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制约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的原因分析

郭雪梅;郭秀珍

关键词:制约, 中医特色护理, 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特色护理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找出科学的途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甲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医特色护理在该院开展的项目较少、应用范围局限;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支持,未得到患者的广泛青睐;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不能准确地开展辨证施护。结论:中医特色护理临床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对策,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优势,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中开展重症医学教育的可行性探索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教育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开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3~6月参加两段式教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大四第二学期学生4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开展重症医学教学,实验组开展重症医学教学。实验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及情景模拟考试,并将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医院校的临床本科教育中开展重症医学教育有其必要性。

    作者:苟占彪;韩艳;脱承德;薛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敦煌产后方对产后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产妇服用敦煌产后方后,女性的产后健康水平。方法:将80例健康自然分娩初产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于分娩后3小时开始服食敦煌产后方,2次/d,共服1~7天。对照组40例服食生化颗粒。结果:产后恶露干净天数治疗组为(18.629±4.178)天,对照组为(23.146±4.617)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母乳喟养足够率治疗组为89.74%,对照组为73.68%,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身痛治疗组4例(10.26%),对照组8例(21.0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敦煌产后方可缩短产后恶露时间,增加泌乳量,减少产后身痛的发生。

    作者:彭凤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欢迎订购《常见病的中医特色综合疗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肃省省直保健干部血尿酸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兰州市地级干部血尿酸水平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体检的3000余名省直地级干部,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进行分层。调查其5年的血尿酸水平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血尿酸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男女体检人群5年来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趋势,而女性80岁体检人群尿酸水平高,且随年龄增长尿酸水平有增高趋势。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男性尿酸水平变化相关;而年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女性尿酸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5年来兰州市地级干部血尿酸水平变化呈下降趋势,并且男性高于女性。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尤其以80岁以上女性为显著,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针与温针灸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灸治疗瘀血阻滞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瘀血阻滞型KOA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各30例,以局部选穴与辨证选穴相结合分别施行电针和温针灸,得气后温针组针尾以艾绒灸之,每次2壮;电针组选择病痛所在关节附近1组穴位,接通电针仪,连续波,调节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且有舒服感为度。2组治疗30分钟后取针。隔日1次,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愈显率电针组为56.67%(17/30),温针组为36.67%(1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对关节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P<0.05),温针组对患者关节僵硬症状的缓解较有优势(P<0.05);在恢复日常功能活动上,电针组优于温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温针灸均对瘀血阻滞型KOA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电针在缓解疼痛时间上效果较佳,而温针灸在缓解关节僵硬上效果较佳,电针总体效果优于温针灸组。

    作者:陆金金;欧阳八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部队医院科研管理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军队医院科研工作特点,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军队医院科研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医院科研管理的发展思路等观点,为军队医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作者:贺家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在校医学生对阿尔兹海默症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照顾意愿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关注程度。方法:以甘肃中医学院2010级骨伤、临床、护理、影像、针推、药学6个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专业随机抽取50人(共300人),自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结果:53%的学生听说过阿尔兹海默症,90.33%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帮助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或开展其他服务活动,87.3%的学生不了解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和方法、诊断、相关治疗及护理常识,42%的学生认为阿尔兹海默症的佳早期预防年龄是50岁左右,56%的学生认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应该积极接受治疗,在校医学生获取阿尔兹海默症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影电视、医学课程、报刊杂志。结论:在校医学生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应通过媒体、课程或讲座等形式加强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宣传,呼吁公众尤其是在校医学生关心痴呆患者,重视痴呆症的预防、保健。

    作者:张婷婷;许瑞;刘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酒泉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低流行地区防控策略

