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华;解敏君;唐小万;王娴婷;陈莉莉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片、特比萘芬乳膏单用或联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皮肤癣菌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单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组(A组)、单用特比萘芬片治疗组(B组)及联合使用特比萘芬片及特比萘芬乳膏组(C组)患者,各60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C组患者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B组患者(P<0.05),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P<0.05).结论 特比萘芬片联合特比萘芬乳膏可有效提高皮肤癣菌病的疗效,减少疾病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术后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妇科腹部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行妇科腹部手术后的患者226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11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按摩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变化.结果 对照组发生率为11.61%,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63%(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速度、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1 1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经药物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常规药物治疗和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量表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出现压疮2例,坠积性肺炎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HAMD评分、MBI评分、Fugl-Meyer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7.2±3.5)分、(65.5±7.4)分、(40.2±10.5)分,而对照组为(12.2±2.53)分、(39.4±8.5)分、(35.3±11.2)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可减少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丙泊酚镇静,B组50例给予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镇静完善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效果均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中效果显著,可减轻不良反应程度.
作者:王后兴;梁静芝;杨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口服心律宁片0.3g,治疗组36例口服胺碘酮片0.2g,均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结果 治疗4周后,早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 (P<0.0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8.2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3例、头晕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3例、皮肤过敏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且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采用碳酸氢钠冲洗鼻腔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医院收治疗的6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鼻咽进行冲洗,观察组采用5%碳酸氢钠冲洗液.结果 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采用5%碳酸氢钠冲洗鼻腔,能够增强放射治疗敏感性,减少鼻咽黏膜放射性损伤,改善鼻腔内部环境,使患者舒适度增加、生存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周国琴;叶彩仙;谢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原则》)实施前后医院住院部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至2011年麻醉药品用药品种、数量、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消耗数量及金额逐年增加,芬太尼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的DDDs一直排在前2位,吗啡和布桂嗪注射液的DDDs呈减少趋势,哌替啶的DDDs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结论 DDDs排序反映了医院的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已在医院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需继续推广,使癌痛患者得到更合理的用药.
作者:沈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配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48例确诊为乳腺癌拟再次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术前心理干预访视,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对照组常规访视,无术前用药,两组患者采用焦虑指数评分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指数均下降(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咪唑安定配合术前心理干预更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的焦虑程度.
作者:蒋惠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散瘀续骨贴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散瘀续骨贴中的徐长卿、桉油、肿节风、草乌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徐长卿、桉油、肿节风、草乌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散瘀续骨贴的质量标准.
作者:陈韵姿;刘东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尼莫同针微泵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尼膜同针微泵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与常规静脉滴注药物一起维持24 h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静脉炎Ⅰ度21例,Ⅱ度6例,Ⅲ度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56.00%;观察组50例患者中,静脉炎Ⅰ度6例,Ⅱ度1例,Ⅲ度0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4.00%.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尼莫同针微泵后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采用与常规药物一起维持静脉滴注的方法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虞洁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与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引产术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给予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后阴道放置地诺前列酮栓,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后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孕囊排出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引产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米索前列醇用量、孕囊排出时间、孕囊排出时出血量、引产成功例数及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能够缩短引产时间,对于保证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尉江平;陈利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麻黄碱注射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三乙胺5 mL,磷酸4 mL,加水至1 000 mL,用稀磷酸调节pH至3.0±0.1)-乙腈(91∶9),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 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在5.08 ~81.3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7%,RSD =0.35% (n =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盐酸麻黄碱注射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苏雪媚;巩晓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王国利;甘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近视眼患者126例248眼,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散瞳前和散瞳1h后应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对3组不同屈光度进行中央角膜厚度对比.结果 低度近视组32眼散瞳前角膜厚度(539.12 ±25.57)μm,散瞳后为(550.86 ±26.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3,P<0.01),中度近视组123眼散瞳前角膜厚度为(536.74±26.42)μm,散瞳后为(549.03 ±25.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7,P<0.01);高度近视组93眼散瞳前角膜厚度为(538.69±24.56)μm,散瞳后为(551.12±24.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5,P<0.01).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术前检查中,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应在散瞳前进行.
作者:曾堰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铁剂生血宁片和琥珀酸亚铁对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血液透析出现肾性贫血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例.D1组每日口服3次生血宁片,每次0.5 g;D2组每日口服3次琥珀酸亚铁,每次0.2g.两组均联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12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D1组、D2组MHD肾性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达到90.00% (P>0.05);D1组治疗后Hb,Hct,SF和TSAT水平显著高于D2组(P<0.05),EPO用量显著低于D2组(P<0.05);D1组治疗后体重、Alb,Scr,BUN,DPI,DEI和nPNA水平,显著高于D2组(P <0.05);D1组总不良反应率为6.67%,显著低于D2组的13.33%(P<0.05).结论 生血宁和琥珀酸亚铁均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铁代谢以及营养不良,但生血宁较琥珀酸亚铁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糜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包括心理、疾病认知、饮食、睡眠、运动、用药护理等内容,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凌雅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12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及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1 mg布地奈德及5 mg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每日2次,雾化吸入后用清水漱口,连续使用5~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61%,而治疗组为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有3例出现口干、3例出现便秘,但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稳定期AECOPD的理想药物.
作者:伍进;张连生;钟连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头孢类抗菌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活力强、耐酸、耐酶、疗效高、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人类战胜各种细菌感染作出了极大贡献.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抗菌特点、临床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汪笑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调节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日1片(0.15 g)口服,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每次150 mg、每日1次口服,均餐前服用,连续服药2个月,监测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及肝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均得到较好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82.86%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糖、尿蛋白、血电解质、血肌酐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低血压变异性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好,能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蔡阳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作用及护理策略.方法 将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肝素防止凝血.透析全过程中观察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统计出血情况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在血液透析中的出血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9.09%;治疗组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为(7.9±1.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1.0)min(P<0.05).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具有预防凝血且不加重出血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芝萍;徐萍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