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云波;夏爱军;梁园;唐哲;周宁宁;张琪

关键词:红菇,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摘要:红菇是著名的药食两用真菌,在民间被广泛采集利用,具有很高的价值.研究证实红菇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红菇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述

    该文简要介绍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探讨了基本药物目录各种遴选方法的优劣,分析比较了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区别及联系,总结了目前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情况.

    作者:黄秀芹;胡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以提高门诊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监护前后6个月中,奥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静脉输液资料,分别统计和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监护前后安全用药的效果.结果 采取监护对策后6个月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2.11%,极显著低于之前6个月的发生率(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84,P<0.05).结论 通过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及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医院门诊输液患者用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潭月;徐丹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专项整治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茵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评价标准,对比专项整治前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并汇总分析.结果 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缩短了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人均使用抗菌药天数.结论 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医院抗菌药合理、安全、有效、经济使用.

    作者:李小梅;郑咏池;王洪贵;任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07年至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儿童使用二类精神药品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7年至2010年二类精神药品的用量排序,采取限定日剂量法(DD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DDs列前3位的是硝西泮、苯巴比妥、地西泮,注射剂中咪达唑仑的DDDs高.4年中用药金额排序变化不大,但在使用量上咪达唑仑注射液上升快.结论 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安全性,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作者:严晗;王荣乐;崔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8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查阅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内科住院期间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病历213份,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92.49%,适应证符合率为100%,用法用量符合率为68.53%,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率为81.73%,发生不良反应2例.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药师应发挥作用,规范用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郑火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概率分析法在我院抗感染药物选择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病原菌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抗感染经验治疗方案中抗菌药物选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得到的2 924株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用概率分析法研究两者对抗感染经验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除氨苄西林与头孢唑林外,单药治疗理论上可以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青霉素类、头孢类与喹诺酮类抗茵药物联用后,获得预期治疗效果的概率明显提高,可满足临床需要.结论 概率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预期效果,可用于动态评估感染的经验治疗.

    作者:曹洪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辨证法联合西药制剂治疗儿童多动症65例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制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130例儿童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辨证联合口服利他林西药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利他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6周.治疗结束后使用多动指数量表、父母症状问卷、临床总体印象对疗效进行评定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66.15%),经x2检验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多动指数总分、中医证侯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多动指数评分(26.12±4.21)、中医证侯积分(6.12±1.65)明显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32.31%).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更轻,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07年至2011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2007年至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主要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CCB,ACEI,ARB,β-RB,利尿剂及其他复方制剂.其中,CCB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位居前列,ARB的用药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要求,比较合理.

    作者:庞允;李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处方审核应重视溶剂使用的合理性

    目的 提高溶剂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分析溶剂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探讨溶剂正确的使用方法.结果 不同溶剂具有各自的药理、生理作用,选用溶剂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论 药师要熟悉注射药物和溶剂理化特性,熟悉溶剂与药物之间的反应结果及药物在体内的稳定pH值环境,认真审核处方和病历用药,及时更正医师处方中溶剂使用的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李娟;李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109例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进行治疗;同期选择109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直接采用云南白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在1周的治疗时间内口腔溃疡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389例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利合理用药.方法 查阅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产科剖宫产1 389份电子病例,对其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 389例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术前2 h内用药661例(47.59%),术后0~3 h用药475例(34.20%).术后预防性用药持续给药时间3 d内1 046例(75.31%),大于3 d的有343例(24.69%).抗菌药物单用1 174例(84.52%),二联用药208例(14.97%),三联用药7例(0.50%);以单用为主,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结论 医院产科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经济、合理和有效.

    作者:文晓丽;史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登录中国知网(CNKI)检索、搜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并可致休克.结论 临床使用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

    作者:吕明;王正军;汪新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利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至2011年收集的179例ADR报告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79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大,有69例,占38.55%;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发生率高,各占43.58%,16.20%和13.4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占30.73%.结论 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和抗肿瘤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医院应加强此类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麻精药品管理及差错处理方案探讨

    目的 促进医院麻精药品的科学管理,保证医院麻精药品的合理使用,杜绝滥用和流失.方法 制订合理的麻精药品管理办法.针对医院麻精药品的使用特点,预制差错处理方案,认真应对每一个差错事件.结果 通过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差错管理方案的实施,有效加强了医院麻精药品的管理.结论 加强麻精药品管理,才能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用药安全.

    作者:黄丽华;熊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我院2011年下半年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 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抽查医院2011年7月至12月门诊处方2 100张,进行统计分析并点评.结果 不合格处方305张,占抽查处方的14.52%.其中不规范处方215张,占不合格处方的70.49%;用药不适宜处方86张,占不合格处方的28.19%;超常处方8张,占不合格处方的2.62%.平均用药品种2.96个,平均处方金额158.42元,基本药物使用比例57.47%,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抗菌药物使用比例37.86%,注射剂使用比例20.62%.结论 门诊处方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师和药师应共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协作.医院必须加强处方质量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粟珊;唐文;李友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小儿痰咳宁巴布剂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小儿痰咳宁巴布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提取液中君药黄芩中黄芩苷、臣药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及总固体收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小儿痰咳宁巴布剂的佳水煎工艺奈件.结果 确定佳水提条件为用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减压提取温度75℃.结论 该提取工艺所得黄芩苷、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及总固体收得率较高,经验证,合理可行,适合于工业生产.

    作者:梁晓燕;罗德祥;李子鸿;吴声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45例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周.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 g/次,3次/天;对照组口服关托洛尔6.25~25 mg/次,2次/天,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变化调整剂量,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后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能有效缓解症状,且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桑士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的调查分析和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错误预防对策,为规范药房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医院门诊药房2009年至2011年292例用药错误具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92例用药错误中,药师调配差错有18l例,占61.99%:医师处方差错111例,占38.01%.结论 引起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的原因很多,应努力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以减少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徐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环节质量特色管理与控制实践

    目的 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质量管理,保证静脉用药安全.方法 系统总结医院PIVAS 3年来在环节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特色经验,探讨环节质量管理与控制对PIVAS安全管理的影响.结果 PIVAS在预防性控制、各流程环节控制、事后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3个方面实施重点管控,大大提高了输液成品的质量.结论 环节质量特色管理与控制,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用药安全,可作为PIVAS首选的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林冠;李玉堂;甘惠贞;杨昌云;陈清;陈翠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制药企业执业药师的职业压力和对策

    该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制药企业执业药师职业压力的成因和危害,提出了应积极采取组织干预措施,帮助执业药师化解心理压力,减轻职业倦怠的对策.

    作者:王捷;韦锦斌;何成章;龙禹;汪小祝;焦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