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石;王晓男;闫秋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成年人急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哮喘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给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大呼气峰流速( PEF )和肺功能指标( FEV1%)。结果治疗后,两组都取得了不错的控制效果( P﹤0.05),观察组的控制率达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症状评分、PEF及肺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患者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治疗后的昼间各指标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 P﹥0.05),夜间的各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成年人急性哮喘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汪海涛;凌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23例,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27例,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进食情况并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杜庆云;左浩然;杨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患者1,男,77岁,因“脑梗死复发”于2013年5月4日上午9:40入院,遵医嘱于10:15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c12120702,规格为每瓶100 mL含盐酸左氧氟沙星0.1 g、氯化钠0.9 g)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注约2 min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同时伴有高热、寒战。体格检查示体温40.0℃,血压170/90 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闻及广泛湿性罗音,心律齐,心率110次/分,无杂音。立即停药,并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硝酸甘油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降压,密切观察。15:30测体温降至37.2℃,血压140/85 mmHg,心率100次/分,病情缓解。
作者:王立娟;隋海山;李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治疗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已确诊为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86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2例,分别进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加抗生素治疗。通过症状询问、胃镜检查、不良反应观察等比较3组疗效。结果在缓解腹痛方面,疼痛消失时间上,在用药第1天和用药第7天,兰索拉唑组和雷贝拉唑组均优于奥美拉唑组,且雷贝拉唑组要优于兰索拉唑组;在缓解上腹不适方面,在用药第7天,雷贝拉唑组优于奥美拉唑组。胃肠溃疡愈合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雷贝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均优于奥美拉唑组。结论在治疗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时,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有着起效迅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治疗有效率高等优势;与兰索拉唑相比,雷贝拉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症状缓解快。
作者:杨士贤;吴铁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TAC方案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前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进行辅助化疗后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治疗组应用TAC方案,对照组应用CEF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 P﹤0.05);治疗组保乳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9%( P﹤0.05);两组患者对两种化疗方案耐受性均较好,使用TAC方案的消化系统毒性、神经毒性及生殖系统毒性与使用CE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液毒性、心脏毒性、皮肤黏膜损伤等方面TAC方案不良反应高于CEF方案( P﹤0.05),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对于Ⅱ期、Ⅲ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均有良好的效果,但TAC方案,相对于CEF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的远期美容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赵倩;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沙必利片5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研究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口服,均每日1次,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内镜下食管炎的改善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P﹤0.05);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 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史颖;王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效果和并发症,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平均红细胞沉降率(ESR)、C蛋白反应(CRP)、类风湿因子(RF),平均晨僵、握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0%( 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2.21±0.08)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0.10)h ( P﹤0.05);观察组治疗后握力为(12.85±0.41)kPa,高于对照组的(10.69±0.58)kPa ( 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ESR,CRP,RF滴度分别为(24.36±0.93)mm/h,(11.22±0.48)mg/L,11.53±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8.71±1.48)mm/h,(13.15±0.50)mg/L,14.07±0.68( 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RA疗效显著,患者的症状和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合理的护理措施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
作者:谢功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近1年住院患者100例,经心电图证实发作时有ST段压低(﹥0.5 mV)表现,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0例,均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周)、拜阿司匹林(4周)、消心痛(4周)、倍他乐克(4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前2周80 mg,后2周40 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用药4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率为9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9%( P﹤0.05),心电图恢复正常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 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李淑琴;张宝琛;王聚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剔除原有感染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同时实施干预管理。结果监测患者415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7例,使用率6.51%;用药天数1~7 d,平均1.78 d;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头孢西丁、青霉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拉定。结论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比较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选取不正确等情况,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了解,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王怡苹;秦侃;汪永宏;范鲁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减少引流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256例,分成泡沫敷料组和抗菌剂组,各128例。观察所有病例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及引流管中感染状况,并计算出两组非共同花费人均6 d的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24.22%,抗菌剂组为27.34%;引流管中的感染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7.03%,抗菌剂组为1.56%;两组患者人均6 d总费用泡沫敷料组为(212.23±15.68)元,远大于抗菌剂组的(86.34±14.37)元( P﹤0.05);换药间隔时间方面,泡沫敷料组显著长于抗菌剂组;在换药时患者难受度调查上,泡沫敷料组远低于抗菌剂组( P﹤0.05)。结论消毒引流管口宜采用抗菌剂,而置管部位换药、泡沫敷料可改善换药难受度,但使用抗菌剂则更经济。