    目的:分析酒泉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酒泉市报告的85例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泉市艾滋病病例报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地户籍病例增加明显;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1.18%;年龄小11岁,大74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30~39岁年龄组人数多,占44.71%;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4∶1;职业分布方面,农民和农民工发病数较多,分别占16.47%和15.29%。结论:酒泉市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男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快;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必须针对本地特点采取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树立良好的知、信、行能力;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尤其要提高VCT和PITC服务;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随访管理,阻止二代传播等,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马巧君;于波;马晓春;李国强;杨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89例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疗法治疗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5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观察腕关节背伸度、掌曲度、压痛点数、晨僵时间和双手握力。结果:显效65例,占73.03%;有效20例,占22.47%;无效4例,占4.49%;总有效率95.51%。腕关节背伸度、掌曲度、局部压痛点数、晨僵时间及双手握力治疗后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东;王智明;李伟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复方莪术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方莪术散组(32例)术后7天开始服用复方莪术散,开水冲药液200 mL,1次/d,口服,经期不停药;米非司酮治疗组(30例)于术后7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 mg/次,1次/d;孕三烯酮治疗组(30例)于术后7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3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莪术散组总有效率为96.9%,复发率为3.1%;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均为96.67%,复发率均为3.33%。术后妊娠率复方莪术散组为60%,米非司酮组为28.6%,孕三烯酮组为25%。复方莪术散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结论: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及受孕率,且副反应小。

    作者:葛慧娟;曹保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系统辨证脉学中“稀稠”与“滑涩”关系的深入探究

    对“稀稠”与“滑涩”两对脉象要素形成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晓晗;崔晓敏;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Hcy、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血清Hcy、Hs-CRP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着早期预测和诊断价值。

    作者:祁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苓汤治疗痤疮53例

    目的:观察胃苓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采用胃苓汤加味治疗,1剂/d,水煎分服;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维A酸乳膏治疗。2组均连用6周,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记录痤疮皮疹数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热除湿法治疗痤疮有良好疗效。

    作者:周荣;彭琪;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40例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使用生理盐水漱口,4次/d,15 mL/次,30 min/次。观察组于生理盐水含漱结束后用西帕依固龈液漱口,4次/d,15 mL/次,30 min/次。2组连续用药10天。结果: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67.50%。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耀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藏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

    目的:观察藏药十味乳香散内服合五味甘露药浴局部熏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秋水仙碱:开始0.5 mg,1小时后再服用0.25 mg,2次/d,1~2 d,症状缓解后改为0.25~0.5 mg/d,共服1周,同时口服别嘌呤醇,0.1 g/次,3次/d,疗程2周。治疗组采用藏药治疗:十味乳香散,1 g/次,3次/d,饭后服,连续用药2周;五味甘露药浴配方熏洗患处2周,1次/d。观察2组关节红肿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血尿酸、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关节红肿、疼痛均有缓解,治疗组缓解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尿酸、血沉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较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藏药十味乳香散内服合五味甘露药浴局部熏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柳永明;雷宁波;董林;王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藏医药特色浅议

    简要阐述了藏医药特色,并将疾病新模式、现代人的健康时尚理念等与藏医药特色紧密联系,以说明人们普遍青睐藏医药的根本原由就是藏医药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因此藏医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藏医药自身特色是藏医药发展的生命和根本优势。

    作者:杨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王自立主任医师柔肝思想探悉

    王自立主任医师业医60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其治疗肝病从肝为柔脏出发,以顺应肝的生理特性,以养肝为第一要务,提出“治肝必柔肝,柔肝先养肝”的治疗大法,强调“养肝即是柔肝,柔肝便为疏肝”,临证之时以顾护肝之阴血为首要,形成了独特的柔肝思想。

    作者: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制约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的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中医特色护理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找出科学的途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甲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医特色护理在该院开展的项目较少、应用范围局限;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支持,未得到患者的广泛青睐;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不能准确地开展辨证施护。结论:中医特色护理临床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对策,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优势,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郭雪梅;郭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头针加体针治疗眼外展神经麻痹30例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2组均给予药物常规治疗:甲钴胺0.5 mg/次,3次/d,口服;甲硫维生素B 4 mL/次,1次/d,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头针加体针,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0天。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组为4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视机检测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钴胺、甲硫维生素、红花注射液联合头针加体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白晶梅;晋梅;杨继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某院2009-2012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前10位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高州市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种变化趋势及其性别、年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前10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10位恶性肿瘤顺位依次为肝癌、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肠癌、胃癌、女性生殖器官癌、白血病、乳腺癌、泌尿道癌;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也存在差异。结论:应加强肝癌、肺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邹以新;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