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晓燕;黄彩艳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单药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比较单药化疗组(A组)、DC-CIK联合单药化疗组(B组)、DC-CIK治疗组(C组)、佳支持治疗组(D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SSR),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组患者OR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B组及C组均显著高于D组( P﹤0.05),但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4组患者DCR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4组患者TTP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其中B组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 P﹤0.05)。D组SSR明显低于其余3组,而B组SSR高于C组,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单药化疗能安全、有效地延长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
作者:喻存俊;王峻;徐小峰;戴宏宇;夏春伟;陈文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体系中基本、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该文基于博弈理论,通过对医患关系的一次交易和重复交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的相应举措。
作者:张玉蓉;汤少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二部中片剂重量差异检查的异同点,用于指导日常肠溶片剂检验中性状的辨别和重量差异的检查。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部以及《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对中成药和西药片剂包衣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二部中片剂重量差异检查的异同点。结果与结论《药剂学》和《中药药剂学》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在日常重量差异检查中应根据各自的理论范畴,进行肠溶衣片剂性状的辨别和重量差异的检查。
作者:陈彬;杨宝;宋增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更合理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参与临床诊疗的病例资料,了解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内容。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医疗质量,但临床药师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小梅;魏润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患者,男,58岁,体重45 kg,身高165 cm,以“反复心前区疼痛半年,加重半月”入院。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与活动有关,持续3~5 min后消失,10~15 d发作1次,无颈背部放射性疼痛,未诊治。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每天发作1次,无气促、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未正规服药,无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6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70 mm Hg;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63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1 mV;心脏彩超示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55%,舒张功能减退(E/A比值﹤1);血常规示白细胞(WBC)5.6×109/L,红细胞(RBC)4.26×109/L,血红蛋白(Hb)130 g/L,血小板( Plt )189×109/L。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必要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前予氢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予75 mg/d)、拜阿司匹林(100 mg/d)、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入院5 d行PCI术,植入支架3枚,包括前降支中段(2.75 mm ×29 mm)、右冠近段(3.0 mm ×29 mm)、右冠远段(3.0 mm ×12 mm)。术中出现造影剂皮肤过敏,立即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仍有皮疹,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术后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300 mg/d)、低分子肝素钙针(4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左侧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 ×2.0 cm的包块,皮肤红肿、压痛、张力增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臀部彩超示体表肌肉注射部位正下方1.6 cm可探及一低回声区,范围约3.0 cm ×1.0 cm。遂予吗啡10 mg肌肉注射止痛,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300 mg/d)。每天随访臀部彩超,血肿逐渐扩大,将拜阿司匹林减量为100 mg/d,继续予氢氯吡格雷75 mg/d。术后第4天,心率110次/min,血压96/70 mm Hg,肿块明显扩大,约22.0 cm ×7.0 cm。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5.4×109/L,RBC 2.16×109/L,Hb 70 g/L,Plt 179×109/L;肌酸激酶( CK )2352 IU/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正常;臀部彩超示血肿范围扩大至20.0 cm ×8.0 cm。停用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同时予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制动,予同型悬浮红细胞800 mL输注。术后第6天,出现心前区疼痛,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为支架内微血栓形成,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正常。此时血肿趋于稳定,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利维)75 mg/d。血肿逐渐缩小,血压120/70 mm Hg,心率70次/min,Hb 90 g/L,可以下床活动,19 d后出院。
作者:周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d,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麦消渴片(2片/次,每日2次)治疗,持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ALT,AST,GGT)、肝脾CT比值、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肽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ALT,AST,GGT,TBIL,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及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4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梅峰;钱春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小儿化毒散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要求,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小儿化毒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细菌数测定采用薄膜过滤法(500 mL/膜),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采用平皿法;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直接接种法,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薄膜过滤法(400 mL/膜)。
作者:陈敏;张健宇;高翔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国内2种规格(0.625 g和1.0 g)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与原研产品的溶出度。方法取2种规格的国内及原研产品各6片进行溶出度测定,分别以900 mL蒸馏水和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浆法,转速为75 r/min,分别于5,10,15,30,45,60 min时进样测定;含量测定时以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RSD值均低于0.2%。4个批号的产品15 min溶出度大于90%,在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中溶出量略高出蒸馏水,但终均能达到溶出平台。结论2种规格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国内产品与原研产品的溶出度高度相似,可作为原研产品的替代品使用。
作者:李维;张涵懿;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制订山茱萸蒸制容器,使酒萸肉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量低于1000个/g、霉菌数量低于100个/g。方法选择不同容器装载山茱萸,以微生物限度检查为指标,考察容器装载高度、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对酒萸肉微生物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容器,制订合理的装载高度及蒸制温度、蒸制时间。结果与结论山茱萸拌酒后闷60 min,用不锈钢盘装山茱萸,高度2 cm,在蒸汽压力为0.001 Pa、温度为100℃时蒸制15 min、80℃烘干至水分低于4%,酒萸肉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量低于100个/g,霉菌数量低于10个/g,且生产周期合理,完全适用于大生产。
