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及血脂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张谦;张彦丽;华国栋;李慧;赖秀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2种市售骨化三醇制剂改善30岁以上孕妇骨代谢的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完成建档及拟分娩的30岁以上健康孕妇的骨代谢水平进行采血分析,将孕妇分成A组(罗盖全组)、B组(盖三淳组)、C组(对照组),采血时间分别为T1期(孕早期,孕6~12周)、T2期(孕中期,孕16~27周)、T3期(孕晚期,孕28~40周),检测指标为维生素D(V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比较同一时间段的组间差异及不同时间段的组内差异。结果共入选170例孕妇,终完成所有项目的孕妇分别为A组58例,B组65例,C组47例。在T1~T3期,3组间VD值及PIC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3组组内各期也无统计学差异( P﹥0.05);A组及B组的PTH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C组则有统计学差异( P﹤0.05);A组的BGP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B组及C组的BGP在各期则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2种市售骨化三醇制剂均可改善高龄孕妇的骨代谢,且效果相似。
作者:韩万伟;唐翔;丁捷;刘连仲;叶春伶;王晓梅;闫建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肺泰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医院诊治的98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肺泰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肺CT空洞关闭、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7%( P﹤0.05);治疗3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的肺空洞关闭情况优于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也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结论肺泰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临床疗效好,对于促进肺空洞病灶的吸收及痰菌阴转具有积极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晓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应用桂枝茯苓丸分别联合3种治疗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分别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A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B组)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C组)。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1683,P=0.0007;F=5.6144,P=0.0031;F=5.5671,P=0.0039),B组及C组均明显优于A组( P﹤0.05),而B组及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术中未见出血,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 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B组为94.74%,C组为63.16%,B组明显优于C组,而A组及B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较联合其他两种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计月华;李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保障孤儿药供应。方法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在孤儿药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综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制订符合国情的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结果与结论通过健全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发机构和企业参与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从而终保障孤儿药的供应,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益。
作者:贺云龙;田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α-硫辛酸和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0 d。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症状进行评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 P ﹤0.05);两组治疗后下肢或足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及麻木等主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5),且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P ﹤0.05);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加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能促进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健勇;陈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小鼠灌胃风湿骨痹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半数致死量( LD50)及大给药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小鼠给予风湿骨痹口服液灌胃,通过预试验测定 LD50及大给药量。结果 LD50未测出;小鼠大给药量为1236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799倍,在此剂量下灌胃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风湿骨痹口服液毒性较低,在临床规定用法用量下安全可靠。
作者:辛玲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6例CHD患儿,其中左向右分流组(A组)38例,功能性单心室(FSV)组(B组)28例,均口服波生坦治疗,随访并评估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治疗1~3个月后肺动脉高压均明显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儿治疗前心功能Ⅳ,Ⅲ,Ⅱ级构成比分别为32.14%(9/28),46.43%(13/28),21.43%(6/28),末次随访各级构成比分别为0,21.43%(6/28),71.43%(20/28),另2例(7.14%)为心功能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79±5)%,末次随访时SpO2为(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B组患者颜面部水肿14例、胸腔积液15例、心包积液9例,末次随访时颜面部水肿2例、胸腔和心包积液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波生坦治疗儿童CHD相关PAH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玉振;李玉峰;赵宏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应用工时测定法测算在理想工作模式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合理的人员配置数量,为医院管理者及同行配置PIVAS人员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工时测定法和观察法对PIVAS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跟踪、观察、计时,所得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对各个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耗时进行分类汇总,将所得数据代入人力编制公式进行计算,得出PIVAS合理的人员配置数量。同时通过现场调查法对跟踪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用工形式、工作年限、性别等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测算出PIVAS 4个工作项目的平均工作耗时及其年总耗时,匡算出按目前的工作量、工作条件和工作流程PIVAS所需的配置人数为26人。结论采用工时测定法能科学测算PIVAS各项工作所花时间及合理人员配置数量。PIVAS的工作人员数量、资质、学历等应以工作量、服务对象、工作条件为依据合理配置。
作者:罗奇彪;信忠诚;王涛;赵灿虎;徐昕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或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头孢西丁钠组为82.26%,头孢吡肟组为95.16%,阿奇霉素组为87.10%,3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西丁钠组、头孢吡肟组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3.23%和4.84%,头孢西丁钠组与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吡肟组与阿奇霉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头孢西丁钠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联合米氟特片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组给予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量、尿素氮(BUN)、血肌酐(血Scr)、24 h尿蛋白(24 h Ua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 P﹤0.05),而不良反应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 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而24 h 尿量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血Scr及24 h Uab低于对照组,而Ccr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脂联素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可提高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代谢状况,安全有效。
作者:马瑛;俞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水平,评估其作为诊断和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70例胃癌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VEGF-C 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 水平为(1586.04±315.1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68.33±82.43)pg/mL( 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水平为(1802.80±182.45)p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187.50±211.42)pg/mL( P﹤0.01);按照有无脉管浸润分组,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无浸润组( P﹤0.01);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组( 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P﹥0.05);血清VEGF-C水平高于1423.20 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8.95%和72.22%。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为胃癌患者术前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和临床分期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林建清;赵旭桂;黄志军;吴春林;李永加;郭启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苷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30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以 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反应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虎杖苷进样量在0.1698~3.3960μg( r=0.996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7%,RSD为1.82%( n=5);对于总黄酮的测定,以芦丁为对照,测定波长为500 nm,其质量浓度在7.48~44.86 g/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为0.73%( 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不同产地虎杖中虎杖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
作者:方文清;董昌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耐受性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学治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心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心肌酶数值升高均小于对照组,同时较对照组心功能、心电图及心肌酶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特别是多疗程化疗后的患者受益更加明显。
作者:丁圣清;徐媛;徐蔚蔚;高小康;黄富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加拿大药品专家评审委员会(CDEC)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我国药品专家评审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检索中英文献和加拿大卫生署、加拿大药品评审委员会等官方网站,了解加拿大药品专家评审制度和管理办法,包括参考条款、相关规定、会议、利益冲突等方面。结果与结论加拿大的药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度比较健全,药物计划的覆盖率较高,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作者:杨洋;张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研究组加用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血小板计数,并比较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第6个月末的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第1个月末的ST段抬高回落良好率较高( P﹤0.05),第1,6个月末的LVEF均较高( P﹤0.05),LVEDd均较低( 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及第1,3,6个月末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次要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促进冠脉介入术的顺利开展,安全性好,可取得较可观的临床效益。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分包装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药品分包装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方法通过对试点科室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再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2名受访者中,96.08%(98/102)认为药品分包装对自行服药有帮助,99.02%(101/102)对药品分包装的形式很赞同,97.06%(99/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的标识明显,74.51%(76/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字迹清晰,52.94%(54/102)认为分包装药袋还需完善交代内容。结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药品分包装对其用药有很大帮助,希望医院尽快完善并加以推广。
作者:余江平;马庆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各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申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指导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申报工作进行总结。结果医院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加强软、硬件建设,注重整改,是通过资格认定的关键。结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场验收是一次高标准、严要求的检查,只有积极、认真、全面地准备,才能顺利通过。
作者:冯惠平;李碧峰;翁小香;王志榕;黄涓涓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组患儿给予奥司他韦片口服,疗程均为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等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病程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CRP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FN-γ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疗效确切,不影响宿主细胞,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中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