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张健宇;高翔
医患关系是医疗体系中基本、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该文基于博弈理论,通过对医患关系的一次交易和重复交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的相应举措。
作者:张玉蓉;汤少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以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30 min时取样,在257 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光度。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0.5002~50.0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 A=71.486 C+0.6992( 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31%,RSD为0.72%(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作者:周泉;卢小兰;李全良;黄富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更合理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参与临床诊疗的病例资料,了解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内容。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医疗质量,但临床药师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小梅;魏润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或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头孢西丁钠组为82.26%,头孢吡肟组为95.16%,阿奇霉素组为87.10%,3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西丁钠组、头孢吡肟组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3.23%和4.84%,头孢西丁钠组与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吡肟组与阿奇霉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头孢西丁钠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确诊为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86例随机均分成A组和B组,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日1次,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疗效,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4%和90.7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疗效相当( 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 P﹤0.05)。B组降低TG和升高HDL-C水平的效果均优于A组( P﹤0.05)。结论与单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相比,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效果更佳。
作者:母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单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比较单药化疗组(A组)、DC-CIK联合单药化疗组(B组)、DC-CIK治疗组(C组)、佳支持治疗组(D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SSR),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组患者OR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B组及C组均显著高于D组( P﹤0.05),但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4组患者DCR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4组患者TTP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其中B组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 P﹤0.05)。D组SSR明显低于其余3组,而B组SSR高于C组,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单药化疗能安全、有效地延长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
作者:喻存俊;王峻;徐小峰;戴宏宇;夏春伟;陈文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倪卫荣;俞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天芎头风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方中全蝎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川芎、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芎头风片中天麻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全蝎的显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川芎、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天麻素进样量在0.44~1.31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1.17%( 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天芎头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江;李兴科;王康;徐桂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6只(雌雄各半),供传代用。选用昆明种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20)、肝癌模型组(B组,n=30)、人参皂苷Rg3组(C组,n=30)、5-氟尿嘧啶(5-FU )组(D组,n=30)、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E组,n=30)。采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肝内注射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注射24 h后,C组灌胃给药,D组腹腔内注射给药,E组灌胃结合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标本进行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组小鼠肝组织内未见 Survivin表达;D组、C 组、E 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 P﹤0.05);E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低于D组和C组( P﹤0.05);D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与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Survivin的高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马英;孔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应用工时测定法测算在理想工作模式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合理的人员配置数量,为医院管理者及同行配置PIVAS人员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工时测定法和观察法对PIVAS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跟踪、观察、计时,所得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对各个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的工作耗时进行分类汇总,将所得数据代入人力编制公式进行计算,得出PIVAS合理的人员配置数量。同时通过现场调查法对跟踪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用工形式、工作年限、性别等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测算出PIVAS 4个工作项目的平均工作耗时及其年总耗时,匡算出按目前的工作量、工作条件和工作流程PIVAS所需的配置人数为26人。结论采用工时测定法能科学测算PIVAS各项工作所花时间及合理人员配置数量。PIVAS的工作人员数量、资质、学历等应以工作量、服务对象、工作条件为依据合理配置。
作者:罗奇彪;信忠诚;王涛;赵灿虎;徐昕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多索茶碱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测定气道阻力、外周血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9%( P﹤0.05);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和肺内哮鸣音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阻力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 P﹤0.05)。结论多索茶碱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并可通过调节血清IFN-γ和IL-4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曹励强;张秀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化疗,同步3DCRT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KPS评分为(75.3±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4.9)分( P﹤0.05),但两组总体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19%( P﹤0.05),两组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但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相当( P﹥0.05)。结论3DCRT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时加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虽未显著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但能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李琳琳;马锐;陈申;朱丽波;沈晓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保障孤儿药供应。方法通过分析欧盟和美国在孤儿药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综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制订符合国情的研究与开发激励机制。结果与结论通过健全我国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发机构和企业参与孤儿药研究与开发的积极性,从而终保障孤儿药的供应,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益。
作者:贺云龙;田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耐受性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学治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心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心肌酶数值升高均小于对照组,同时较对照组心功能、心电图及心肌酶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特别是多疗程化疗后的患者受益更加明显。
作者:丁圣清;徐媛;徐蔚蔚;高小康;黄富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结果,探讨专项整治实施的成效。方法按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分析医院2011年至2013年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住院患者限定日剂量( DDD )值的动态变化。结果3年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有一定成效,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指标未达到卫生部的要求。结论抗菌药物整治已初显成效,但仍需长期持续加强。
作者:张晔;陆赛花;刘秀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茵兰益肝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1%(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确切、使用过程安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α-硫辛酸和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0 d。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症状进行评分,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 P ﹤0.05);两组治疗后下肢或足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及麻木等主要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5),且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P ﹤0.05);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加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能促进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健勇;陈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糖尿病超乳术后干眼并角膜上皮损伤(SPK)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115例(168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86只眼)和对照组56例(82只眼),其中观察组伴SPK 23例30只眼,对照组伴SPK 21例28只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明颗粒,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值为(10.16±3.02)mm,泪膜破裂时间为(16.18±4.32)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02±2.76)mm和(13.82±4.47)s,( u=2.331,P=0.021;u=2.004,P=0.047)。两组患者SPK总体疗效构成不同( Z=2.068,P=0.039),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522,P=0.061);观察组无无效病例,对照组有1例。结论对糖尿病超乳术后干眼症伴角膜上皮损伤患者,在使用人工眼泪与甾体类抗炎药普拉洛芬滴眼液基础上加服芪明颗粒,对于稳定泪膜、减轻局部症状、修复损伤角膜上皮较常规疗法具有优势。
作者:付学玲;江颖;赵晓霞;刘林英;李黎明;杨涛;张铁华;刘丽霞;章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Thermo-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醋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8 nm。结果吲哚美辛进样量在0.5115~3.069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0.42%( 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的含量测定。
作者:逯小萌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