作者:唐光菊;张少正;刘超;刘洪伟;夏顺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微量钙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Shimadzu AA-68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为422.7 nm,HNO3-H2O2(9:1)或微波消解样品。结果钙离子质量浓度在0.5~5.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8;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00%和99.47%,RSD分别为0.76%和0.42%( 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洪斌;吕紫璇;陈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6只(雌雄各半),供传代用。选用昆明种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20)、肝癌模型组(B组,n=30)、人参皂苷Rg3组(C组,n=30)、5-氟尿嘧啶(5-FU )组(D组,n=30)、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E组,n=30)。采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肝内注射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注射24 h后,C组灌胃给药,D组腹腔内注射给药,E组灌胃结合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标本进行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 Survivin的表达。结果 A组小鼠肝组织内未见 Survivin表达;D组、C 组、E 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 P﹤0.05);E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低于D组和C组( P﹤0.05);D组小鼠肝癌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与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Survivin的高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马英;孔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多索茶碱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测定气道阻力、外周血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9%( P﹤0.05);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和肺内哮鸣音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阻力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显著( P﹤0.05);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 P﹤0.05)。结论多索茶碱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并可通过调节血清IFN-γ和IL-4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曹励强;张秀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加拿大药品专家评审委员会(CDEC)制度和管理办法,为我国药品专家评审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检索中英文献和加拿大卫生署、加拿大药品评审委员会等官方网站,了解加拿大药品专家评审制度和管理办法,包括参考条款、相关规定、会议、利益冲突等方面。结果与结论加拿大的药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度比较健全,药物计划的覆盖率较高,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作者:杨洋;张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组患儿给予奥司他韦片口服,疗程均为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等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平均病程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CRP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FN-γ下降更显著(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疗效确切,不影响宿主细胞,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成中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为研发治疗脂肪肝的天然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已报道的9类天然药物对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天然药物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脂肪肝新药的研发方向之一。
作者:樊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头孢西丁钠和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或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头孢西丁钠组为82.26%,头孢吡肟组为95.16%,阿奇霉素组为87.10%,3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西丁钠组、头孢吡肟组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3.23%和4.84%,头孢西丁钠组与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孢吡肟组与阿奇霉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较头孢西丁钠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小鼠灌胃风湿骨痹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半数致死量( LD50)及大给药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小鼠给予风湿骨痹口服液灌胃,通过预试验测定 LD50及大给药量。结果 LD50未测出;小鼠大给药量为1236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799倍,在此剂量下灌胃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风湿骨痹口服液毒性较低,在临床规定用法用量下安全可靠。
作者:辛玲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片对急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TNF-α、IL-2、IL-6、IL-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IL-8等炎症介质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P﹤0.05)。结论妇科千金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炎症介质介导的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静;曾琴;黄光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应用桂枝茯苓丸分别联合3种治疗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分别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A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B组)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C组)。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1683,P=0.0007;F=5.6144,P=0.0031;F=5.5671,P=0.0039),B组及C组均明显优于A组( P﹤0.05),而B组及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术中未见出血,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 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B组为94.74%,C组为63.16%,B组明显优于C组,而A组及B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较联合其他两种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计月华;李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外伤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KI)及阿魏酸钠对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医院需要使用甘露醇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给予甘露醇150~200 g/d,低剂量组给予75~150 g/d,连续7 d,观察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将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常规对照组)基础上,阿魏酸钠组加用阿魏酸钠30 mg静脉滴注,连续10 d,观察AKI的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高剂量组AKI发生率为49.22%,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24.22%( P﹤0.05);AKI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肌酐、尿素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阿魏酸钠组较常规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 ﹤0.05);AKI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阿魏酸钠组为97.87%,高于常规对照组的91.49%( P﹤0.05);甘露醇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8%,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3.13%( P﹤0.05),而在AKI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AIK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甘露醇,阿魏酸钠联合常规治疗能提高AIK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脑外伤患者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雪莲;李列平;季小平;廖志敏;徐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