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30例

倪红;黄邦荣;王兰英;史东静;马鸿斌;曹红霞;王煜;欧秀梅;张小元;王秀丽;冯晓莉

关键词:中重度癌性疼痛, 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 硫酸吗啡缓释片
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明确病理诊断、伴发癌性疼痛、中医辨证为三阴伏寒的5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在减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吗啡类药物的使用量、纠正吗啡类药物毒副反应等方面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疼痛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显著。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43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次/d。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方,水煎分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33%,对照组为4.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D-dimer的差值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同的预防效果。

    作者:潘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西部中医药》

    《西部中医药》(原《甘肃中医》)杂志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曾荣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甘肃省优秀期刊”称号。本刊为月刊,大16开,144页。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44例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下肢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2组均行尿激酶动脉置管溶栓,并成功施行血管成形术,术前及术后连续7天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观察患者介入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7天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疼痛较对照组轻,术后CK-MB、LDH、MB均明显升高,尤其以术后1天时升高为著,之后不同程度下降。CK-MB、LDH、MB观察组各时相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够降低血管成形术后CK-MB、LDH、MB水平,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对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晨;杜自忠;张燕琴;张永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远道取穴

    通过典型病例对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论述,认为针灸治疗此病效果较好,临床取穴多侧重于头面部,根据面神经麻痹的分期和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远端取穴,可以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靳爽;郑健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加曲班联合参芎葡萄糖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5例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参芎葡萄糖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和参芎葡萄糖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加曲班联合参芎葡萄糖能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焦富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可调式脊柱弓形架联合中药对腰椎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可调式脊柱弓形架联合化瘀止血药对减少腰椎后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7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可调式脊柱弓形架和化瘀止血药,对照组使用传统俯卧垫并服用红糖水,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较之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相关指标评价中优势明显。结论:可调式脊柱弓形架联合化瘀止血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为解决腰椎后路围手术期出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作者:吴锦秋;赵军;邓强;裴生太;谢兴文;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某院2012年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及顺位分析

    目的:探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医院改革发展以及专科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按照ICD-10编码分类的标准和原则,对某院2012年出院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40例出院患者在全部20个疾病系统和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住院人数多,15~44岁组、60岁以上组为住院人数多的年龄段。结论:应以本地区多发病、常见病作为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加强疾病防治,控制疾病发生。

    作者:邹以新;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周易阐真》中河图与养生观念探析

    对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道教人物、甘肃具影响的医家之一刘一明的养生观念进行探析,认为其在性功、命功两个方面在当时可称一代宗师,在养生史上有显赫的地位,其《周易阐真》系发挥《参同契》之精髓,详述丹功与《周易》的关系之佳作。

    作者:李应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解酒护肝方对不同体质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解酒护肝方对不同体质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虚模型组、阳虚预防给药组(温低组、温高组、寒低组、寒高组)、阴虚模型组、阴虚预防给药组(寒低组、寒高组、温低组、温高组)等11组,除正常组外,阳虚组采用30 mg/kg肌注氢化可的松,阴虚组采用甲状腺素水溶液25 mg/kg分别建立阳虚模型、阴虚模型,造模完成后针对体质预防给药,分高、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4.15,0.83 g/kg),1小时后灌胃0.009 mL/g 56度红星二锅头,持续灌注5周后测定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预防给药组的AST、ALT及AST/ALT比值均增高,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P<0.05);违背体质用药的高剂量组血清AST、ALT增高明显(P<0.05);符合体质用药的高剂量组血清AST、ALT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体质的解酒护肝方能有效预防大鼠酒精性肝损伤。

    作者:唐莉;姚婧;郭立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中医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中医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从优化培养方案、强化临床实践、完善考核体系、提高论文质量等方面入手。

    作者:禄保平;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五味子改善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进展

    就近年来五味子对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使读者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有一定认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秋池;顾锡镇;常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平衡计分卡在甘肃省中医院的应用体会

    在介绍平衡计分卡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甘肃省中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在甘肃省中医院绩效管理运用中的方案,给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借鉴途径。

    作者:杨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导赤散合清胃散化裁防治鼻咽癌放疗中鼻咽出血及口腔黏膜反应30例

