动态血压,降低血糖含量,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肾功能、尿蛋白.
作者:李鸿雁;谭娜;马长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磺必利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医院收治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d合并小剂量氨磺必利50~100 mg/d治疗;对照组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d单药治疗,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91%( P<0. 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小剂量氨磺必利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作者:潘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并发不孕患者微创术后药物疗法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EMS并发不孕患者80例,按不同的r-AFS分期分为Ⅰ~Ⅳ期,按微创术后药物疗法的选择,分为孕三烯酮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HRa )组和不使用药物组.结果 不同r-AFS分期发生妊娠及母婴结局的差异不明显,4个分期的良好结局比例分别为33. 33%,15. 38%,36. 00%,25. 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孕三烯酮组相对于GnHRa组及不使用药组,不同的母婴结局差异显著( P<0. 05);孕三烯酮组与未用药组相比,母婴结局差异不明显.结论 使用GnHRa能对良好的母婴结局产生积极影响,且相对于孕三烯酮作用更明显.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螺内酯.结果 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t=3. 21,3. 02,5. 44,3. 85,P<0. 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t=3. 52,P<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的心率( HR )、血压及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t=3. 01,3. 52,2. 88,2. 90,2. 78,2. 86,3. 62,3. 55,P<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t=2. 88,3. 02,2. 92,2. 91,2. 85,3. 22,3. 11,3. 28,P<0. 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 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81%(χ2=5. 96,P<0. 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 21,P>0. 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有效减轻心脏前负荷,有效阻止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3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试验组,各150例.对比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主要毒副反应如头痛、低血压、心悸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更优(χ2=4. 23, P<0. 05).头痛、低血压、心悸发生率更低( P<0. 05).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 P>0. 05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相比于传统单一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诸多优势.
作者:刘文朝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