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至2012年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李全良;周泉;黄富宏;焦乾升

关键词:抗菌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某院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至2012年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分级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所占比例、DDDs均呈下降趋势,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下降明显。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味玉泉胶囊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十味玉泉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水(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葛根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715~0.8575μg( 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6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十味玉泉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伍鹏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应用TAC化疗方案59例

    目的:探讨TAC方案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前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进行辅助化疗后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治疗组应用TAC方案,对照组应用CEF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 P﹤0.05);治疗组保乳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9%( P﹤0.05);两组患者对两种化疗方案耐受性均较好,使用TAC方案的消化系统毒性、神经毒性及生殖系统毒性与使用CE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液毒性、心脏毒性、皮肤黏膜损伤等方面TAC方案不良反应高于CEF方案( P﹤0.05),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对于Ⅱ期、Ⅲ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均有良好的效果,但TAC方案,相对于CEF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的远期美容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赵倩;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63例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愿要求行人工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特点,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观察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安全性好,围术期的全面护理有助于维持丙泊酚麻醉效果,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丽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询问1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前是否有服用NSAID类药物史,将患者分为NSAID组与非NSAID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服用NSAID 50例(26.32%);NSAID药品包括肠溶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阿咖酚散、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吲哚美辛等,服用药剂量未超过药品说明书大剂量;服NSAID平均(6.23±5.48) d。NSAID组年龄平均(62.23±6.45)岁,无胃肠道症状者占46.00%、胃镜检查糜烂病变者占86.00%、病变弥漫分布者占82.00%,均高于非 NSAID 组的(54.23±12.78)岁,19.29%,20.71%和16.43%( P ﹤0.05);NSAID 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7.34±12.34)g/L,低于非NSAID组的(98.34±10.45)g/L( 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减少其发生。

    作者:罗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45例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沙眼衣原体(CT)或解脲支原体(UU)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 CT和 UU的株数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清除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 P﹤0.05)。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疗效确切,病原菌清除率较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滕秀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Ⅰ~Ⅱ期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学治疗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及同期放射化学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Ⅰ~Ⅱ期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R-CHOP)化疗后辅助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随访5年,观察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辅助放疗组有效率为93.33%,同期放化疗组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化疗后辅助放疗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86.72%,73.32%,60.08%,60.00%;同期放化疗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2%,93.37%,80.00%,73.36%,66.71%。经log-rank检验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12,P=0.3374)。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Ⅰ~Ⅱ期DLBCL患者在诱导缓解方面,同期放化疗组优于化疗后辅助放疗组,而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药品不良反应小,耐受好。

    作者:庄海阳;梁仁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胶囊中熊果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六味地黄胶囊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5%醋酸铵溶液(67:12:2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熊果酸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1.041~5.204μg,r=0.9999( 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1%,RSD=0.36%( 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桂梅;钟秀华;马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抗菌剂与泡沫敷料预防引流管感染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减少引流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256例,分成泡沫敷料组和抗菌剂组,各128例。观察所有病例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及引流管中感染状况,并计算出两组非共同花费人均6 d的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24.22%,抗菌剂组为27.34%;引流管中的感染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7.03%,抗菌剂组为1.56%;两组患者人均6 d总费用泡沫敷料组为(212.23±15.68)元,远大于抗菌剂组的(86.34±14.37)元( P﹤0.05);换药间隔时间方面,泡沫敷料组显著长于抗菌剂组;在换药时患者难受度调查上,泡沫敷料组远低于抗菌剂组( P﹤0.05)。结论消毒引流管口宜采用抗菌剂,而置管部位换药、泡沫敷料可改善换药难受度,但使用抗菌剂则更经济。

    作者:刘燕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75例

    目的:分析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沙必利片5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研究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口服,均每日1次,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内镜下食管炎的改善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P﹤0.05);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 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史颖;王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喷他佐辛复合靶控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术90例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靶控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喷他佐辛Ⅰ组(P1组)和喷他佐辛Ⅱ组(P2组),各30例。C组开始采用效应室靶浓度2~3 mg/L靶控输注( TCI )丙泊酚,逐渐增至4~5 mg/L,当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评分)为0分时减至2~3 mg/L;P1组和P2组分别在TCI丙泊酚前3 min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2 mg/kg和0.4 mg/kg。记录麻醉前(T1)、MOAA/S评分为0时( T2)、插镜过咽喉时(T3)、检查结束时( T4)和苏醒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观察并记录体动、呛咳、恶心呕吐、嗝逆等不良反应。结果 P2组SBP,DBP和HR在T2时与C组和P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P2组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的总用量均显著少于C组( P﹤0.05);P2组的体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P﹤0.05);P1组和P2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 P﹤0.05);P2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喷他佐辛0.4 mg/kg复合TCI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术不良反应少,更安全,更适合无痛胃镜检查术。

