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洋;高建华;魏智慧
目的:研究萘哌地尔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并用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其进行增殖,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和比色法研究萘哌地尔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应荧光法测定细胞内的钙浓度,用实时PCR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经鉴定阳性数量达到96%,符合实验标准。各组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加药前后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 NE )能明显诱导细胞的增殖,吸光度( OD )值为(0.55±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2±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萘哌地尔可抑制细胞的增殖,OD值为(0.30±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NE能显著促进细胞中c-myc和c-fosmRNA的表达,分别为(132.5±8.9)与(670.5±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2.6)与(22.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HRG-1 mRNE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萘哌地尔对NE诱导的c-fosmRNA和c-myc过度表达和HRG-1 mRNA表达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钙离子浓度与基因表达研究结果一致。结论萘哌地尔可明显的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细胞内血钙浓度,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邹艳萍;王淑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抗抑郁剂度洛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1,2,4,8周末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周末,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2,4,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尤其在第8周末差异更为明显,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3.91%。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改善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且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匹维溴胺,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张存良;姚路静;昝松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清喉口含片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考察高、中、低剂量清喉口含片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的抑制作用,组织胺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的抑制作用,研究清喉口含片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药对照组相比,清喉口含片高、中、低剂量均能够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清喉口含片具有较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常翠;杨宏图;饶曼妮;陈秋玲;赵奎;付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医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2012年1月至12月万古霉素的用药数据,对合理性、数量、用药频度和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合理应用为41例(31.54%),基本合理62例(47.69%),不合理应用27例(20.77%)。不合理原因为用药起点高,无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应严格用药指征,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对于儿童、老年性患者及与有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者,应予以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贾暖;袁静;张莉;董玉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静脉配置中心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 )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2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消费金额及用药频度( DDDs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2年总金额排序/DDDs排序值接近1.0(0.8~1.2)的品种为美洛西林钠(诺塞林)、美洛西林钠(力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克拉),占药品种类的1/3。正偏离高出现在青霉素钠,负偏离高出现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中诺仙林)。结论2010年至2012年,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冲配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基本做到了疗效与价格并重,但仍有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善。
作者:仇丽红;韩璐;原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4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血常规及脾脏大小变化,评估其疗效,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获得临床进步,其中血红蛋白提高7例(50.00%),血小板升高3例(21.43%),脾脏缩小7例(50.00%);3例稳定;1例于用药1月后死于心衰。14例患者对小剂量沙利度胺及泼尼松均能耐受,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麻木、嗜睡、便秘、水肿、乏力,但均为Ⅰ度。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较明显,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高辉;王建荣;胡凤霞;徐泽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新型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400 mg/d口服和沙美特罗100μg/d吸入,急性发作时予沙丁胺醇200~800μg/d吸入;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罗氟司特片500μg/d。两组疗程均为30 d。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哮喘临床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 P<0.05);两组患者临床哮喘评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光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普瑞巴林原料药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 ×0.53 mm,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为程序升温,测定了普瑞巴林原料药中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和四氢呋喃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结果4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满意。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普瑞巴林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肖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的含量。结果重金属铬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10μg/L,Y=0.05105 X-0.0383,r=0.9976( n=5);平均回收率为95.74%,RSD为0.63%( 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张成;王刚林;黎隽;王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测定麻黄止嗽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3:97)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0.02~3.12μg范围内、盐酸伪麻黄碱在0.01~1.5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3种质量浓度盐酸麻黄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6%,99.44%,105.10%,盐酸伪麻黄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8%,102.75%,100.5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雷成康;张楠;谢志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产于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及我国的南方诸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肾炎水肿、疖肿等。地胆草含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等成分,近年来从中发现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因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地胆草资源,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左爱学;饶高雄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研2012年医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抗感染联合用药情况并进行点评,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查2012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住院抗感染联合用药的治愈率(C)、人均住院天数(E)、人均日治疗金额J(F/D)、药品总金额占治疗总金额的比例I ( H/F )、人均日药品金额G(H/D)、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M(L/A),单用及联用抗菌药物频率排序、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O)的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治疗金额、合理用药数字化点评等。结果 C为99.01%,E为7.64 d,G为720.46元,I为44.65%,K为321.70元,M(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00.00%,O(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为54.30%,使用抗菌药的人均治疗金额Q为5506.86元,单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为头孢西丁及氨曲南、头孢美唑和奥硝唑;二联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为奥硝唑氯化钠+头孢西丁、奥硝唑氯化钠+头孢美唑、奥硝唑氯化钠+萘夫西林、依替米星+奥硝唑、头孢西丁+氨曲南、依替米星+氨曲南;三联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仅为9.90%,主要为依替米星+氨曲南+头孢西丁(或头孢美唑)、依替米星+奥硝唑+诺氟沙星(口服)等。结论医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伴感染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联合抗感染用药有优化或商榷余地,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和管理。
作者:沙皖;戴德银;白兰;陈路佳;肖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D组插管前15 min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后以0.5μg/( kg·h )的速率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均以七氟烷行诱导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窥视会厌(T2)、插管成功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观察患者呛咳、恶心及躁动等不良反应,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及插管知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0时点的HR,MAP无明显差异( P>0.05);与T0比较,D组T1~T5时HR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C组T2~T3时HR显著增加( P<0.05),明显高于D组( 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MAP增高( P<0.05),且高于D组( P<0.05),而D组各时点MAP无明显变化( P>0.05);D组患者插管反应、插管知晓及SpO2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七氟烷诱导困难气道插管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邵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2%利多卡因经鼻直接滴注,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法,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平均用药量。结果治疗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维持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平均用药量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麻药用量小,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检查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利培酮组为8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氨磺必利组的体重增加明显少于利培酮组( 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且氨磺必利引起体重增加数例明显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兴;古淑敏;程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数、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6 h内可使用。
作者:陈锡创;洪远;冯锦华;糜菁熠;尤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抑酸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患者抑酸药使用情况,统计抑酸药消耗数量、金额及科室分布,对用药频度、使用强度、抑酸药使用率、人均费用及适应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抑酸药使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占主导,主要采用静脉给药。内科使用频度占全院的71.75%,涉及消化、呼吸、心内、老年科等;外科占28.25%。住院患者使用率为37.24%,内科以消化、血液肿瘤、呼吸科使用率较高;外科以重症医学室( ICU )、脑外、肝胆等科室为主;人均费用200元以上。结论 PPI在ICU和非ICU患者中使用非常广泛,其使用方式和合理性值得探讨,有待规范。
作者:舒德忠;陈霞;穆瑶;易晓玲;陈开文;彭其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肾病综合征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治疗,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PE)、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24 h UP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及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药物对肝脏及血液系统的损害较明显,19.51%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14.6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于减轻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作用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没有意义。环磷酰胺具有较明显的肝肾毒性,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作者:刘沫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红花注射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以右旋糖酐D4为对照品,建立了红花注射液中大分子物质的检测方法,并对3批红花注射液样品进行检测。色谱柱为TSK-Gel G4000 PWXL凝胶柱(300 mm ×7.8 mm),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铵溶液,柱温为40℃,流速为0.6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氮气流速2.5 L/min,漂移管温度100℃)。结果红花注射液中存在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517;对其含量测定发现,该品种大分子物质含量较低。结论该方法稳定、操作简单,可用于红花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作者:涂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 )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阿魏酸进样质量浓度在4.23~21.1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 r=0.998),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0.39%( n=6)。结论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