作者:刘燕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靶控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喷他佐辛Ⅰ组(P1组)和喷他佐辛Ⅱ组(P2组),各30例。C组开始采用效应室靶浓度2~3 mg/L靶控输注( TCI )丙泊酚,逐渐增至4~5 mg/L,当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评分)为0分时减至2~3 mg/L;P1组和P2组分别在TCI丙泊酚前3 min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2 mg/kg和0.4 mg/kg。记录麻醉前(T1)、MOAA/S评分为0时( T2)、插镜过咽喉时(T3)、检查结束时( T4)和苏醒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观察并记录体动、呛咳、恶心呕吐、嗝逆等不良反应。结果 P2组SBP,DBP和HR在T2时与C组和P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P2组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的总用量均显著少于C组( P﹤0.05);P2组的体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P﹤0.05);P1组和P2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 P﹤0.05);P2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喷他佐辛0.4 mg/kg复合TCI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术不良反应少,更安全,更适合无痛胃镜检查术。
作者:董桂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分别配伍转化糖电解质溶液、转化糖溶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测定复方甘草酸单铵S与转化糖电解质溶液配合后的不溶性微粒数量。结果转化糖溶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与其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未超过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标准,转化糖电解质与复方甘草酸单铵S配伍明显超过标准,且长时间存放后出现絮状沉淀。结论转化糖电解质与复方甘草酸单铵S配伍可导致微粒超标,两者间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应避免混合配伍。
作者:陈晓;谢学建;蒋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125例,患儿在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L/k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依次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期间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后各时间点患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术后患儿平均呼吸恢复时间为(4.9±1.1)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8±1.1)min,躁动评分为(1.2±0.3)分。125例患儿拔管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舒芬太尼诱导麻醉过程中结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以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作者:吴若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患者满意度评定(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的应用,让患者评价药房药师的工作,从药师方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介绍CSR量表及其应用的限制性因素,阐述CSR量表的设计、应用及评价,结合我国医疗实际,讨论其在医院药房中应用于患者同药师交流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CSR量表的应用,除了能反映患者的满意度外,还能用于分析药师的技术水平和个人沟通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尝试在医院药房中应用CSR量表。结论 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中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使其具有可行性。
作者:谭广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7月至12月儿科门诊的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儿科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处方数及不合理处方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1%,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为87.98%,以头孢菌素类为主;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0.10%,其中选药指征不明确或无用药指征表现突出。结论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不合理之处,要求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严格掌握各类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保证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丁玲;贺小艳;李小亚;胡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8例,随机分成3组,各36例。3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常规给药160 mg/d、高剂量给药320 mg/d和小剂量联合用药(缬沙坦80 mg/d+依那普利10 mg/d),均持续治疗24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量血压和检测肾功能,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用药方式在降低血压和24 h蛋白尿定量方面均有效,而血清肌酐方面,缬沙坦常规用药组不降反升( 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面,小剂量联合用药和缬沙坦高剂量用药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用药( P﹤0.05)。结论伴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可选择小剂量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用药,均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24周后采用Womac关节炎指数、OA严重程度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 )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 P﹤0.05)。观察组的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为(32.42±7.02)、OA严重程度指数为(6.11±0.99)、视觉模拟评分为(1.42±0.17)分,对照组的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为(40.17±7.14)、OA严重程度指数为(7.79±1.01)、VAS评分为(2.13±0.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5.13%,对照组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晓峰;张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降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2,4周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NASS )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且联合用药能降低患者血清催乳素的水平。
作者:李裕基;高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SHEL ( 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t )模式对药房自动化设备与传统药品管理模式相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减少全自动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住院部药房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单剂量发放药品的差错68例,针对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的因素进行分类,应用SHEL模式综合评价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 SHEL模式对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药品发放差错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改进后,住院药房药品发放差错数发生率降低了78.57%(χ2=8.526,P=0.036),提高了药品安全管理。结论运用SHEL模式能明确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安全管理中的缺陷,找出解决方案,提高药房自动化管理水平。
作者:欧燕;张淑兰;甘永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后尿道嵌顿结石治疗的指导作用,以及后尿道嵌顿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有效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后尿道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会阴部定位体外碎石,26例经尿道将结石推回膀胱后行下腹B超定位膀胱结石体外碎石。结果26例患者体外碎石1~2次后结石粉碎、排净,患者配合良好,体位舒适,无痛感和明显不适。4例行会阴部定位碎石患者中,2例1次将结石粉碎、排净;另2例不能很好地配合,体位不舒适,有明显痛感和不适,要求停止治疗,改由经尿道将结石推回膀胱后下腹部定位碎石,1次结石粉碎排净。结论对于后尿道嵌顿结石,将结石推回膀胱后行下腹部定位膀胱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方法便捷,患者舒适、安全、疗效好,优于经会阴部定位体外碎石。
作者:白兰平;张灿晶;张晓明;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