    作者:董桂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参银复智制剂中银杏内酯的提取分离检测

    目的:寻找从参银复智制剂组方君药银杏叶中提取、分离、检测有效成分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 A,B,C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柱(5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25:5:70),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SD )。银杏叶采用7倍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加3倍量水使沉淀,过滤,滤液分别上大孔吸附树酯D101,AB-8,D201及聚酰胺树脂,考察洗脱剂的浓度和用量。结果选择聚酰胺树脂,2倍水洗后,用2~3倍树脂床体积的1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检测含量,银杏萜类内酯的含量都在35%以上,有效部位得率在90%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为银杏叶中内酯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琳;朱缨;吴纪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金丝桃素提取物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金丝桃素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以金丝桃素和伪金丝桃素含量变化为指标,考察光照、温度、抗坏血酸等因素对金丝桃素提取物短、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短期内,金丝桃素提取物在常温避光及加抗坏血酸条件下较稳定;光照能使提取物中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含量短时间内升高,然后开始下降;在高温条件下,提取物稳定性差。8周内,提取物在常温光照、常温避光及加抗坏血酸条件下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在低温避光条件下比较稳定。结论金丝桃素提取物应低温、避光保存。

    作者:王金林;李前琼;王晓利;何利思;张俊松;张德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1045例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2012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045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所占比例高。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侯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罗汉松种子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目的:初步研究罗汉松种子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罗汉松种子提取物作用人胃癌MGC-803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采用RT-PCR检测MGC-803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罗汉松种子提取物对MGC-803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呈上升趋势。RT-PCR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罗汉松种子提取物作用于MGC-803细胞,bcl-2 mRNA水平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而p53 mRNA水平则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结论罗汉松种子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药物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可能与其调控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燕;隗磊;谭志明;余尚工;方念伯;刘合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降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2,4周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NASS )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且联合用药能降低患者血清催乳素的水平。

    作者:李裕基;高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患者满意度评定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中的应用设想

    目的:探究患者满意度评定(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的应用,让患者评价药房药师的工作,从药师方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介绍CSR量表及其应用的限制性因素,阐述CSR量表的设计、应用及评价,结合我国医疗实际,讨论其在医院药房中应用于患者同药师交流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CSR量表的应用,除了能反映患者的满意度外,还能用于分析药师的技术水平和个人沟通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尝试在医院药房中应用CSR量表。结论 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中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使其具有可行性。

    作者:谭广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80例

    目的:评价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肥胖型PCOS患者,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及二甲双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指数(BMI),血清促黄体生成素( LH )、促卵泡素(FSH)、LH/FSH、睾酮(T),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80例肥胖型PCOS患者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恢复规则月经44例,妊娠2例,多毛明显缓解14例,痤疮明显缓解40例;治疗后BMI,LH,T及FINS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5);FSH及FP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可使部分患者恢复月经,改善多毛及痤疮症状,降低T及LH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双心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40例

    目的:观察双心疗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症状及检测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用药2周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及心电图ST-T改变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双心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凡叶;牛芳桥;王云;李小莹;丁小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健步走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健步走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健步走每周3次,并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0.4 g,3次/日;对照组35例单用药物治疗(同试验组);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肝脏彩超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2%( P﹤0.05);试验组血脂、肝脏彩超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健步走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较单纯药物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刁丽萍;张毅;吴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可断裂聚乙二醇和穿膜肽共修饰脂质体肿瘤靶向作用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可断裂药用聚乙二醇(PEG)和穿膜肽(TAT)共修饰脂质体用于肿瘤靶向的效果及机制。方法使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可断裂PEG和TAT共修饰脂质体,并观察其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的穿膜效果、细胞靶向性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由质谱鉴定结果可见,合成的共修饰脂质体杂质较少,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22.4,纯度约为96.1%,图像表现为主峰峰面积较高;白色光、荧光及重叠后,观察组均可见胞内红色细胞大量分布,且集中于胞质内;不同质量浓度的共修饰脂质体对SMMC-7721细胞生物学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可断裂PEG和TAT共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较高,制备工艺便捷,具备良好的药物承载性和安全性,且存在良好的细胞内外传递潜能,肿瘤靶向性极佳,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志蓉;肖羽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