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珠;王曌滢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硝酸酯类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5%葡萄糖2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0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对照组并发低血压2例(占5.88%),头痛、面红等不适者3例(8.82%),药物不良反应15例(14.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万兰;苏昶才;熊新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手外1病区,对照组患者入住手外2病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分别在入院第4天比较2组患者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明显减轻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主要以焦氏头针区为主,参考靳三针,结合电针治疗;体针组主要采用传统针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52%,对照组为82.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头电针治疗中风效果显著,且具有取穴少而精、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薛媛;付玮;杨继若;卢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确切。
作者: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海口人民医院麻醉药品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2116张麻醉处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使用频率高(DDDs=1232.33),其次是盐酸布桂嗪注射液(DDDs=573.50),盐酸哌替啶片使用频率低(DDDs=3.33);限定日费用高的是美施康定片(DDDc=27.84),盐酸布桂嗪片限定日费用低(DDDc=1.68)。结论:海口市人民医院需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合理应用水平,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吉训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腰痛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腰痛通常选用膀胱经腧穴和辨证选穴相结合的方法,且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治疗采用针刺和多部位刺络放血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徐彦龙;徐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稀释液局部湿敷对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且发生早期输液外渗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对照组(30例)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组均待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组织变软后停止湿敷。结果:止痛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止痛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酚妥拉明稀释液局部湿敷护理对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疼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作者:何玉凤;付亚玲;王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唐玉英;李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在兰州地区健康人群的参考值。方法:通过Roche 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血清AFP和CEA检测,采用SPSS16.0建立本实验室95%可信区间。结果:兰州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AFP、CEA结果呈正态分布,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群AFP参考范围为0~4.33 IU/mL;CEA>61岁为0~4.33 ng/mL,<61岁为0~3.07 ng/mL。结论:兰州地区健康人群AFP参考范围为<4.33 IU/mL;CEA>61岁为<4.33 ng/ml,<61岁为<3.07 ng/mL。
作者:邢福军;王小萍;柳渊洁;田卫花;杨邵华;查成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高冬来老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源于气虚、痰阻、血瘀,在治疗上应本着“治病求本”的思想,以“益气化痰,祛瘀通脉”为治法。用生脉散加减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止痒油膏外敷的止痒作用。方法:用磷酸组胺致大鼠瘙痒模型,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并设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阳性对照组和蒸馏水阴性对照组,观察止痒油膏低剂量(50 mg/mL)、中剂量(100 mg/mL)、高剂量(200 mg/mL),对实验动物局部皮肤瘙痒的影响。结果:止痒油膏能明显降低右旋糖酐诱导的小鼠瘙痒发作次数,增加大鼠耐受磷酸组胺的致痒阈。结论:止痒油膏外敷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作者:王玉珠;王曌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小卵泡排卵患者心理、生活中的各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采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中的90种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以及中医体质量表对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疾病发生的心理、生活相关因素以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小卵泡排卵患者SCL-90测评与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敌对方面存在差异(P<0.05);LES调查显示困扰小卵泡排卵患者大的生活事件为家庭有关问题,其次为工作学习问题以及社交与其他问题;小卵泡排卵患者的偏颇体质分布从高到低分别是气郁质(18%)、痰湿质(14%)、气虚质(11%)及阴虚质(11%)、特禀质(8%)、湿热质(6%)、瘀血质(4%)、阳虚质(3%)。结论:在临床诊治中,对小卵泡排卵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疏导,引导其认识和解决家庭有关问题,减轻敌对情绪和强迫症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明确小卵泡排卵患者所属的体质类型,并予以相应的饮食、情志调摄、生活指导和中药调理,应该有良好效果。
作者:杨慧珊;朱蕊;廖飞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ETV)在HBV相关性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在行TACE治疗前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同时加用归芪三七口服液治疗,行TACE治疗后1月监测血常规、肝脏功能、HBV 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常规、肝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HBV DNA定量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归芪三七口服液联合恩替卡韦在HBV相关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可以降低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预防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马永华;唐育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月经第一天口服丹那唑400 mg/d,分2~4次,持续1个月。观察组给予辨证论治。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6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显效34例,显效4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8.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证型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枕颌带牵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洗剂外敷。2组均以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75.00%,对照组为5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起效时间观察组平均(5.36±0.25)天,对照组平均(9.68±0.38)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疗效显著。
作者:陈志龙;徐霞;李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下,在整体调节人体脏腑阴阳的基础上,临证时只要辨证准确且方证相应,不仅可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的浓度,提高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率、控制率、甚至增加治愈率,而且在减少复发率、减少终点事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作者:令丽梅;王智先;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积长期学习、探索与思考,创立既能使多姿多彩的中医学术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又能使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得以有效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尤其是用之于中风病预防、治疗与护理,实能全面展示其诸多优势,使当代中医救治中风病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进而为中医事业全面走出困境提供良好的借鉴。
作者:赵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30例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小荣;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4周,之后改为口服,80 mg/次,3次/d,连续4周。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组为51.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2.22%,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效。
作者:陈士利;宗强;卢朝辉;卜晓刚;胡艳芹;高洪斌;苏利国;卫青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