    目的:观察导赤散合清胃散化裁治疗鼻咽癌放疗中鼻咽出血及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放疗中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导赤散、清胃散化裁水煎口服。观察放疗中患者鼻咽出血、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结果:鼻咽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50.00%,对照组为7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口腔黏膜炎发病率观察组为70.0%,对照组为9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赤散合清胃散化裁可降低鼻咽癌放疗中鼻咽出血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作者:廖天华;黄常江;蔡凯;刘俊波;胡联民;余昭胜;黄立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剪藤打尖法对甘肃白条党参产籽量的影响

    目的:以甘肃白条党参产籽量为观察指标,评价党参种植中人工剪藤打尖法对其产籽量的影响。方法:党参原药材地上茎叶生长旺盛期(7月初至8月初),对地上藤茎实施两期剪藤打尖。第一期于7月中旬剪除地上藤茎30 cm;第二期于8月初在第一期剪茎后茎叶生长的基础上再次剪除地上藤茎20 cm;并与原药材自然生长株作对照,于10月中旬至11月初统一收集蒴果与种子,以重量法计算其单位种植面积产籽量,比较实施两期剪藤打尖与自然生长株产籽量的变化。结果:第一期的产籽量高于自然生长株的21%,第二期的产籽量低于自然生长株的17%。结论:在甘肃白条党参种植过程中,人工剪藤打尖法的不同期次对党参产籽量有显著影响,第一期能提高单位种植面积的产籽量,第二期降低其单位种植面积的产籽量。

    作者:陈玉武;苏耀海;贺学锋;郭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甘肃不同产地当归对小鼠心肌功能及组织形态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甘肃不同产地当归对小鼠心肌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小鼠连续灌服各产地当归[1.875g/(kg·d)含生药量0.1g/mL]22天,以云南当归作对照,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钙离子(Ca2+)及组织形态为观察指标。结果:甘肃当归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GOT、GPT、LDH的活性(P<0.05);提高心肌组织细胞中SOD、GSH-PX活性及Ca2+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P<0.05);心肌组织形态未见异常改变。综合比较礼县当归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GPT、GOT、LDH的作用较强,渭源、岷县当归提高心肌氧化-抗氧化的能力较强。结论:较长时间服用当归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过氧化产物,对小鼠心肌细胞没有损害性作用,对心肌的正常收缩与舒张没有影响,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萍;张明;任鹏飞;邓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草纲目》中唇形科药物基源考证

    目的:通过对《本草纲目》的药物基源的研究考证,明确李时珍当时所记载的药物在现代植物分类中的地位,为提供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进一步开发新药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本草纲目》原文和相关资料以及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全部植物基源药物中,考证出属于唇形科18种,并简述其生活环境及分布情况。结论:《本草纲目》中唇形科基源药物主要收载于卷十四芳草类中,表明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法已包含有植物亲缘关系分类法的雏形,可作为药源开发的线索与依据。

    作者:武喜红;杨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伤性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跟骨闭合性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骨外科及内分泌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拖,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为(89.34±8.43)分钟,对照组为(108.23±7.92)分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0.35±3.65)周,对照组为(15.27±4.72)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中采取得当的方法,手术后加强护理,有助于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缩短手术及术后愈合时间。

    作者:童玲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新一轮等级中医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中医医院健康快速发展--浅谈新一轮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体会

    通过对新一轮中医医院评审体系要求内容的分析,探索如何完善、加强、提升医院内涵建设及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王志刚;杜维成;曹宝国;杨春;何建华;朱宏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将3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5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综合的健康教育,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二级预防行为的掌握情况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二级预防行为掌握率出院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时2组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出院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时2组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二级预防行为掌握率,并可改善血压。

    作者:刘丽萍;赵晓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Z”型拨针刀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45例

    目的:观察“Z”型拨针刀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项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拔罐、蜡疗、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熏洗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Z”型拨针刀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6.67%,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显效率55.56%,总有效率9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Z”型拨针刀治疗颈项部肌筋膜炎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安全,且突显了中医的简、便、验、廉。

    作者:魏千程;燕忠生;丁辉;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